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音乐家、一位作家与国歌法的故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1935年,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电影《风云儿女》上映,从此,字字铿锵、句句雄壮、旋律激昂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代国歌,在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奏响。之后,它从694首歌词和632首曲谱中胜出,最终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作为中国“第一声音”,《义勇军进行曲》一直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唤醒中华民族精神的铿锵之音,代表着国家主权与民族精神,在无数场合让亿万中国人心潮澎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力量。
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2017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国歌有了一部专门的法律。
国歌法的背后,有着很多难忘的回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歌法的诞生与一位音乐家和一位作家紧密相关。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法制日报》记者走近那些曾为国歌立法奔走呼号的人物,重温国歌法背后的那些温暖故事。
于海:十年提案为国歌立法
9月7日,北京朝阳规划艺术馆,报告厅里座无虚席,一场两个小时关于国歌的讲座燃爆全场。宣讲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指挥,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于海。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他为国歌作的第70场专题宣讲,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场讲座更有了特殊的意义。
宣讲前,于海接受了《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他拿出厚厚的几大袋材料,里面是他多年来仔细整理积累的相关资料和几十个不同版本的国歌曲谱。4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于海指挥演奏最多的就是我国的国歌。国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已渗透进他的生命。
作为解放军军乐团总指挥,于海曾四次参与天安门广场阅兵,他也被外界称为“指挥演奏国歌最多的人”,见证了共和国走向复兴的一个个历史瞬间。
一次次站在天安门广场完成国庆阅兵的军乐演奏重任,一次次见证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和大国庆典的辉煌,一次次饱含感情的演奏,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海对国歌的守护可以说至死不渝,一个最好的例证,就是他连续十年呼吁为国歌立法。
作为国家最高规格的司礼部队,解放军军乐团承担着国家和军队的重大典礼、重要会议和迎送国宾等仪式的音乐演奏任务。于海和战友们也开始走出国门,参加国际音乐交流访问活动,向世界展示崭新的中国气派和风貌。因为工作关系,于海曾在很多国家演奏过各国国歌。但他渐渐发现,国内外一些文艺团体演奏我国国歌时都有错误,并不准确规范,国歌的版本也不统一,非常混乱。
更让他感到忧心的是,一些人的国歌意识特别淡薄,好多人都不知道国歌的歌词,背不下国歌歌词,国歌的精神就得不到很好的传承。于海对一件事记忆犹新,那是他曾经参加的一次会议,开始之前与会者先要唱国歌。在随后的讨论中,一些参会者提出,国歌是不是过时了?和平年代歌词是不是需要改一下?“国歌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决不能随意改。”于海当场就进行了反驳:“世界上最古老的荷兰国歌有400多年的历史,如今还一直在唱;法国人浪漫、随性,《马赛曲》战斗性很强,也都一直没变。我们的国歌为什么要改?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国歌透露出来勇往直前、团结协作、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更加不能改!”
“我们的国歌只有84个字,37小节,奏唱只要46秒。但它却是一个国家独立自强的标志。”谈起自己致力于保护国歌的初衷,于海告诉记者,国歌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全部奋斗,是鼓舞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劲旋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更是14亿中国人民心中的最强音。但一直以来,我国有关国歌的法律规定几乎是空白。除了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之外,没有在法律层面对国歌的使用进行其他规定。“通过立法,国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声音的重要地位得以确定,可以享受到和国旗、国徽同样的保护。”于海说。
2008年3月,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于海提出要为国歌立法。此后十年间,他每一年都要提出这一相同的提案。他的这份执着,甚至还曾被其他委员开玩笑是当代“祥林嫂”。但于海从不曾放弃,始终坚持要对国歌立法。
终于,在于海锲而不舍连续提案国歌立法的第十年,2017年9月1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当时,正在湖南长沙机场准备返京的于海收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的微信:“下午刚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歌立法投票,顺利通过!您的坚持、您的努力、您的贡献,终于有了结果!”
