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学会与孩子沟通,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
在教育学上,将2-7岁的儿童在个体认知发展上划分为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语言出现并不断地发展,日益频繁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但他们的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他们的思维有以下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的感受和他们一样,单性思维,难以理解抽象的东西,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基于这些特点,与小孩子沟通肯定与成人沟通后是不一样的。

1、绝对不能不问事情缘由就给孩子下结论。譬如小孩子和伙伴打架了,不能劈头一顿骂,问一下为什么打架,在这件况独裕事里是谁的错,这样做对不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教会孩子分析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纠结于事情本身的对错。

2、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在与孩子交流时可以蹲下来,这样与孩子的距离更近更亲,而不是以一个高姿态来教训或者是教授,这样也体现对小孩的尊重,而孩子也更容易反馈信息给你。

3、尊重孩子的想法,不管对错,都不要忽视。不能的耐心的解释,能做到佛撤的尽量帮助他们完成。这样对培养小孩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很重要。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高质量沟通的基础。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父母要满足孩子爱的需要。多陪伴孩子,关注孩子,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去进行沟通,这样孩子会觉得跟爸爸妈妈沟通是有趣的事情,才会乐意沟通。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放下身段做孩子的朋友。要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认真倾听,并给予理解和指导。
尊重孩子,营造民主平等的沟通氛围

很多家庭,都有一种倾斜式的沟通模式:父母亲高高在上,总是以教导者的身份出现,父母总是对的;孩子是被动的,处在服从、听从的地位。这样的沟通很难培养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也不利于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父母要把孩子看成是有思想的人,重视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多说,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树立表达的自信,多倾听、多询问、少否定、少评论。
了解孩子,提高亲子互动的有效性

对于学龄前儿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让亲子沟通科学、有效。
首先要了解孩子表达的意思。针对孩子的需要,了解含义才能做出回应。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想法,沟通就是无效的。跟孩子沟通的内容要简单一点,语言短一点,语速慢一点。要理解孩子的意思,也要让孩子理解你的意思。
孩子,是喜欢鼓励的,积极的鼓励能让孩子理解父母亲的期望是什么,暗示孩子产生父母所期望的行为,反之则不然。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说你不要这样做,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跟低年龄的孩子沟通,不要超级理智。缺乏共情的沟通是最伤害亲子感情的。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不对孩子提过分的要求。
低年龄孩子对事物的理解比较具体直观,所以家长和孩子沟通要就事论事。运用非言语的手段进行沟通对低年龄的孩子特别有效,非言语行为可以补充、加强甚至代替言语沟通。

注意:一切的良好的沟通,都建立在良好的关系上面,父母在平时多与孩子接触,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是良好沟通的有效方法。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尽量展现美好的东西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很重要........
下一篇: 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