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精神与新时代新征程
【内容摘要】本篇论文我从中国诗歌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与中国诗歌精神两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中国诗歌精神,我从四个方面论述:一个朝代推翻另一个朝代建国初期的诗歌精神,盛世时期的诗歌精神,走向衰落时期的诗歌精神,国家灭亡时期的诗歌精神。第二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与中国诗歌精神,我从三个方面论述:新时代诗歌与新时代诗歌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新时代新征程诗歌与中国诗歌精神。新时代新征程诗歌与中国诗歌精神又具体表现在关注新时代新征程奋斗热情的诗歌与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传承与弘扬中国诗歌精神的责任和担当。
【关键词】诗歌精神 社会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
人类从类人猿进化的过程,就是人类实现从猿到人的奋斗过程,能用手劳动、能直立行走。原始人民在劳动中,为了统一劳动节奏,消除疲劳,激励人心所发出的号子,唱出的歌谣,成为最早的诗歌。原始的诗歌是建立在原始的社会环境里,面对猛兽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原始的人们只有紧密的团结一起,建立原始部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的原始共产主义,赋予诗歌最原始,人类思想最单纯的诗歌精神,奋斗与团结的精神。
经过尧、舜、禹,经过夏、商、周,人类的思想,人类的大脑已经注入尧退位让贤的功德,舜孝感动天的美德,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有了善恶,有了美丑,人类的感情开始变得复杂,诗歌的产生也将随着人类大脑的丰富和复杂而变得多样。根据诗人的阅历,所见、所闻、所想注入诗歌精神。
孔子的出世,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让当代人知道当代的事,也让当代人知道前人和后人,人们的大脑不在局限于所见、所闻、局限性的所想,而是由另一方言传身教获得老师大脑里的知识和书上的知识。这时起人类大脑已经被彻底开发,诗歌也从此拥有丰富的精神。
我整合前人对中国诗歌精神的概括,也结合本人的见解,认为诗歌精神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第一部分 中国诗歌精神
中国的诗歌精神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建立起来的,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经历了原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权夺取另一个政权,一个朝代被另一个朝代取代的斗争。一个朝代在夺取胜利后的建设,到盛世,又到衰落,直到灭亡的过程。也有外敌,看见这个政权摇摇欲坠的时候,也称机发难企图吞并,如金灭宋、清灭明,虽然说,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进化过程,但活在宋国的子女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这是侵略,出现很多爱国英雄和民族英雄。中国诗歌所体现出的诗歌精神,也将随着这些朝代的更替,随着这些朝代的初期、盛世、衰落、灭亡注入诗歌精神。
下面,我就从每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去探讨中国诗歌精神。
一、一个朝代推翻另一个朝代,建国初期的诗歌精神
(一)历史背景
一个朝代在被另一个朝代取替,作为帝王,他亲眼目睹了在推翻另一个朝代的残酷战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状,被推翻朝代祸及家人、株连九族。深知创业的艰难,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王国和地位,更懂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内涵。
那些靠复辟手段创位的王朝最终都是短命的,象王莽的新朝、袁世凯的“中华帝国”,张勋复辟拥代清末皇帝溥仪称帝的后清,最终都未得善果,转眼间夭折。这短暂的王朝,对于诗人来说,只是笑谈,不能唤起诗人的灵感。
经历过血雨腥风夺得的江山,帝王中没有那朝不珍惜的,才有历朝历代建国初期,帝王减免赋税,关心百姓疾苦,让天下百姓都能感受到新王朝所赋予人民安居乐业的治国方针。
(二)新王朝初期的诗歌精神
1、流离的心回归平静的诗歌精神。
战乱后的重建,社会的复苏,诗人的心境回归生活,久别的灵感,终于在平静的生活里涌现。在他们眼里、心里,一切都是创作的源泉。也只有经历过战争的创伤,过上安稳生活的诗人才能如此的热爱平静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他们看来都来得是那样的不易。帝王爱自己的王位,人民热爱生活,比任何时候更强烈,形成属于这个时候独特的诗歌精神。
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无数个新老交替的朝代,这里我就不再一一列举,选择唐朝初期的诗歌精神来探讨。
“初唐的诗有两大创作取向:宫廷诗人诗歌的戏乐取向和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人儒家‘诗言志’的创作取向。可以把初唐诗人分为二类:一类是围绕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武则天身边的宫廷诗人;另一类是与宫廷关系较为疏远、或者飘游在山野之中的诗人。”(摘自百度网)