而那天正好是于海62岁的生日。于海为此激动不已,不禁感叹这是命中注定,在特殊的日子里收到了此生最好的生日礼物。
如今,已经64岁的于海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开始义务担负起宣讲国歌历史的重任,经常去一些机关、学校和企业搞讲座,宣传宣讲和国歌有关的知识。“国歌是国家的声音形象。我希望听过我宣讲的人都能知道维护国歌尊严的重要性,更加热爱国家,热爱中华民族。”于海说。
艾克拜尔·米吉提:让国歌获得明确法律地位
艾克拜尔·米吉提清楚地记得,接到那个让他激动不已的电话的时间,是2017年4月19日上午10点56分。电话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他,国歌要立法了,邀请他参加4月27日上午在全国人大机关举行的立法座谈会。这意味着,从2014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关于建议修订〈国旗法〉为〈国旗国歌法〉的提案》开始,艾克拜尔·米吉提连续四年为国歌立法付出的努力开了花、结了果。
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原主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原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原副主任,中国作协影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艾克拜尔·米吉提拥有众多的头衔,但他最喜欢的身份是作家。作为56个民族大家庭中哈萨克族优秀的代表人物之一,艾克拜尔·米吉提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艾克拜尔·米吉提为国歌立法提案的产生,也与一位作家有直接关联,那就是苏叔阳。
艾克拜尔·米吉提回忆说,有一次,他与苏叔阳见面时聊起了国歌、聊起了田汉,两人都很激动。苏叔阳突然说:“老艾,你是政协委员,你应该提个提案,在天安门广场国旗升旗杆下汉白玉护栏外侧贴上60厘米×40厘米铜牌,刻上五线谱国歌歌曲,再刻上国歌歌词、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这样既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会成为天安门广场一道新的风景。”听到这个建议,艾克拜尔·米吉提的眼前为之一亮,认为这的确是一个很有价值和意义的提案。于是,在当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艾克拜尔·米吉提提出了《关于在天安门国旗升旗台侧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五线谱歌词铜牌的提案》。
但当年,这个提案最终并未落实,也没有单位办复意见。“当时,这个提案的接办单位天安门广场管理局十分积极。但是接近岁尾,他们十分委婉地在电话里告诉我,天安门广场管理局只是北京市政府派出机构,要动天安门广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们做不了主,需要上级批准。更为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虽在宪法和国旗、国徽法中有所表述,但是没有明确法律地位,没有法律支撑,无法操作。”此时,艾克拜尔·米吉提才知道,原来国歌居然没有立法保护,由此,才想到必须为国歌立法。
“只有让国歌获得明确的法律地位,《关于在天安门国旗升旗台侧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五线谱歌词铜牌的提案》方能得以依法落实。”2014年,艾克拜尔·米吉提再次提出《关于在天安门国旗升旗台侧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五线谱歌词铜牌的提案》,同时还提出了《关于建议修订〈国旗法〉为〈国旗国歌法〉的提案》。在此之后,每年大会上,他都会提出这两项提案。
艾克拜尔·米吉提的记忆深处,还有一个令人感动的画面——在牧区的一所小学,只有一名老师带着一名学生在升国旗、唱国歌。“各民族共唱国歌时,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这也是我反复为国歌立法提案的另一个初衷。”艾克拜尔·米吉提告诉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曾被翻译成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朝鲜语等语言,这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公民能够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国歌的含义。从小唱国歌,这将对我国的民族团结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就像在牧区,许多人家节庆日会挂上国旗一样,唱响国歌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会比空泛的教育更具体、更有效。”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艾克拜尔·米吉提的坚持也最终有了让人欣慰的结果。2017年,国歌法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这也便有了那个邀请电话。2017年4月27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行专题座谈,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立法问题进行协商,给出了国歌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7年10月1日,共和国68岁生日这天,国歌法正式施行。
再过几天,天安门广场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即将举行。“当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候,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56个民族共同唱响国歌,那一定是一幅壮观景象。相信在国歌的激励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艾克拜尔·米吉提充满期待。(记者 朱宁宁)
上一篇: 《克苏鲁神话》新书上市
下一篇: 著名作家为何科班出身少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