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戎昱《至京兆尹李銮》的理解与感悟
古代的门阀等级无比严格,一级便是一重天。而严苛的门第之别,更是拆散了无数有情人。就是因为两家无法门当户对。所以说,古代的成亲,大部分都是联姻,而后妇女恪守妇道,慢慢培养感情。
据说,唐朝有一位大官见一位年轻人才华横溢,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有一个前提,大官要求年轻人改姓。面对这样的要求,年轻人笑而不语,做了一首诗,以证其志。
《至京兆尹李銮》(唐)戎昱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世路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山上有青翠的松树,而路上却只有微不足道的尘埃,相差悬殊,这两者岂能相互亲近。我好比一匹马,大家都嫌弃我太过瘦弱,只有大人您不嫌弃我这贫贱的诸葛亮。
就算给我前进,我也是不能改姓的,就好比一把刀横在脖子上,就算死也不能违背诺言。不要说我对您没有感激之情,至少您对我有知遇之恩。
全诗铿锵有力,言辞凿凿。作者用精妙的比喻,贬低了自己,既阐述了自己与佳人的差距,也顺带捧了大官,感谢他的恩赐。用大度的胸襟去面对在世间受到的不公平。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宁可一死也绝不背信弃义的决心,宁可不要千金,不要女子,也绝不能改掉自己的性。
体现了作者原则性强,不为俗物改变初心的优秀品质。字里行间,滴水不漏,让人敬佩他的才智与出尘。最后因为这首诗,戎昱一诗成名。
第一、二句,作者将青松的华贵比作大官的女儿,将路上的微尘比作自己,说明了二者有天壤之别。委婉的告诉大人,这两人是不合适的。换个意思来说就是,作者不想同意,但不能让大官抓住什么把柄。
所以放低自己的姿态,捧高大官的女儿。这样即便不同意,大官也不会过分苛责于他。
第三、四句,写尽了自己的心酸,顺便感谢大人的知遇之恩,感谢大人的恩赐之心。将自己的窘困和盘托出,顺便自夸一波,说自己是落魄的诸葛。这样说不是抬高自己,而是为夸赞大官作了铺垫。
果然,接下来他便感谢大人是伯乐,能识别自己这匹马中良驹,人中诸葛。这样赞美,还是为了进一步抬高大官。
五、六句,是本诗诗眼,也是流传较广的千古名句。作者干脆利落的说出了自己的决心,不可能因为财物使得自己对不起祖宗。所以,改姓氏是不可能的。
就像舍生取义一样,宁肯一死,绝不改姓。你可以说这是迂腐,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真正的文人风骨。所以腐儒害人,文臣误国,这也只是相对来说,因人而异。所谓杀身成仁,“我自横刀向天笑,却留肝胆两昆仑”就是如此。
最后两句,作者明知道大官的要求过分,可还是感谢他。这就让读者觉得诗人的宽容以及大官的咄咄逼人。
只是,前面的铺垫与吹捧,到了最后一句瞬间荡然无存了......
我觉得:戎昱在大唐“百花齐放”的诗歌大花园中,属于并不太出众的那朵。戎昱因改姓而拒婚,因拒婚而写诗,仔细算下来,其实满满的都是收获啊!
上一篇: 谈谈我对杜牧《叹花》的理解与感悟
下一篇: 长篇小说修正无极第四章之一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