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谈谈我对张玉娘《双燕离》的理解与感悟

作者:潘梦迪 阅读:966 次更新:2022-10-01 举报
          公元1205年,16岁的元好问,看见一对痴情的大雁,写下了“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只大雁被猎人打落,另一只撞地相伴,这样的爱情不只存在于戏台上、影视剧里,也一样在千年文坛存在。


                   

           张玉娘是浙江人,出身书香门第,祖辈都是做官的。玉娘从小好学、琴棋诗画样样精通,妥妥的一位大家闺秀范儿。
           张玉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小哥哥,名叫:沈佺,两人同岁,郎才女貌。张沈两家本就是表亲,再加上早前沈家也是书香门第,所以在玉娘15岁时两家就订下了婚约。
          可是,没过几年,沈家家道中落,沈佺倍受打击后意志消沉,不想考功名。玉娘的父母嫌贫爱富,决心悔婚。


             都说:婚姻是父母之命,同样是在南宋,陆游一个堂堂男子汉,都因母命不得不与唐婉和离。可是张玉娘却偏偏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哪怕父母苦苦相逼,她也不同意。
          后来实在没办法了,玉娘在一气之下写了首《双燕离》,让我们看一看这首词:

        《双燕离》宋代 .张玉娘

白杨花发春正美,黄鹄帘低垂。
燕子双去复双来,将雏成旧垒。
秋风忽夜起,相呼渡江水。
风高江浪危,拆散东西飞。
红径紫陌芳情断,朱户琼窗侣梦违。
憔悴卫佳人,年年愁独归。

                                      


         看得出来,张玉娘写这首词时是百感交集的。对势力眼父母,她是极为生气的,所以才会以拆散双燕的风浪作比。对于青梅竹马的爱人,她其实又略有无奈。种种愁绪交织在一起,成就了这首凄美之作。
          词的上阕,开篇写的是一片美丽的春景,杨花繁盛,珠帘低垂,成双的燕子飞来飞去,忙着垒窝。这一切,不正是当年他们青梅竹马的时光吗?可惜,暖日终将过去,秋风起他们该南飞了。

                                 
         
         于是,相伴着在秋风中渡过江水。以“秋风忽夜起”作为转折,灵动自然。
         词的下阕,风高浪大,可怜的双燕还是在风雨中失散了,这其实就是词人与爱人眼下的情形。接下来的几句,是全词最妙的几句。红径紫陌、朱户琼窗,看似一切都如昨日,可惜情已断,梦不再。
         往后,她只能像昔日卫女一样,年年盼着、念着、愁着。


           其实,从张玉娘的词里,我们既看到了她的伤怀,也看到了她对爱情的坚持。就算永远不能再在一起了,也要一生不嫁,年年靠相思度日。
         父母看见女儿这样绝决,自然不得不同意。于是,写信给沈家,要求:“欲为佳婿,必待乘龙”。
        看见张玉娘对自己如此痴情,沈佺自然不能再消沉下去。他苦心读书,上京赶考。张玉娘果然没有看错人,22岁的沈佺果然高中榜眼,一时间他们的佳话也传遍了京城。本来才女佳人以后就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可惜沈佺却不幸得病身亡。


          爱人走了后,父母劝玉娘再择良人,毕竟她和沈佺还没有成亲,毕竟她才22岁。但玉娘不敢,她选择终身不嫁。5年后,玉娘在相思中香消玉殒。
         玉娘,身边有两个侍女,分别叫紫娥和霜娥,她们见证了小姐与沈佺的这段感情,一路陪着她体会着爱情中的酸甜苦辣。在小姐走后,她们也追随而去。
          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就连她们生前养过的鹦鹉,也悲鸣一声而亡。家人让玉娘和沈佺同葬,又把霜娥、紫娥和鹦鹉葬在旁边。这个墓就是浙江松阳,是当地有名的鹦鹉冢。
          作为一名女子,张玉娘对爱情的坚持,对恋人的痴情令人动容。她的这首《双燕离》,700多年来感动了不少人,很多男子读完此词后都感叹:若能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作为一名才女,张玉娘也是极出色的。后人把她一生的诗词作品编成了一部《兰雪集》,集中收录了117首诗,16首词。
          这些作品内容多样,风格清俊,除了有关于爱情的作品,还有《塞上曲》、《从军行》等大气磅礴的边塞诗作。很多人读完这部分词作,还以为她是一名男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张玉娘用一生诠释了一个“情”字——对她来说,大概这就是死生相许吧?


上一篇: 自创楹联(153)

下一篇: 国庆有感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