宫廷诗人诗歌的戏乐取向,我将放到下一段探讨。这一段我着重论述唐朝初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卢照邻、杨烔、王勃、骆宾王、王绩以及飘游在山野之中的诗人,在新国家初期的诗歌所表达的精神。
我们从骆宾王的《咏鹅》看到了诗人平静的心,对生活、对事物都充满着爱,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了鹅的声音,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有动有静,一幅完美的鹅的画面。这正是“咏物诗”所表达的精神,诗人对新生活的平静所带来的喜悦,抒发心中激情。
杨烔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天下刚刚太平,又有边塞报警的烽火传到京城,作为宫中的诗人,也想着去边关报效祖国。诗人写出了人们热爱和平生活的共同心愿,对发动战争敌人的愤怒。这是每一个饱受战争伤害的人所具有的心态,是“边塞诗”诗人对战争厌恶的爱国主义情怀。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安定后的生活,朋友之间的感情更加浓厚,每一次诗人间的离别都会让人依依不舍,大有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开创了唐朝历史上友人离别的情怀诗作,他们不仅在当世,也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2、帝王就是诗人,体现的诗歌精神
诗由心声,有感而发。见其诗,如见其人。战乱后的重建,帝王为了巩固皇位、皇权,往往善于使用人才、爱惜人才,唐朝、以及后面的清朝能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盛世,不仅在于他们注重人才,还在于他们自身就是诗人,与诗人交友,提拔诗人为官,允许诗人参政、议政,对于巩固皇权、皇位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唐盛世的帝王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清朝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都是诗人,可与天下诗人论诗、评诗、品诗,以诗会友,能出现宫廷诗人都与既是帝王,又是诗人,双重身份的他们分不开。得到他们的赏识,如鱼得水,诗人们才有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在唐朝、或者清朝,才能出现更多的诗人,更多的作品。
李世民的作品多以咏物为主,这多与他亲自参加了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无数次的冲锋陷阵、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分不开的,懂得皇权、皇位的来之不易。在他的诗里无不透露出,经历战争后,平静的生活气息,享受生活、珍惜生活的诗歌精神,抒发心中激情、抒发对生活的感触。
下面我就摘录几首供大家参阅:
《咏雨》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通过对雨的观察和感触,他把雨写成是有生命的东西。这只有心境平静后才能获得诗的灵感。
《守岁》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贞观之治年间,国家繁荣强大。在除夕守岁间出现了皇宫里外迎新年,辞旧岁的繁华景象,唐太宗为此作下此诗。
3、新国家建设,人民的奋斗精神
经过战火的毁灭,一切百废待兴,奴隶社会、封建王朝是私有的,天下归一家所有,人民只能在统治阶级的良心里生活,他们要减免赋税,人民就少一份负担,生活就宽松一些。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人都是主人,国家建设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新中国建国初期,就涌现出许多在国家建设中的奋斗者和奋斗精神的诗作。
我们在李学鳌《印刷工人之歌》的诗集里,看见了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诗,他的作品表达的是工农大众翻身得解放的欢快心情,显示出新中国建设坚实的奋斗足迹。
我们在诗人郭沫若《骆驼》诗里看到了他把*比喻成“骆驼”,导引和护卫人民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感情。
我们在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垫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为建设新中国描绘的宏伟蓝图和对未来中国的展望,事实也正如此,他在诗中对中国的希望实现了。
“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兴起的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一首首诗歌精神。
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把“工业诗歌”推上了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在郑小琼的《流水线》里看见了一个个打工工人的缩影,一位位奋斗者自强不息的精神,奋斗的诗歌精神。
二、盛世时期的诗歌精神
(一)盛世国家,也是诗歌精神的盛世
唐高祖李渊知识渊博,现收录网站上的诗只有一首《嘲苏世长》:“名长意短,口正心邪,弃忠贞于郑国,忘信义于吾家。”
