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赏析之六: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团团。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至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这篇词写于熙宁七年(1074年),作者结束了三年杭州通判的任职,为了与其弟,当时在济南任职的苏辙离得近一些而向朝廷提出到同在山东的密州任职,获得批准后,在由杭州移守密州的途中,写给弟弟子由的信。密州,即现在的山东诸城。
作者在杭州通判任上的三年深受当地百姓与同僚的喜爱与尊敬,是东坡一生生活比较愉悦,官场比较平稳的三年。浦一离开这片让他感到温暖、融洽的热土,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不言而喻。作者以“孤”、“青”、“野”、“残”四字开篇来描写旅途的孤寂与荒凉。“孤馆灯青”,没有多少人的馆寓,连灯火都是暗淡的青蓝色,这四个字,写驿站偏僻、人面冷漠、也是自己心情的孤寂。“野店鸡号”, 化用了晚唐温庭钧《商山早行》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思,“野店”进一步形容馆驿的荒凉,如同荒野小店,“鸡号”,“号”在这里发[ háo ]音,形容声音高亢而拖长,在旅人听来,心惊烦躁,继而“旅枕梦残”,鸡鸣之声,终是扰了作者本就不踏实的残梦,副标题中的“早行”并非出于本愿,而是不得不早起早行。短短的十二个字,看似字字写旅途之荒凉,实是处处表现作者黯淡、凄凉的心境。
苏轼的词往往在悲凉、哀伤中发生转折,令人眼前一亮,此篇《沁园春》亦如此。以“渐”为领字,四个四言句,为我们展示了一副清晨的美妙图画。“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团团。”如白练般皎洁的月色渐渐褪去;路边清霜在晨曦中微微发亮;云彩与远山相衔,喷薄欲出的太阳,将光芒似锦绣层层铺开在云彩上;道路旁的草木树叶滚动着团团露珠,这真是简洁而美轮美奂的一段文字。作者以“收”写月亮西落;“摛(chī,铺开)”写太阳欲出,霞光铺满天空,“收”与“摛”作为动词均含有一种主观意志,月亮与太阳被拟人化了。作为领字的动词“渐”,讲的是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月亮、太阳的一落一起,也是作者的心情逐渐由晦暗向开朗、明亮转变。短短的四个四言词中,以“月华”与“云山”相对、“收”与“摛”相对,“练(白色的绢)”与“锦”相对;“晨霜”对“朝露”、“耿耿”对“团团”,形成难得的“扇面对”,增添了词作的艺术之美。一副早行图至此完美呈现。由“渐”字带来的还有作者的感慨:“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人世间的路难以穷尽,而劳顿的人生却那么短暂,以渺小、短暂的人生去走难以走尽的世路,自然难有欢快的时光,“鲜”少的意思。这一句里以“世路”对“劳生”、“无穷”对“有限”。独自低吟罢,任征马疾行,我却无语,只万千往事涌动在心头。这是上篇结句的意思,作者以“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来表现。在这一句中,“凭”取得是“任凭”的意思。“征鞍”对“往事”、“无语”对“千端”,又是一个完美的对仗。
词的下篇,由写景转为议论,一泄对官场、人生的感慨。作者以西晋著名诗人陆机、陆云兄弟自比,借“长安”写汴京(今河南开封)。“当时”是指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苏轼二十一岁(虚岁),苏辙十八岁,正是弱冠年少,二人科场得志,又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推荐,一时名动京城,传为佳话。风华正茂的年龄,满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凭借下笔千言,胸有万卷的才华,施展抱负将不会很难,这是作者初涉官场时的想法,但几番跌宕起伏无可名状的官场遭际,将少年的风发意气折挫,回首往事,作者不由的叹谓,官场的成功、理想的实现除了忠诚与才华,更要看时势、天时。好在怎样处世,如何为官,却在自己,不必去附庸权势,当不得志时大可立身事外,等闲相对,淡然处之。词的结尾,作者自我解脱并劝慰同样在官场受挫的子由,人生还当旷达自适,保持身体健康,以悠闲的心境度过时光,让我们放下一切烦恼,且比比谁的酒量更大吧!下篇四个完整的句子作者追忆往日风华、感慨理想遭挫、直抒平生意志、解脱劝慰兄弟,完成了“马上寄子由”的内容。
词的上阙写景,作者巧妙运用“对仗”句式,呈现给我们一副优美清丽却凄冷寂寞的秋日早行图。下阙抒怀,作者句句用典信笔拈来。首句,借二陆自比、次句“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四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句;“用舍”二句则化用《论语.述用》:“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乎”;“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三句,“优游卒岁”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鲁国大夫叔向被囚后“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话;“且斗尊前”,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经典的应用,使作品更加精炼、生动而富于内涵,更加拓宽了读者理解、想象的境地。作者这篇词带有为词的写作另辟新境的意味,作者笔头千言,胸中万卷的才华尽显。
上一篇: [父亲原稿] 第七章 为橡胶努力(4)
下一篇: 自创楹联(229)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