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谈谈我对孟郊 《洛桥晚望》的理解与感悟

作者:潘梦迪 阅读:777 次更新:2022-10-05 举报

         孟郊与贾岛齐名,两人都是属于苦吟诗人,并称为“郊寒岛瘦”,两个人都是来自于底层,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师,而且他们的作品,也是深受人们的喜爱,

                      

             譬如:《游子吟》、《登科后》、《劝学》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让世人见识到了他过人的才华,还有独特的才情。
            尤其是《游子吟》可谓是深入人心,把一位慈母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同时也把一位游子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者之间的结合,成就了这首诗感人之作。


         孟郊的作品,没有任何背景,完全是凭借自己努力,从底层一步一步走来,其中的心酸和无奈,也只有诗人自己知道。
          公元751年孟郊出生于湖州武康(浙江省德清县),字东野,中唐著名诗人,也是“韩孟诗派”的领军人物,他的诗自成一派,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表达情感,赞美自然风光,风格多样,题材也是极为丰富,现存诗大约有500多首,其中以五言古诗最多。

         孟郊的诗,很艺术特点,以这首《洛桥晚望》来说,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诗写得很唯美,而且同样是自成一派,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情画意,美得令人心醉。
        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七言绝句,作品主要是突出一个“望”字,围绕这一主题,诗人把眼见所见之物,用一种充满诗意的语言,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冬日美景,每一句都如诗如画,读来也是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洛桥晚望》唐代: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806年,当时诗人到达洛阳,见到了当地唯美的景色,还有繁华的洛阳城,从而写下了这么一首有趣的作品。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是说,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几乎没有了行人。把原本很普通的风景,还有寻常之物,描写出了新意,让这首诗有了一种独特的美,仅仅是开篇的两句,那就写得很有趣,“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天津桥下的冰,刚刚冻结没有多久,但此时洛阳大街上就没有多少行人。这两句看似很普通,但是结合下面的两句,我们就会发现这两句起到了很重要的铺垫作用。


         这里的天津桥,也就是洛桥,位于河南洛阳西郊的洛水之上,诗人当时正是站在桥上,望着桥下的刚刚冻结的冰,还有远处的洛阳城。
         这里所突出的是近处的景,下面的两句,则是突出远处的景,“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诗的三、四句是说,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在明净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两旁的树木叶子早已凋谢了,那叶子纷纷扬扬地刚落完了,榆柳稀稀疏疏的树枝掩映着亭台楼阁,在这皎洁的月色下,一眼就能够看到更远处嵩山上的皑皑白雪,整个嵩山到处都是雪,即使是在这个地方,也是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孟郊,在这么一首小诗中,只不过是描写了普通的风景,还有寻常之物,但是写得很有趣,同时也很唯美,也就使得这首诗显得独树一帜,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每一句都看似写得很一般。
         细细品来,就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完全就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另外诗人紧扣主题,把那一个“望”字在这首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不同的角度,还有不同的心境来呈现,由近到远,通过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层层推进,也就让这首诗美得如诗如画。


                                            


                                   
          四句诗,都写所见之景,然而前三句境界与末句的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光秃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就在这时,诗人大笔一转:“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现了盎然的意趣。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是为积雪张本;写人行绝,是为气氛作铺陈;写榆柳萧疏,是为远望创造条件。

                                  
          
         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后的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进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净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感受到惊人的快意和美感。
         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首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
          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上一篇: 水调歌头.礼赞十四号飞船

下一篇: 娄建华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