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念人: 走过发廊街(散文)

作者:念人 阅读:394 次更新:2022-07-28 举报

走过发廊街走过发廊街

  发廊街本是百花街,是一条不足二、三百米长的小街。当那场金融危机发生时,一夜之间,这里办起众多的发廊,对此,人们就戏称这里为发廊街。在发廊街谋生的年轻女人,人人好像都有一张十分酷似的脸孔,犹如一个脸模翻印出来的一样。

  租住发廊街的女人,假睫毛烫得往上鬈翘,涂着血红的唇,小针美容过的高鼻子,染成棕色或黄色的发式,脚穿着一双黑色闪闪发光高跟鞋,手提着一个金色绣花小皮包,这些都是发廊街女人谋生条件。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裹在超身短裙或低胸亮片晚礼服中那白皙而丰满的青春身躯。

  那一场罕见的金融危机,无数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生活像一条粗粗的绳子紧紧捆绑在人们的脖子上,使人们喘不过气来。此时,发廊街不仅不衰落,那些先富起来的老板日夜光顾,反而把发廊街生意点旺了。这些失业女人,为了生活,她们被迫来到发廊街谋生。

  发廊街十三号楼房,是一幢私人老板建的五层楼。除一楼二楼外,其他楼层都出租。住在四层的五位发廊妹,像是五朵幽灵般的花朵,去时悄悄,回时也悄悄,天亮才回到家中,浓妆的脸颜折腾一夜的憔悴样子,染成棕黄色的头发有点混乱,提着一个金色小手提袋,疲惫不堪的开门进来,酒意醺然的跌跌撞撞,抓着不锈钢栏杆直上四楼。

  发廊妹都是来自贫困的四川、贵州农村,她们原来都是在酒店、宾馆干勤杂工,经济不景气,都被辞退了。人爱面子,出外谋生,几年都谋不到钱,没有面子回去,这年头工作也难找,所以,被迫到发廊街当发廊妹。在六、七十年代,理发是一项无尚光荣的工作,每当开展学雷锋活动,人民子弟兵都爱走上街头,免费为群众理发做好事。可是,改革开放后,理发店改为发廊变味了。许多发廊打着为群众理发洗头的招牌,却干着绣春楼的事。对此,凡是在发廊打工的女人,名声都不是太好。但是,为了谋生,她们只能忍气吞声。

  那位年纪较大的发廊妹是贵州农村。她们都叫她为:丽子。她是到发廊上班最早,回来最晚的一位妹仔。在老家乡下,她上有病痛残疾的父母,下有二、三位弟妹,每月要靠着她寄钱回去。她已经三年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了。说实在的,回老家对她来说,已成为一种奢望,她比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想回去。可是,每当脑海里产生起这一念头时,她就怔住了,甚至恍惚,似乎是被什么刺痛一样,眼眶里充满着泪水,自言自语自我安慰地说:“谁不想自己的父母?赚不到钱,如何回去呢?”

  三十多年来,每天走过发廊街,发廊妹换了一批又一批,从春来的嫩绿发芽到深秋的叶子飘落,又有多少人会真正在意呢?象曾经有过的,那些少数先富起来的人光顾,以及在发廊街谋生的女人,一切都随着永不回首的岁月悄然逝去……

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