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轨迹(十二) 家庭的转折点
(十二)家庭的转折点
72年7月我被调进王铎中学。校长是张清芬,科员级干部;团委书记是毕如森。教导 主任是陈方璞,老头。文革还没有结束,据说王铎中学阶级成分复杂,多是地主、富农。我是被当做依靠对象调进去的。党支部书记和团委书记对我很热情。外界舆论说:王铎中学是是非之地,闹不好被打成反革命,因此,我比较小心。
校舍比较好,都是红砖瓦房,教师单间,一人一屋。
当时的课本大多是赶时髦的文章,语文课中仅有《陈胜起义》等简单的文言文。有一定深度的就是鲁迅的著作。数学也比较简单,不分几何、代数。有《农业知识》,《工业知识》,没有物理和化学,更没有外语。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76年7月,素玉被推荐去了王铎中学,读高一。当时是二年制。为了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我没让她和我住在一起,而是住集体宿舍。
素玉的字写得好,这一点和她妈妈一样。我是语文组组长,负责办板报。校园内每个教研组,每个班都有一块大黑板。元旦到了。学校组织黑板报评比,素玉在18班,获得第一,而我们语文组,没比过他们。有的老师说:“还不如你女儿写得好呢!”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每年春节,都要和本村在县城的干部,坐在一起,喝酒聊天,顺便谈起素玉毕业后的安排。教师,当时是臭老九,如果上头没有人,孩子安排的事是办不好的。平时,教育素玉:“你练好字,到一个单位,出黑板报,写材料,都用得着。”
素玉很听话,注意练字,字写得好,我发自内心的高兴。
77年高考恢复了。老三届和优秀的高一学生,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说实在的,我念书没念够,曾多次申请带薪学习,都没有批准。我念大学的希望,只好寄托在孩子身上。暑假前,我找到校长杨玉胜:“让素玉参加高考吧,她功课不错。考试锻炼一下?”
“不行!报纸上说的是特别优秀的,咱的孩子够不上这个标准。”“就当锻炼锻炼吧!”我再三请求,但都没有得到批准。
过了些日子,快要报名了。我着急了!又几次找到杨校长,杨校长说:“殿龙,你成了大学迷了!”
我说:“是的。考不上也不丢人,报上吧?锻炼锻炼,培养培养临考经验。”我纠缠不过,杨校长只得批准了,我这才放下心来。
王铎考点,是外校老师监考,本校老师不得参与。我坐在李凤仪老师的屋内闲谈,忽然一位和凤仪老师熟悉的外校老师走进来,说:“有一个考场,一位小姑娘,卷子答得特别好。字写得漂亮而整齐。不知是哪个学校的?”又问了具体情况,才得知是王素玉,我高兴极了!
不出所料,考试结果出来了。全县考生近四千人,被预选者7名,其中就有王素玉。四千分之七啊!这成绩惊动了全县!王铎中学出了名。杨校长也高兴了。但是,没有条件走后门。大学里没熟人,素玉年龄小,才15岁,在中学里再读一年,把知识进一步学到手,也很必要。所以,如果被录取就去念,不录取再读一年也不错。
从77年起,学校抓高考,对毕业生不断的统考,张榜公布。在毕业生多次考试中,王素玉始终第一名,而且每次比第二名都高出20多分。杨校长在会上说:“咱不能光考上王素玉一名啊,还得多培养几名啊…。”不过,培养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77年素玉虽没被录取,但对学习抓得更紧了。在校复习,直到腊月30才回家。在家只待了一天,初二的上午就返回学校去了。姥姥说;“大初二的,人家孩子都在玩,你就不能多待几天吗?”
素玉回答说:“俺就当过一个星期天吧。”
是啊,初二上午,村里人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之中。男孩放鞭放炮,女孩说说笑笑;大人们敲锣打鼓,异常热闹。而素玉却踏着厚厚的大雪,到学校复习去了。
还有一次,本村一向不放电影,这个周日,正赶上放电影了。大喇叭的歌声,响彻全村,人们都去看电影,她却在家里复习功课。她说;“俺考上大学,到城市去看电影。”素玉的实践告诉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学校,平时在我房内的对面墙上,挂着一块上课用的小黑板,黑板上总是画着一道几何题,那是平时解决不了的难题。吃饭时,我们边吃饭,边分析题意,经常利用吃饭时间把难题解开。后来,听说素玉有胃病,我担心是不是那时吃饭解难题造成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78年的高考,王素玉取得了339分的好成绩,仅差一分进入重点院校,结果被山东工学院录取。我们家出了大学生,全家高兴,进堂素梅拍手叫好。
78年对我们家来说,是“大丰收”的一年,素玉考取山东工学院,进堂被德州一中录取,全家喜气洋洋。这要感谢恢复的高考,是高考给我们带来生机,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幸福美好的明天!
78年是我们家庭的转折点!
回首往事
这是快乐的时期,是家庭的转折点。没有高考,没有孩子的争气,就没有今天。一个家庭的变化是由家庭的每个成员共同奋斗而来的。家和万事兴,是经验之谈,是先人的总结。
上一篇: 对联接龙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