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父亲的背篓(02)

作者:张朝金 阅读:765 次更新:2022-10-04 举报

  父亲的背篓(02)

文/张朝金(陕西)

作者生活照作者生活照

  春天,父亲背篓里背负的是“饥荒”。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口中“春天的故事”,就是如何度过春荒。秋季粮食吃完了,夏季庄稼还是青苗,正所谓青黄不接。妇女小孩逃荒要饭,就成了春天里一道让人心酸的“风景”,每每想起,不由落泪。

  父母是会过日子的人,常常富日子穷过,穷日子苦过,想方设法调剂口粮,将主粮、辅食和麸子皮掺和一起,磨成“杂面粉”,作为度春荒的口粮。父亲为了把娃们的肚子填饱,设法将已经腐烂了的红薯、洋芋砸碎,反复漂泡。第一道漂出来的水,黑乎乎的,如同熬出来的头道中药。反反复复漂了再漂,慢慢变淡,茶水一般,直至无色无味,仅剩下纤维渣儿。而后,倒在河岸青石板上晾晒。待晒干后,用石窝子砸、石碾子碾,再用石磨子磨成粉,蒸着吃、炒着吃或搅成糊糊吃。

  母亲担心烂红薯粉会吃坏娃们的肚子,想法子和着“杂面”一起蒸着吃或煮着吃。就这样,父母半饥半饱地维系着七口之家的生命,勉勉强强对付着饥肠辘辘的肚子,度日如年地熬过了一个个春荒。

  立春了,苦日子也就有盼头了。正所谓“春雷一声响,万物见风长”,父亲抱着“靠山吃山”的希望,利用劳动间隙,拼命在山上讨生活。老人说:“山南水北为阳”,大沙沟正好处在最阳的纬度上。一场春雨过后,鲜嫩的野菜便最先从阳坡坡上拱出来,荠荠菜、马齿苋、灰灰菜、苦菜……,颗颗嫩绿无比,煞是喜人。

  母亲理家是一把好手,总能把不好吃的东西做成美味,把苦日子过成好光景。对于苦菜、灰灰菜这些比较鲜嫩的野菜,母亲用开水一淖,然后拌点“杂面”掺着犬牙根粉(野草根磨成的粉)上屉一蒸,或是捏成菜团子,嚼起来很筋道,吃起来苦中带甜,变成一道道美味。而像马齿苋、荠荠菜一类粗糙点儿的野菜,母亲该腌的腌、该泡的泡、该晒干的晒干,以备急需。

  父亲一次次背回的野菜,经妈妈精心烹制,不仅滋味独特,更让孩子们填饱了肚皮,度过了一次次春荒。直至今天,我仍然十分怀念妈妈做的野菜团子呢!

  【作者简介】张朝金,笔名今朝,商洛人。中华作家网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库一级会员作家,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网认证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西安作协会员,未央作协理事。从事文字工作和文学创作三十余年,在军地省(军)以上刊物、知名微刊发表作品300多篇,30多篇获奖。并有优秀作品入围《中国好文章》,荣获全国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全国诗词散文大赛一等奖。

父亲背篓情景照父亲背篓情景照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