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车行西安

作者:肖大胜 阅读:1149 次更新:2022-06-13 举报

       四月三十日下午五点,五一假期就算开始了。
       五家十三口人按约定,放好行李,一碗面下肚,三辆车就载着满满的期待,轻快地驶进绚丽的夕阳里。宽阔的道路黑布带一样在面前延展,我们的车像劈波斩浪的鱼,划开跳跃的阳光逆流而上。
       在高速路上,虽然或者左拐或者右弯,或者上山或者下坡,或者过桥或者穿遂道,但路面的变化都不大,然而道路两边我们熟悉的翠绿温润的山变得越来越高大险峻了。
       由于准备工作花去了一些时间,我们刚出南部不久,车灯就亮起来。灰暗的天空在田野里半坡上撒下或稀或密的星星,炊烟升起,时有路边人家吃饭散步的身影一晃而过,让身体略有不适的我心头微微泛起羡慕,当然绝不是感到后悔。
       当天空捡回去多半星星时,车冲破空气和轮胎辗压路面的声音越来越响,路两旁的山川草木早已卸下浓妆,复归静谧,幢幢剪影一闪而过,让车里本就渐少的言语透着安睡的味道,我越来越撑不住眼皮,坠入半睡半醒之间。
       迷糊了不知多久,我听见方向盘处传来“汉中”,精神一振,透过车窗,发现天空格外阔大,我们已在平原上。
       十三朝古都,我们来了!
       我一下子觉得空气格外不同,似乎弥漫着厚重的古老气息,西周、两汉、大唐……,一批批峨冠阔袖的人们隐约浮现,一拔拔箭海枪林纷至沓来……。
       我突然为自己的迷糊脸红起来,庆幸自己没有乱开口闹笑话,汉中不是关中,秦岭都还没有翻,离古都还有两百多公里呢。
       进服务站休整后,我们继续上路。
       当终于到达临潼的预定酒店时,快凌晨四点了,一轮下弦月疲倦地悬在浑浊的半空,半睁着眼扫视行动迟缓的我们。我们早都忘了兴奋,赶紧洗漱睡觉。
       八点,我们在闹铃声中睁开眼,下楼找陕西特色喝小米粥吃肉夹馍。我举目四望,见房舍街道与我们小县城并无不同,人们的穿着也基本与我们一样,唯方音不同而已,心中不免有点儿失落。
       古都,是你吗?
       我们第一天的目标是壶口。三百里左右的车程,到达时已下午两点。关于黄河,打小从书本和影视里看到听到得太多,看一次激动一次,听一次骄傲一次,说魂牵梦萦毫不为过。母亲河,今天终于能一睹你的风采
       远远看见河床陡峭,消瘦的你平静躺在弯曲的沟壑里,不敢相信那就是你,导游确证后我也半信半疑,不是应该湍流激荡吗?不是应该黄波浩荡吗?不是应该摄人心魄吗?
       但,就是你。
       进入景区后,从咆哮的急流、飞溅的浪花、弥漫的水雾,从河床上你冲刷出犬牙交错的巨石,从腾腾烟雾上的彩虹,从你和我一样的黄色,血脉里的亲近感告诉我,真的是你,我的母亲河。是我来的不是时候,如果汛期,你必定威仪天下,无比壮观。像一位穷苦却要养活一大群孩子的母亲,健壮得近于剽悍,而且因忙碌而难免急躁。
       脑海里自然地浮现出你的样子和你的沧桑:明明灭灭的火,滚滚的烟,半裸的人群,木棒,石刀,万马奔腾,黄汤滔滔,挣扎,哀号,断流,死亡,枪炮,丰收,载歌载舞……
       我旅行拍照少,因为记得最牢的都是记在心上。你的美无与伦比,迷恋你、赞美你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本能,但请原谅,我无力描述,我只能感受。翻山涉水来看你,除了真诚的慨叹和感恩,我什么都无法献给你。相反,我怀着深深的仰慕和浓浓的依恋来到你面前,是想要你祝福我,赐予我不一样的力量。
       我努力靠近,只为像一个孩子枕着母亲的腿弯,感受你的气息,熟悉你的味道,倾听你的声音,寻找那一份亲情间的温馨。
       大约两小时后,导游的声音让我知道,我不得不离开你了。但我也知道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你,你一直在祝福和恩赐我们。
       车回宾馆时,天早已黑定,我们去街边小吃,举起酒,我心里默念着你,母亲河,我敬你一杯。