语言尖刻,用词犀利,极尽嘲讽之能事。在其子李世民的辅佐下,很快夺得江山。李世民称帝后,有众多的诗友参政、议政,很快进入“贞观盛世”。
盛世国家虽然是统治阶级的,人民在物质上的需求,可以自给自足,生活稳定,农民的儿子可以走进学堂读书,可以考取功名,这也给中国诗歌走向鼎盛时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唐朝有名有姓的诗人共有2536人,几乎占中国历史诗人的一半。留传后世的诗歌有五万多首,占中国历史诗歌的一半以上。
清朝因为不是汉人血统,在文化上有些差异,大兴文字狱,导致诗歌的发展没有同时进入盛世。但政治开明,经济富足,国力强盛。
盛唐诗歌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漫,光彩熠熠,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
唐朝盛世的诗,在唐初诗人的基础上,开始近体诗的诗歌创作,确立以格律诗为主导的诗歌创作方向,这是形式上的变革,但在诗歌精神上却增添了内容。
其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王维并称盛唐时期三位著名诗人。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再现了画的意境,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觉非常敏锐,象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
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及《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花几枝,愿君多采摘,此物最相思。”
李白,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作多以醉酒时写成,其成就在中国诗歌精神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他的代表作《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读来让人豪气冲天,象酒一样荡气回肠。
杜甫,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盛世时期的作品以游历和求知的诗歌精神闻名,《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屋万里船。”盛世之后,其诗歌精神以忧国忧民的“诗史”流传后世。
在诗人的诗歌精神里,流露出一种活在盛世社会的安逸和自豪。透露出盛世的田园美景,透露出盛世的行旅激情,盛世的浪漫豪情。
(二)盛世是帝王与诗人的合体
1、唐朝盛世帝王与诗人的合体
凡盛世的帝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跨越帝王称呼外的名号——“诗人”。他们不仅有领导、治理国家的才能,还有一个诗人的精神境界,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国家的家国情怀,离别友人的伤感情怀。
他们与时下的诗人谈诗、写诗、评诗,相互学习,既为君臣,又为诗友的情感。在觥筹交错中,抒发情感,畅谈梦想,盛世国家,也同时出现盛世诗坛,每一代帝王都给后世留下佳作。
李世民的《咏雨》《咏风》《咏雪》《咏桃》无不体现出他关心民生的诗歌精神。
武则天时代,虽称不上唐诗的繁盛时代,但有了她精心的培育,大力倡导,身体力行的态度,唐诗已经蓄势待发,预示着它的繁盛时代即将到来。
她的《早春夜宴》:“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虽声律不够谐和,但已接近五律格式。作为帝王的她却是对律诗体制的定型和规范,作出最有力的支持和推动。
唐玄宗统治的唐朝,连同他统治下的诗坛一起进入极盛时期,唐朝诗律也走上正轨。他的诗作,也为中国诗歌添上一笔光彩。
2、清朝“康乾盛世”帝王与诗人的合体
康熙帝有着“千古一帝”之称,多被后人寄寓很高的评价。清朝时期法国著名传教士白晋对康熙的评价说:“具备天下所有人的优点,在全世界的帝王中,康熙帝应列为第一等的英主。”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
作为帝王又兼诗人的他,集天下所有人的优点于一身,他组织编制的《康熙字典》《全唐诗》走进学堂。还制定了南书房制度,把西方的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科学技术引进来,在全国推崇和应用。
盛世的帝王都是诗人,是诗人的情怀和修养,助就他们成为一代帝王,国家长治久安,盛世维持长久。
我们就来看看康熙和雍正父子俩对《咏自鸣钟》所体现出来的诗歌精神。
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轮行随刻转,表指按分移。绛帻休催晓,金钟预报时,清晨勤政务,数问奏章迟。——康熙
巧制符天律,阴阳一弹包,弦轮旋密运,针表恰相交。晷刻毫无爽,晨昏定不淆。应时清响报,疑是有人敲。——雍正
两代帝王,父子俩,同作一首诗,康熙帝把钟从物升华到时间,催促他勤于政务,清晨就去批阅奏章,有很多次奏章未到,而人已先到,打听奏章迟到的原因。
雍正帝却没有把诗升华,自鸣钟只是一件物体,象有人敲的物体。
从诗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康熙帝作为帝王的称职,为国家不辞劳苦的精神,用自己的辛劳换来二代半的盛世,即康熙、雍正、乾隆半代的盛世。
三、国家衰落时期的诗歌精神
唐朝、清朝由盛转衰,作为帝王又兼诗人的唐玄宗、乾隆后半生不再从事诗歌创作,也不再与时下的诗人交友来往,而是沉湎酒色,沉湎于骄傲自满,享受后半生的幸福,丧失了方向和奋斗精神。
盛世的突然中断,地下潜伏的老虎、蚊子、苍蝇等于找到孽生的环境,纷纷冒出地面,漫天飞舞。
