中国长城学会 联合推进“不到长城非好汉”文化工程
中国长城学会
联合推进“不到长城非好汉”文化工程
为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促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延庆进一步对外开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据中国长城学会到长城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李佳武介绍说,他们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联合推进“不到长城非好汉”文化工程。
李秘书长说,一是从建设文化强国的中国逻辑维度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既是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也是民心所向和社会共识。文化强国建设理念:重心应落在增强文化价值感召力上;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把中华民族带入文明程度更加发达的文化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价值诉求:具有更广辐射性和普遍性且着眼于全人类解放和福祉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以“让到长城更有意义”为使命,联合推进“不到长城非好汉”文化工程,打造“到长城+”品牌,筹划抓好到长城服务园区(八达岭)重大项目建设,完全与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相契合。二是从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伟大创举维度看,2020年8月28日,《国务院关于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的批复》(国函〔2020〕123号)指出:原则同意《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2020年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宣布,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擦亮“美丽延庆•冰雪夏都”城市品牌,延庆也正在打好长城、世园、冬奥、生态这四张牌。以“让到长城更有意义”为使命,联合推进“不到长城非好汉”文化工程,打造“到长城+”品牌,筹划抓好到长城服务园区(八达岭)重大项目建设,完全与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相契合。三是从延庆区八达岭镇建成“长城文化旅游国际名镇”的战略选择维度看,八达岭镇作为延庆的“南大门”,位于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脚下,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要核心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近年来,八达岭镇立足服务保障绿色发展大事,厚植绿色本底,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备。镇域产业资源、长城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文化底蕴和交通优势。交通路网发达,高速路、高铁及市郊铁路S2线均可直抵八达岭镇,成功跻身首都半小时经济圈;坐拥花家窑长城、水关长城以及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每年吸引大量游客;长城文化底蕴深厚,帮水峪村挂牌长城文化研学基地,《八达岭长城传说》成功获批国家级非遗;域内5A级景区、八达岭滑雪场、高端民宿产业、休闲农业、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等产业呈现多元发展趋势。“农文旅商体”融合发展体系已逐步建立,发展运动康养、旅游服务、休闲农业三个产业组团的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尤其是《延庆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要求,八达岭镇以长城文化旅游名镇为目标,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山地自然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依托长城文化带,以长城文化为核心,突出生态保育、文化传承和旅游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增强国际交往服务能力。八达岭镇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千载难逢,发展前景光明而美好,已进入各项事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以“让到长城更有意义”为使命,联合推进“不到长城非好汉”文化工程,打造“到长城+”品牌,筹划抓好到长城服务园区(八达岭)重大项目建设,完全与延庆区八达岭镇建成“长城文化旅游国际名镇”相契合。
联合推进“不到长城非好汉”文化工程,园区建设,规划先行。科学规划是最大的效益。强化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到长城服务园区(八达岭)规划,不搞目标不清、定位不清的投入投资,不搞盲目的重资产投入投资。找准到长城服务园区(八达岭)发展定位,精准对接国家“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从战略高度、区域维度、长远角度统筹规划编制工作,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既能实施,又接地气。做到多规合一,加强到长城服务园区(八达岭)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做好与原有区域规划的有效衔接。抓好到长城服务园区(八达岭)规划执行,既一张蓝图绘到底,又在建设运营中针对不合理的设计及时调整。李秘书长如是说。
李秘书长进一步指出,联合推进“不到长城非好汉”文化工程,到长城服务园区(八达岭)规划建设之初就要推进全域环境整治。积极开展到长城服务园区(八达岭)主要旅游线路沿线风貌集中整治,在路边、水边、山边、村边开展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行动,在重点旅游村实行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和垃圾污水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全面优化“到长城+”旅游环境。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理念,面向目的地居民开展“到长城+”旅游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居民“到长城+”旅游参与意识、形象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和谐、友善、诚信、好客的“到长城+”旅游目的地形象。要坚持建硬创软,加强基础配套,提升服务水平,以优美的生态环境、整洁的人居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吸引“到长城+”游客的“眼”、赢得“到长城+”游客的“心”,让广大到长城者在“到长城+”旅游中领略自然之美、感受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享受生活之美。
李秘书长最后强调,联合推进“不到长城非好汉”文化工程,到长城服务园区(八达岭)规划建设生命力就在于有特色、有特点、有特质,没有创意就没有生意,没有震撼就只有遗憾。要在深耕特色基础上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树立“新、奇、特、异”差异化理念,推行各具特色、差异化推进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方式,构筑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城乡建筑风貌,塑造特色鲜明的“到长城+”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主题突出、传播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的“到长城+”旅游目的地品牌。要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地方特点、凸显地区特质,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品,创造具有原创性、唯一性、专属性的独特项目,开发意想不到的“到长城+”“化外之地”。要抓好“到长城+”特色品牌塑造、形象定位、策划营销,依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相关历史遗存,推出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的高品质文旅商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地方特色的“到长城+”文创产品。构建新时代到长城生态体系,主动融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1带、18段、26区、多点”总体空间格局,推进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等4大工程,才能同时保护好到长城文化生态和到长城自然生态这两座“绿水青山”,不断绘就“文化醇美、生态秀美、经济富美、生活和美”的新时代到长城生态新画卷!
(杨晓晴)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