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古典文化思考(一)

作者:宁静致远 阅读:483 次更新:2022-06-14 举报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而精深,就和这个历史悠久的名族历经斑驳的沧桑,勤苦而坚韧的活着。
然而在现代的中国,似乎失去了他原有的光辉,总而言之,是人心的改变。
 
你可以看到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心不言而喻的可怕变异,可以看到金钱至上却是萎靡的形而下的人。令人想起了古代一种叫“士”的阶层。

这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和载体,一个核心的名族精神。他存在自己的信仰,矢志不移。存在舍生取义的意念,存在无愧于心的灵魂。

到一定时候就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不只通过表面,以书的那种形式传下来,他有几条道路,在无形与永恒不变的道,与有行永远变化的体。

要知道传统文化的意义一直鼓荡在这片土地上,它从未离开,只是因为后来人的心越来与远,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狭隘,很难与它相应了。

真正的传统文化是伟大的智慧。

你可以将外语学习的很好以便未来很好的和外国友人交流,可以很好的将每门功课都考上满分,可以把现代文的知识吸取。
但是请别忘记了老祖宗的思想和灵魂。

他就教你如何修心,格物,致知,为人。

三十而立,其年尚在努力,但志已有立。这个立不是立起个什么公司,房子,事业,而是一种“志道”。穷其一生你要知道这个志,也许它来得太晚,其实来的正是时候,早了没有经验阅历不懂,晚了没时间。没有这个,那么就是一个俗人,什么是俗人?就是欲中之人,也就是为肉体欲望而活的人。
 
那么这样的人会堕入两个“迷”中,一个就是“迷”,生命行走的核心就是得到外在的物质,就是为了愚昧属性而活的人。
另一个就是“谜”,一些真真假假的概念,定义,描述,诗歌,戏剧等,构成语言的迷障,那些人讲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其实只是用以装潢外在的东西,基本点还在于名与利。而为一时短暂的情绪感受而乐极生悲,根本谈不到什么高尚,也就是宇宙最底层的一个“情魔”绊着筋头向前滚。

人想超越轮回的被动,是生命的一个历程。建立在超凡脱俗的信念上,就是有超凡脱俗的志向。

这个志向必须要能有放弃世间名闻利万的执著而决意面对一切苦厄的意志,这个东西要立的彻底,这个彻底就是方向。方向定了,生死不渝。

过程中无论是狼虫虎豹,世间刀兵,妖魔鬼怪,伪道骗子。针对自己外在的财物,利益,甚至是生命随之而来千奇百怪的算计。掠夺,抢劫,杀戮,尽管认得灵性在未得道之前看上去并无多少能力,甚至的低能,但有句话叫“死守善道”。
 
一个死而不移,这一切都可以走过。

因为人世间造作的这个死的概念现在就是一切都没有,那一切都没有还守着一个意志,真是“朝闻道,夕可死”。那就可以解脱低层次的一切束缚,而得以中级的释怀。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因为志道之心生死不改,那么道就会帮他度过茫茫生命的戈壁,到达彼岸。

吃苦受难是业力所致,更是提高心性的一个过程,积累德威的必须。

神也不过反过来利用这些负面的恶来起到对终极成就的建设作用,而从相反的因素中建立相生的智慧与力量。

如是我闻,生命自身的幻象与假象实在是最难过而又必须过的难关。

真正的传统文化是真的智慧,他是宇宙中永远不变的大道真理。
 
在这一层,是充满一切,洞悉一切的力量。

也是均衡,剪裁,损益,再造,更新一切的依据。

他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存在表象,可是所有层次都有其全部的映射,只是你的心还没有与他相应。

事实上是你在哪个层面上与他相应,你就能得到那一层的智慧。一切真正的学习,不过是修炼自己身心与那个不变的精神,及智慧相应,进而开启生命的美好。

圣人亦为人也,其耳目口鼻皆与人同,唯能立志。

用功则与人异。这个志,就是不凡之志。

每个人都是在后天的名闻利养中,受贪,嗔, 痴,的毒害而不觉。渐渐的迷失了自己,被后天的欲望和利害推动,而不能觉悟。

人真正的学习就是面对自己和悟性的修炼。

而真正的智慧要依到你的内心深处求索。

一旦把自己先天的空性智慧,你的本性智缘开启出来,你就会本事大显。你会明白你所在的层次和应该知道的一切,与此同时会有相当大的能力。

但是谈何容易,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