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新闻   

上海第七届文学艺术奖揭晓

编辑:admin 阅读:1469 次更新:2019-09-24 举报

  春华秋实,馥郁芬芳。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上海23日正式公布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获奖名单。

  王文娟、何占豪、陈少云、周慧珺、黄宗英获颁“终身成就奖”;辛丽丽、张静娴、陈燮阳、茅善玉、韩天衡获“杰出贡献奖”;同时,还有30名青年文艺才俊入选“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上海的文艺大军,浩浩荡荡,继往开来。

  从1991年始创到2014年重启,到2019年揭晓又一届文学艺术奖获奖名单——夯实上海文艺的荣典制度,令其薪继火传,正是一座向国际文化大都市跃升的城市对文艺大家们的致敬。岁月流金,而光荣与梦想始终在黄浦江畔延续,见证文化的传承创新生生不息。

  以承载光荣与梦想的奖项,致敬文艺“攀登者”

  上海文学艺术奖始创于1991年,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上海文学艺术界最高荣誉。

  这一沉甸甸的奖项,记载着上海文艺界的光荣与梦想,是一个曾经表彰过巴金、柯灵、贺绿汀、王元化、施蛰存,谢晋、程十发、朱屺瞻、周小燕的奖项。2014年,上海文学艺术奖时隔12年重启评选。

  2014年至今,倏忽五年,评选再启,上海的文艺天空中又一次群星闪耀。2019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问世一甲子。作为“梁祝”作曲之一的何占豪,成为五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之一。近年来,年过八旬的何老仍频有新作问世,其创作的二胡协奏《英雄泪-蝶恋花》担纲今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演出。

  2019年对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来说,也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本月,茅善玉在沪剧《敦煌女儿》中塑造主人公的原型——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而茅善玉个人凭借多年的积累和付出获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樊锦诗曾对茅善玉的舞台表演这样评价,从“有点儿像,到越来越像,后来觉得那就是我们敦煌人……”当得知本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揭晓,茅善玉谦逊地说,“感恩伟大的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只要条件允许,我会一直指挥下去!”年逾80仍在舞台上挥洒自如的陈燮阳,正忙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相关的演出任务。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里,陈燮阳实现了中国指挥家中的多个“第一”:录制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第一人、身兼北京上海两大乐团音乐总监的第一人、录制作品获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大奖第一人……他的音乐人生,是中国交响乐昂扬走上国际舞台的精彩侧影。文艺家亦是攀登者,攀登文艺的高峰,永无止息!

  秋色馥郁收获累累:文艺大军擦亮“上海文化”品牌

  从第六届到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复兴之路”,其实也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色越来越鲜明,开掘越来越深入的5年。

  5年来,上海文艺创作迎来大丰收——在第十四、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电影《我是医生》《我不是药神》、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黄土高天》、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歌曲《幸福少年》《一路走来》、图书《布罗镇的邮递员》《战上海》榜上有名,上海市委宣传部两次获组织工作奖。

  5年来,长篇小说《繁花》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小白、陈思和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上海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获第十六届文华奖。5年来,上海相继推出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与杨修》等,京沪合作推出了4K和8K版歌剧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种种突破,皆为首创。

  这些代表“上海文化”品牌的诚意之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现实生活,反映人民关切,获得各方好评,也为“上海文化”品牌赢得了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说,中国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上海文艺创作和上海文化的发展,灌注了空前的活力和生机。上海艺术家正以更饱满的艺术热情、更开阔的艺术眼光、更高的艺术标准,努力朝着艺术的高峰迈进。

  不拘一格降人才:培育“孵化”未来文艺家

  上海文学艺术奖的评选,不搞门类和专业间的平衡,只评选最巅峰的文艺家,门槛既高,起点非凡。同时,每一届评选出数十名青年文艺才俊,又体现了这座城市放眼未来培育文化的远见卓识。

  据介绍,从第六届起新设立的“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在文学、戏剧戏曲、影视、美术、音乐舞蹈界遴选青年才俊,进行“一人一策”的独特培养方式。

  被如此“聚焦”和“呵护”的文艺新秀们,无不以德艺双馨为价值标杆。话剧演员田蕤说:“为人民演戏,是安身立命的事业。”青年导演崔轶说:“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有情怀有担当”……他们身上,闪耀着上海文化的未来希望。

  据了解,这些青年才俊将被列入上海市文艺人才库,有望获得更多创作、演出、深造等机会。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作品,卓越的城市需要卓越的文化名家。海纳百川的上海,曾是电影、话剧、左翼文学的摇篮,更孕育过海派京剧、海派书画等众多底蕴丰厚、气韵独特的艺术门类。而今,这座城市正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放出眼光敞开胸怀,打造文艺人才的高地,努力创造新的辉煌。(记者孙丽萍、许晓青)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