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有心和无心 ~~访老英模陈继和有感

作者:孙建敏 阅读:609 次更新:2022-07-24 举报

2015年5月11日,为探寻当年冀察冀边区高等法院有关史料,我们一行四人赶赴保定市阜平县,在阜平县党史办陈主任的带领下,来到北果元乡崔家庄村,采访了抗战时期的老英模、87岁高龄的陈继和老人。

  陈继和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殷实。抗战时期高小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员,后又创办了崔家沟民校,当起了民校的教员,在他手下脱盲的村民和军队战士数不胜数。1944年12月,晋察冀边区在阜平县史家寨乡家北村召开第二届群英会,陈继和和全区397名战斗英雄、劳动英雄及模范工作者一起当上了战时“英雄”。会后,《晋察冀日报》发表了《阜平民校教员陈继和》的文章。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称赞陈继和办民校“是直接为抗战服务的”。聂荣臻、贺龙、邓颖超等中央领导都先后接见过陈继和老人。他自1961年开始回村务农,整整50年耕耘不止,把生命的后半生融入到了家乡的一草一木。

从县城出发, 驱车20公里,我们来到了陈继和所在的村庄。虽时值中午,但老人家下地干活还没回来。我们几经周折,才在大山深处的一小块地里找到了正在劳作的他。老人身子骨儿硬朗,精神矍铄,走在山路上步履轻盈,声音洪亮,只是耳朵从抗战开始已经聋了几十年了,和他交流只能靠在纸上写问题。但只要看到问题后,老人都能很快地回答。  

    我们在了解了当年晋察冀边区高等法院的一些工作、生活情况后,陈继和老人谈兴正浓,他话题一转,又谈到了当前的法院工作。他神情严肃地说,现在的法院工作和当年的边区法院办案子区别不大,法院干部除了要时刻为老百姓着想,关键是还要记住“十六个字”。这十六字是什么呢?老人家怕我们听不清,专门在一小张白纸上写下:“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十六个字”的标准是有心和无心。老人记得很清楚,他说“这句话是清朝蒲松龄著的《聊斋志异》中《考城隍》章节里的,但这两句话对法院干部管用。只要遵守这两句话,就能把法院工作做好,法院干部就不会犯错误。”老人家说这话时神情严肃专注,不容置疑。这句话不知道到底包含多少哲理,但我们听着却深受感动,这么一把年纪的老党员、老同志,仍然为当前的法院工作和法院队伍操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公正司法,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呢?“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虽然是前人蒲松龄的是非观、善恶观,把“心”引入到判断标准中来,也算是蒲公的一大创造。从感性上来说,这句话还表达了一种情怀,那就是人和人之间发自内心的善意和关爱情怀。心存善良是法官公正司法的根本和灵魂。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法官,要做到问心无愧,必须具备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激浊扬清、温情善良的情怀。要有以人为本的悲悯之心,使司法公正的阳光平等地温暖每一位当事人。我想,这是不是蒲公当年的本意暂且不说,无论怎样,陈继和老人对当前法院工作的一片赤诚、对法院队伍的真挚关怀和殷切希望,对做好当前法院工作不失为一句最触动人灵魂的忠告和警示。作为革命老区的人民法官,我们都应当深刻体会、认真思索并身体力行。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