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汉语”为“华语”好 ——关于我国语言名称问题
改“汉语”为“华语”好
——关于我国语言名称问题
(昔作今发)
二0一一年“春晚”中,有一个关于语言的节目,主持人和演员都按传统的提法,称中国语言为“汉语”。如果是在一般的习惯性人际交流中称我国语言为汉语,也无可厚非、别无他错。但是,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大国影响力的不断深入,对本国语言名称进行准确而概括的表达,从而作出大民族性和国际化定义,则显得越来越为重要。而“汉语”,这个自古以来就代表我国国家总体语系的名称,则显得已经过时或者说不太适应了。究其原因,一是汉语是以我国汉民族语种为代表而命名的,有失狭隘民族主义之偏颇。二是从民族大家庭这个角度上看,汉族,虽然是一个人数多、体系大的民族,但它仅仅作为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在语言名称的世界性问题上仍然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三是从国际上看,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都将本国语言同国家名称联系在一起,比如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等,都是如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的语言称谓,不存在本国多元化民族成分的偏废或失衡问题。
为此,在全世界,把中华民族的国家语言名称——“汉语”正式命名为“华语”,既是新时代赋予我国的根本要求,也是正确处理好国家关系、国内民族关系、扩大并深化我国对外改革开放领域和力度的迫切需要。
第一,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尽管五十六个民族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而且普通话又是代表我国国家语言的话种,但以华夏民族、中华民族之“华”,来定义国语名称,更有利于民族大团结,更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之间的语言交流和凝聚力。因此,这是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要求。
第二,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在进一步推广应用普通话的基础上,传承、弘扬和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主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是中华民族奋进崛起过程中一种必然要求。
第三,有利于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宣传。华语,这个既一词中的而又与中华直接紧密联系的国语称谓,是我们向世界介绍和展示中华文化的最直观、最有效的途径和工具。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渠道、方位、领域或方式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障碍和误区,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中华民族的持续崛起,近年来,世界各国学习中文热潮正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因此,我国语言的规范化命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第四,是在最佳时期的最佳选择。作为炎黄子孙,将汉语规范为华语,是传承和弘扬华夏文化的最具说服力和最完整而准确的历史性选择。
综上所述,无一不是建议重新命名和规范我国国家语言名称的现实理由和客观依据,而把这项工作纳入国家议程,则势在必行。
(本文纯属个人见解,如有不妥,敬请以相关明文规定为准)
二0一一年二月四日 于深圳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