当下的诗人,以及诗作,也从盛世的诗歌情怀和诗歌精神,
从浪漫、从山水田园、从游旅的诗歌精神,转向为国家衰落向帝王的劝谏,为人民生活悲苦呐喊,忧国忧民的诗歌精神。
屈原经历过楚国的盛世,早期帮助楚怀王治理国家。在楚国由盛转衰时期,向楚怀王劝谏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但却遭到贵族排挤,被盛世冲昏了头脑的楚怀王革职流放,留下千古绝唱“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爱民的求索精神,他不是为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而求索,而是为人世间的善恶,人世间善恶不分的统治阶级而求索的诗歌精神。
杜甫的前半生活在盛唐时期,后半生却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凉景现。可见唐朝盛世去的太快,人民由盛世的人民,一下掉进冰窟一样没落的衰落时期,他为人民呐喊,向不平的社会现象抨击的诗歌精神。
李白经历盛世的华年,留下许多盛世的巨著,但到了衰落时期中唐生活却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两相比较,无不让人伤感落泪。
清朝“康乾盛世”后的诗,以及诗歌精神就看似平缓得多,不象唐朝“开元盛世”之后,就是一幅一落千丈的凄凉,这也许是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而在清朝盛世之后的诗词里,却是“成德每在困穷,败身多因得志”。“此才不称不可居其位,职不称不可食其禄。”(王豫《蕉窗日记》)劝言和警世的诗歌精神。
龚自珍《杂诗》:“九洲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谭嗣同《有感》:“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龚自珍与谭嗣同是在清朝盛世后若干年出现的诗人,对清朝政府悲观失望的情怀,希望天公重新清醒,为这腐朽没落的统治阶级,降落一个明君。
四、国家灭亡时期的诗歌精神
国家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要么被他国灭亡,要么被新生的力量取代。期间免不了发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诗人心中家国情怀的潜意识,把家与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屈原因为楚国的灭亡,也就对前途失去信心,留下“伯乐既没,骥焉程兮。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带着对楚国的眷念,投进了汩罗江,以死殉国的爱国精神,为后世所景仰。
有的诗人投笔从戎,参加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岳飞精忠报国,一首《满江红》留传千古,“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表达了他杀敌报国的决心和壮志。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陆游的《示儿》诗,至死都惦记着国家统一,让儿子在国家统一的那天,祭祀的时候告诉自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靠乃翁。”
明朝诗人于谦为国家尽死尽忠,写出《石灰吟》“粉身碎骨灰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新中国诞生前,为推翻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涌现出许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宁死不屈,写下了“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陈毅元帅被围梅岭,身体受伤,担心不能摆脱危险,留下《梅岭三章》表达自己为理想奋斗的精神,“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不甘当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也涌现出许多爱国诗人和他们爱国精神的诗篇。
吉鸿昌将军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还有赵尚志、赵一曼、彭雪枫、杨靖宇、左权等抗日名将,不仅用血肉之躯捍卫了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以诗言志,表达驱逐鞑虏,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
第二部分 新时代新征程与中国诗歌精神
经历了从原始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又经历了国家初期,盛世,衰落灭亡的社会发展史,人类在发展,社会在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文化意识的发展,诗歌也从人类的欢歌笑语,跃然纸上,也从简单的口语,到长诗,到格律诗,到近代诗,到现代诗,再到新时代诗。诗歌精神在不断积累中,更加丰富。
前面我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对每个时期的诗歌精神作了一番概述,但不能一概而论,总有些超越时空的诗人的诗歌精神成为笔下的遗漏之作。比如说徐志摩的诗,在他生活的时期,中国正处于内战外患,人民流离失所,应该出现爱国主义诗歌精神的时期,但他却以浪漫主义诗歌精神出现。如此,也包含在了我对中国诗歌精神的论述,不影响我对新时代新征程与中国诗歌精神的探讨。
