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谈谈我对李商隐《夜雨寄北》的理解与感悟

作者:潘梦迪 阅读:1006 次更新:2022-08-24 举报

        从古至今,爱情是一个永不磨灭的话题——有仓央嘉措“第一最好不想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的情深;有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遗憾;有秦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宽慰;有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哀思......


         唐宋时期,是诗词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出现了很多闻名遐迩的文人,几乎达到了随便拎一个出来都可以出口成诗的程度。无论是李白的潇洒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都足以证明当时的文学程度。
         而李商隐,就是大唐文坛中一颗闪耀着凄美与哀愁光芒的星辰,一如晚唐的景象。他作为一个关心政治却又仕途不顺的知识分子,一生写了大量关于时政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100首左右。


         李商隐,不仅是一个仕途蹭蹬的仕人,也是个用情至深的诗人。他少时便"以古文出入诸公间",后得王茂元赏识,娶得王茂元的小女儿为妻。
         王氏端庄贤惠,知书达理,出生富贵却不娇气,李商隐对于这门亲事是相当满意。婚后,夫妻二人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双双沉浸于爱的洪波之中。
         好景不长,李商隐最终成为了两党之争的牺牲品。一方是知遇之恩的令狐楚所在的“牛党”,一方是尊敬的岳父所在的“李党”,无论哪一党获胜,李商隐都不会被重用。
        他一生仕途不顺,在外漂泊,“无题诗”便是夫妻二人用来消遣寂寞、表达相思的重要工具。在他客居巴蜀之地时,为妻子写了一首表白诗《夜雨寄北》,却成了史上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诗。


《夜雨寄北》晚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写进对妻子的思念,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诉说自己愁肠百结的心情。在寒冷的夜晚,看着昏暗的烛光,牵挂着远方的妻子。


            包括今天的雨,如此的深情,恐怕只有李商隐才能写的如此动人和缠绵吧?
            有人可能会疑惑, 这不过就是一首写给妻子的情诗,怎么就成了悼亡诗?
           有学者考证在李商隐入川的当年春夏,他的妻子王氏不幸病逝。也有人说,李商隐这首《夜雨寄北》诗成当天,妻子王氏便因病去世。


           这个出身富贵,却贤淑善良的女子,根本没有机会读到丈夫这首情意绵绵的情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美好的憧憬,也成了一句无法实现的诺言,王氏等不到他了。
           有人说《巴山夜雨》是他读过的最聚网的一首诗。李商隐满心欢喜期待与妻子团聚,他得多开心,却不知已与爱妻阴阳两相隔,这是又是多么的绝望。由于太过伤心而被改,却仍然令人断肠!

          李商隐,善于用典,他会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将典故与诗相结合,不着痕迹。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李商隐,所写的情诗可是唐朝时期少有人能够与之相比的,很多作品都成为了课本上的教材。独创“无题诗”别具一格,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告白妻子,写下一首最美情诗,最终却成为了人生最绝望的诗........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谈谈我对李商隐《夜雨寄北》的理解与感悟 匿名 08-25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