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我与李商隐最美的邂逅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之所以我与李商隐有一次最美的邂逅,是因为他的诗歌、骈文与文学不仅能够让我砰然心动,还能让我恋恋不忘,更能让我憧憬未来……
李商隐的无题诗,有时给我的印象就是抽象。但象这首诗,就不必曲折地去找寻心灵的寄托了,要不然反而解成了“诗谜”。
这首诗,是诗人记述他爱情生活中的一次经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诗人邂逅了他的心上人,羞涩、惊愕而匆忙,还没来得及表露内心的情感便分开了。从此他便深情地思念着,但一直得不到任何消息。于是在一个凄清的夜晚,写下了这首无题诗。
情人眼里出西施,深沉的思念,在想象中就美化了自己的心上人,想象着她应该也在想念自己。她居住的地方的陈设是绮丽的,“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这两句描写的是罗帐。
唐朝有一种风文罗,上面织着凤凰的花纹,就是这里所说的“凤尾香罗”。“碧文”是花纹的颜色。“圆项”,就是圆顶的帐子。“夜深缝”,不是说深夜中正在缝制,而是说罗帐已经在深夜中缝合了。
缝,有合的意思,即帐子放下来了。在想象中的心上人的居室里,碧绿色的凤文罗缝制的圆帐下垂,暗示主人已寂寞地入睡,正如另一首诗无题所说的“小姑居处本无郎”,彼此有相同的处境和心意,这样热烈地追求才有意义。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追溯到相思的起因,从叙述中表示怅惘。“月魄”,即月亮,“扇裁月魄”,团扇制成月亮的形状。汉代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在相遇时,她很羞涩,团扇遮了面。“羞难掩”,连团扇也遮不住。当时的女孩,非常羞涩,又还在顾盼,彼此之间是否可以互通心事。
然而,条件不允许,机会全然失掉了,“车走雷声语未通”,她坐的车子,轰隆地一闪而过,仓卒之间,没有办法传话,徒然留下了无尽的惆怅。
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相思的种子便种下了。“曾是寂寥金烬暗”,写出诗人的辗转侧。“烬”是灯芯燃烧过的灰烬。窗外阴天了,灯光熄灭了,我的心开始思念了。
这,或许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另一个注解吧。“曾是”,就是说曾经是这样,一直到今天,始终在热烈地追求。可是消息呢,却是沉寂。“断无消息石榴红,”几乎是绝望了,完全没有音信,从春天到夏天,石榴花都红艳艳地开了。
唐代孔绍安《咏石榴》诗,说它是“开花不及春”,暗示青春已过,虚度了良辰美景。这两句写得既缠绵又忧郁。 长期的阻隔,引来了更热烈的追求。尽管相见而“语未通”,尽管别后是“断无消息”,但是“凤尾香罗”总是他倾心注目的所在,于是发生了奇妙的幻想,希望得到意外的会见。
曹植《七衰诗》:“感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斑骓只系垂杨岸”,“ 骓”是苍黑杂毛的马。诗人忽发奇想,或许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自己正系马垂杨岸边,有一阵西南风让他们能够意外的邂逅。产生这种对非现实力量的期望,是因为深情爱恋着。
现实中,我们又何尝不是经常做着相同的梦呢?
比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不仅能够让我心灵感应共存,还能让我在痛苦中,寂寞中,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更能让我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不仅以一种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更是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者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正是李商隐诗中所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像我一样的高中生——在精神上有一种神秘性的朦胧美、意象美、情感美深深地吸引。 回眸,李商隐的坎坷人生经历,在唐末那个风雨飘摇的乱世,诗人也曾有经世救国的伟大理想,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面对吴宫隋堤南朝旧史,李商隐在时空的轨迹里留下感慨;面对风雨飘摇的李唐,李商隐苦苦劝戒“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途经马嵬,目睹其中的荒凉发出“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正是李商隐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李商隐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情感世界之中;也许这儿便是李商隐最后的“避风港,”心灵的栖息地。
透过泛黄的纸页,我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那个落寞的李商隐,身著一身青衫端坐在窗前,在明月清辉的照射下浅唱轻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寄托着对爱妻的绵绵思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出了对爱情的无比坚贞,“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唱响了真爱之间的心心相印,“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吟出了内心的凄清愁苦、孤寂断肠。
回眸,李商隐半生的情缘,在恩师令狐楚家里邂逅了婢女“锦瑟”,虽然这是千古之谜,但是我还是固执的坚信这是李商隐的爱情怨恨、惆怅迷惘,又该是怎样的悲恸?千百年来,它让人遐思无穷,有时我真想做一只梦中的蝴蝶飞入其中一寻究竟,哪怕只是触摸到其中的一滴“鲛人之泪”那也是无比的幸福!因为在你爱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也是无比的荣幸!
可惜,李商隐太深情,太执著,太聪明,太早洞察世情了,于是在嗟怨中做了一株“寒梅”,流芳百世,留给世人一个仰望的背影!对于我而言,纵然李商隐的深情有千种万种,我只愿在李商隐的爱的柔波里长醉不醒,因为爱是唯一让我们存活的源泉!
也许,李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富于情韵的小诗;也许在李商隐的眼里,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也许李商隐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也许李商隐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暂宿骆氏亭。
也许,李商隐还不够开阔宏大,不够积极乐观,但是李商隐终究开辟了一条新路,这不仅意味着李商隐拨转了诗歌的创作方向,更意味着李商隐在心象的驰骋与物象的驾驭之间,寻求到了一种新的审美的均衡,一种新的创造意象的方式。
如果一言以蔽之,则可以说李商隐诗的话,那么尽得曲涵含蓄之美——也许这就是我与李商隐邂逅最美的感悟——我与李商隐的一次美丽的邂逅,引来了我无尽的相思........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