一、新时代诗歌与新时代诗歌精神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之际的贺信中寄语“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为新时代诗歌的创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就是记录、书写、讴歌的美学特征、表现手法,以“奋斗”的新时代为主旋律的新时代诗歌与新时代诗歌精神的方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有:龙小龙、王二冬。
龙小龙的组诗《新工业叙事》,合诗有《主控楼》《主控操作员》《焊工场》《老旧的转运车》《设备工程师》等,就是以诗的语言记录新工业中的某个工种、某个职位,某个场地,如《主控操作员》,“来来往往的经线和纬线交织成运行图,那些闪烁的数字和符号,就像天幕上的星星。”主控机所控制工厂内的机器的连线,象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一样交织,控制面板上的数字和符号键,象天幕上的星星。再加以书写:“他们真的好厉害,掌控着一座神奇的小宇宙。哪里需要装备,哪里需要粮草,哪里需要空气,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最后给以讴歌:“在大家眼里,他们既是蓝领,又是白领,一身蓝色工装。他们是天空与大海使命的先驱,一身白大褂,他们是科学与生命尊严的捍卫者。”
诗人王二冬所从事的职业是快递工作,他把他和同事们的工作写成了组诗《快递中国》。同样以记录的手法,如《分拣女工》:“扫描、转身、投篮框、回位、扫描……无数次重复同样的动作,已是第九年。”
“这是人生旅途中最美的舞者。”来讴歌。
新时代里,一户户贫困线上挣扎的百姓,被从贫困线扶上小康大道,期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也离不开贫困户自身的奋斗与努力。体现的是一首首、一曲曲“奋斗”和爱国爱民的诗歌精神。
二、新时代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里,经过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努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起,中国开启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历程。
新时代新征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近指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指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新征程是一条走向国家强大、盛世的前路,习总书记与诗人们正在谋划盛世前的诗,象盛世的唐朝,统一诗的格局;象盛世的清朝,把诗推向大众的视线。新时代新征程一定会走出一个盛世的明天。
三、新时代新征程诗歌与中国诗歌精神
新时代启航已经走过五年,新时代的诗歌已经续写五年。这五年,全国上下目标一致,抵御新冠病毒的入侵,掀起轰轰烈烈的保卫战,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也为新时代的诗歌精神注入新的生命。
无论它是为国家建设奋斗的诗歌精神、为理想而奋斗的诗歌精神、饱含家国情怀的诗歌精神,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派,还是别离诗、边塞诗、怀古诗、咏物诗、行旅诗、战争诗,抒情诗、舒事诗都离不开记录、书写、讴歌的诗歌内涵,集中体现在新时代新征程诗歌精神里。
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诗歌概括为“记录、书写、讴歌”的创作精神,在于他站在中国诗歌的高度,精炼的概括。正如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应对当前国际形势,国内社会环境,确立的政治方向,用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的概括。新时代新征程的诗歌与精神,也正是在国际国内大环境下的升华,记录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书写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讴歌杰出优秀奋斗者的诗歌精神。
其具体表现为:
(一)关注新时代新征程奋斗热情的诗歌与精神
1、立榜样树标杆的奋斗诗歌与精神
榜样,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刺激人们的后脑神经,把他作为偶像,向他看齐,行为举止受他的感染,而变得内心向善、目标向上。
雷锋精神,曾经影响过几代人,学习他一心向上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一心向善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助人为乐的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这样的人,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路上需要这样的人。比学赶进,创先争优,人民的生活才会充足,精神才会丰硕。乡村的人民在经历了第一个五年的新时代,生活已经脱贫,但智却没有脱贫。仅仅依靠国家的扶持,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仍会反弹。只有通过扶智,让更多的村民懂得发财致富的知识和技术,贫穷才不会缠身。
推出一些致富的榜样,让更多的人学习他们,让他们帮助更多的父老乡亲。树立起各行各业的榜样,把他们的奋斗精神,融入诗歌的创作精神,记录他们奋斗的轨迹,书写他们奋斗的人生,讴歌他们奋斗的精神,共同致富的家国情怀。
