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南山修仙列传、原创(连载)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赵姨娘的儿子赵振邦
就这样,娘俩在这月夜里抱头痛哭,哭够了就捧起对方的脸使劲的端详一阵,然后又抱在一起再哭一阵子。
张遂和母亲不住地安慰着,想劝又插不上嘴,只好任由着娘俩使劲的哭,当然了全家一块陪着哭,等哭的差不多了,张遂母亲就使劲拍着赵姨娘的肩膀说:“老姊妹啊,好了好了咱不哭了昂,你看这,你娘两个也见面了,这是多好的事啊,你看天也不早了咱不哭了昂,先回家进屋再说!” 在老太太的劝说下,一行人陆陆续续的进了张家大院。
宋师爷和王参军牵着三匹战马跟在众人的后边,到了张家大门前没有贸然进入。
见此张遂急忙接过马缰,逐一个把战马拴在了大门外的洋槐树上。招呼着秀儿找了三个筐篓,每一个筐篓里逐一都添上了,上好的、自家骡子吃的草料,这三匹战马看到有好草料可吃,不住的打着响鼻儿呼哧呼哧的吃了起来。
将战马安顿好,张遂就连忙引着两位官爷进了堂屋,这时看见堂屋里赵姨娘坐在椅子上,老者扶着赵姨娘,母亲站在旁边不住的抹着眼泪。
在赵姨娘和老者的交流中,众人才慢慢知道眼前这个赵姨娘的儿子现在叫赵振邦,官居太尉之职,在当朝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娘俩少不了哭哭啼啼,在两人断断续续的交流中,众人这才明白:当年赵姨娘的儿子,青儿被朝廷征兵后,所有的新兵被调往雁门关驻扎,当时因为青儿还小,被安排在大帅账内听差,负责大元帅的护卫和日常起居。
青儿自小精明伶俐,在父母面前也很有眼力劲,被征兵后自己眼看的、经历的、太多太多,慢慢的小青儿在部队中总结出了一个强有力的结论:一个人想要出人头地,必须要自强、自立、更重要的是必须先武装自己,等自己强大了,其余的都不会是问题,尤其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要想精忠报国建功立业,必须先从自身出发,学好本领和必要的兵法技能,才能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中体面地活下来,才能达到保家卫国和建功立业的深远志向,自己也很明白:也只有那样才能够早日见到日思夜想的父母,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光宗耀祖的夙愿,达到再一次回家孝敬父母的机遇。
古人说得好;近水楼台先得月,小青儿由于天天在大帅身边转悠,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慢慢的让这个一心追求上进的青年学到了很多、很多,尤其是相关核心的军事知识。
每天元帅练功时,小青儿每每守在大元帅的身边端茶倒水,时间长了大元帅身上所有的功夫被小青儿学了个八九不离十,并且有很多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大元帅,也得到了大元帅的认可和肯定。
加之小青儿聪明又伶俐,又有很好的眼力劲,也深得大元帅的喜爱。在慢慢的接触和考察后,大元帅对小青儿就格外的关注。见小青儿悟性很好,人品又无可挑剔,大元帅就有意栽培,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小青儿的经历和见识,以及相关的军事知识和用兵韬略,都在突飞猛进中日臻完美。
在得到大元帅的栽培后,小青儿的军事才能和自身技艺真的是突飞猛进,也正是在那时,小青儿清楚的知道雁门关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雁门关北通大同,南达太原,进可主辽阔草原,退可守千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就此事也经常跟自己的大元帅切磋商讨,自己独到的见解也经常得到大元帅的赞赏。
二十年间,在大元帅的带领下围绕雁门关、宁武关、偏关,这三外关的阵地上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小青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没几年就成了大元帅帐前最得力的大将军。
再后来,又一次大元帅安排青儿去宁武关接应战事,自己孤军深入被匈奴大军在雁门关外,三十里处团团围住,最后弹尽粮绝,大元帅和手下仅存的几十名亲兵在突围中,中箭落马,险被敌军俘虏。
恰在此时,被从宁武关接应返回的青儿解救了下来,从此青儿跟大元帅的关系也发展到了情同父子的地步,并给青儿起了一个响当得名字叫:赵振邦。
再后来,大元帅在一次战役中解救了一名关外的汉姓女子,由于是孤儿,大元帅就收了这名汉姓女子为义女。此女子也是才貌双全,深得大元帅的喜爱,就代表此女子及赵振邦的父母把此女子许配给了赵振邦,当上了赵振邦的岳父。
大元帅本来就是当朝的一个王爷,十年边关征战王爷身体原因被朝廷召回京师,回朝后王爷就举荐赵振邦替代了他的职位成了外三关的边陲镇守大元帅。
就在王爷回朝的当年,赵振邦的夫人给赵家诞下了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男孩叫:兴国,女孩因为是在雁门关生的就借助雁门关的雁字叫:雁香。
在一对孩子在边关长到五岁的时候,也鉴于边关太艰苦,王爷就把赵振邦的夫人和孩子接到了京师,接受高等的教育和培养!
一对孩儿在王爷的监护下,也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小兴国和小雁香更是精明伶俐,在老师父的教诲下成了名震京师的一对小才子。
尤其是小兴国,对刀枪剑戟最感兴趣,尤其对相关古人所著兵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住在王爷家得天独厚,因王爷家里这方面书籍多得是,这可真应了那句话近水楼台先得月,往往在阅读这方面的书籍时,小兴国总是废寝忘食,每每独到的见解总能得到王爷点拨和细心的讲授。
小小年纪对所谓的带兵打仗,及排兵布阵都能有了很深的见解和独到的造诣,在王爷眼里小兴国简直就是一个很出色的小军事天才,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在军事这方面对小兴国重点进行了培养,并请了很多位武师教授小兴国武艺,使小兴国的技艺和韬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再后来朝廷为犒赏边关有功将士,对多年镇守边关的将帅进行回调,在王爷的周旋下赵振邦也被调回了京师,鉴于多年边关战绩被当朝封为太尉,专职京城防务。
待全家安排妥当,鉴于思念家乡的双亲,就奏请朝廷请了一段时间的探亲假,带了几个随从马不停蹄的赶往家乡聊城,可惜的是到了聊城范楼后,几经打听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双亲,经仅存不多的的几个老邻居回忆,自己的父亲早已病故,母亲随逃难的人们好像去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高密老家。
赵振邦在老邻居的指引下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坟,站在坟前思绪种种,禁不住哭得死去活来。
哭罢,又吩咐随从把自己父亲的坟重新进行了修整,然后就带领相关随从急急地赶往母亲的老家高密。
到达高密后,赵振邦先到母亲的祖籍夏庄,打探了几天没有发现母亲的踪影,此时正好赶上高密学子乡试,作为朝廷大员的他,就进入了考场进行查督,不想在考场遇到了小金童摆在考案上的玉鱼儿,就这样几经反转终于见到了落难在南山李家庄张家的骨血亲娘。
上一篇: 长篇小说《龙民》(七十)
下一篇: 梁洲令.题梅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