2、诗与诗人是建立新国家,走向盛世不能缺少的资源
前面我已经概述,经历盛世的国家,其帝王都是诗人,诗人与生俱来的大智大勇、家国情怀、理想情怀、忠孝仁义礼智信是他们战胜敌人创造盛世的关键。
毛泽东正是由于他有诗人的情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家国情怀和理想情操。用他与生俱来的大智大勇带领红军走出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次夺取胜利,一次次挽救党、挽救红军。
今天的领路人习近平,同样拥有诗人情怀。他大脑里存储中国几千年的诗词,能在中国古诗词里信手拈来,每一句精典的话里都流露出中国的诗歌精神。他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来源于宋代王安石的诗词。他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诗的语言。
在2012年11月29日,他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以“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概括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
他还是一位诗人。1991年,习近平主席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就欣然写下一首七律《军民情》: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
(二)新时代新征程传承与弘扬中国诗歌精神的担当和责任
1、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新征程诗歌的先行者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进行曲的乐声里,胜利夺取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踏上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当下的诗人和诗应紧跟着新时代新征程的步伐出发,利用先辈们创造的诗歌精神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新征程上出现的人和事、情和景,向全国各条战线的人民吹响奋斗进行曲,用创作的激情化作诗语,为盛世的到来铺石引路。正如唐朝初期的诗人,为迎接盛世国家的到来,创造出盛世诗歌,把唐朝以前古体诗的韵律,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以及少数的三言、六言,实现韵律、格律的统一,集中体现在五言、七言,整齐划一的引向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遵守一定规则的格律诗(近体诗)上。
近代、现代,至当下的新时代诗歌体裁多以自由诗为主,也有些诗人仍然在传承唐朝盛世的格律诗,其格律诗的创作和诗歌精神早已被唐朝伟大的诗人们挖掘完了。
自由诗的创作在我国始于五四前后流行,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如郭沫若《女神》、徐志摩、刘半农等都是自由诗中国的先行者。
自由诗发展至今有一百多年,早期以抒发思想、情感和个性的内心感情为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注入外界政治观念,发展为政治抒情诗,七八十年代兴起表现自己又隐藏自己的朦胧诗。至八九十年代打工诗的出现,把自由诗推向了高潮,诗就是诗人自己,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做。新时代诗歌的前身是打工诗歌改良后的新打工诗歌。习近平总书记整合了自由诗的发展,给自由诗里注入生命和力量,溶入中国几千年的诗歌精神,把自由诗升华到记录、书写、讴歌的新时代诗歌的格局和基调上。格局就是记录、书写、讴歌的格局。基调就是语言里饱含感情,富有朝气、热情、激情等讴歌的基调。为即将到来的盛世,开创自由诗整齐划一的篇式、变化使用遵守一定的规则上。
2、为即将到来的盛世,当好总书记的望远镜
新征程的路上还会有老虎、苍蝇、蚊子、黑恶势力等绊脚石出现,这些腐败的社会现象经历了几十年的孽生,不可能短短几年就能整治好,在高压态势下,有的潜伏借营生掩护,有的借助人脉混入官场。他们的恶习,只要风吹草动就会原形毕露。
对于消灭“四害”的社会行为,是全社会每一个有良知的公民都应该做的。诗人以诗为武器,向这些腐败的社会现象攻击,用新时代诗歌精神去记录、去唤醒、去感化腐败,书写新时代新征程上诗人的赞歌,充当首长的望远镜,以此讴歌党和政府为民族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壮志。
一首来自“中国诗歌网”的诗《等待光明》:“一年年,等待光明的降临;一年年,请求领导的赐福。等来的是一只只黑手的延伸,盼来的是一个个失信的承诺。不为民作为,只为钱作为,只为人情作为。一个失信的承诺,让这里的人们煎熬数年。”诗人“象风一样”,用诗记录了那片被电力遗忘的角落,仅八米公路相隔,对面灯火通明,这里却是一片黑暗。居民们等待光明的情景,一次次的请求,一年年的期盼,盼来的却是一个个失信的承诺,他们还得继续煎熬。此诗发布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政府相关领导责令和督促电力部门为这里的居民在最短时间送来了电。
当盛世到来的那天,人民才会为新征程上所付出的奋斗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盛世,盛世才会长久,甚至永恒。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