第二天七点半被叫醒,将菜包油条豆浆买来车上边吃边驶向五岳之一——华山。昨天访母亲河,今天拜父山。华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华夏之根。因为据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以华山为中心方圆五百公里范围内。
       不必说驾乘和等候的辛苦,下午两点过,坐上缆车之后,我觉得一切都值得。我们自北锋上,比这高的缆车我坐过,但这次的感觉不一样。刀砍斧切的绝壁,有着诗画美意的悬崖,英气超凡脱俗的石山,直逼我的眼睛,让人不敢正视,甚至不敢仰视。那是怎样一种奇伟啊,在你面前,不是害怕,或者说不只是害怕,更多的是觉出自己的卑微、渺小和粗俗,所有的气定神闲都是伪装,所有的高傲都烟消云散。唯有臣服,唯有沉默,我连赞美都不敢轻易出口,怕冒犯,怕亵渎,不但怀疑自己赞美的能力,还怀疑自己赞美的资格。
       不设身处地,不身临其境,把书翻烂也体会不到,这也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原因

下了索道,看上面峭壁上窄窄陡陡的石梯,望下面深渊万丈,我的手指不自觉地紧紧握住铁链,脚趾不自觉地紧紧抓住鞋底,生怕打滑踩空。
       上得北峰顶,虽非晴日,然了无云雾,光线充足,视野极佳,元宝山尽在眼中,然又在心里叹一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吃过泡面,稍事休息,了解一下智取华山的经过,不得不佩服和感激战士们的机智勇敢。可惜听说险绝还在后面,我们的队伍就只剩下九人继续攀援了。
       早知华山险,今日始得之。

擦耳崖的梯道左边是看不见底的深渊,右边是向外凸出的坚硬岩石,我侧身贴壁缓慢而过,紧仄之处岩壁几欲擦耳,真让人战战兢兢。
       再往上,天梯陡直,窄约一米,我尽量趴向岩石双手拉住铁链手脚齐发力,边是万丈悬崖,风在耳旁响,偏有人要超前去或从上面下来还占去半边,拉半边铁链容易摇晃,难免胆战心惊。
       苍龙岭以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还未走上去,我望之如履薄刃,怯意先起,走上去后,看两边绝壑千尺,风吹链响,腿脚不自主地有些发麻,想起连韩愈都被吓哭我们有点儿害怕也不丢人
       听有人说,今天还算好,无雾无雨亦无大风,若不然,胆小者更不敢走。
       我虽不大方,但也时看两边景致,果然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既为险而来,不战战兢兢一次,不胆颤心惊一番,不害怕一回,怎体会其险绝?这正是他的魅力。旅游不是我来过而已,而是通过亲临现场,眼耳口鼻手足身心与自然的交流,与人文的对话,与他们产生感应、产生情感,既丰富阅历,更重要的让听说更生动更丰满,让书本知识更形象更鲜活。不然,居家安好,出门有何意义?
       到得金锁关,我们歇口气,欣赏一下北峰全景,拍几张照,准备去中峰顶,经东峰至南峰再至西峰下。问过服务人员,才知道想得太天真,时间很不够,真那样会下不了山。

于是改变主意想直接去西峰,因为北峰最险西峰最美,不容错过。但还未成行,天空飘起细雨。早了解过,山上天气变化快,如遇大风雨,索道关闭,只能在山顶过夜综合意见,我们放弃上山,抓紧去西峰索道下山。
       华山五险只历其二,什么鹞子翻身、长空栈道、千尺幢这次就擦肩而过了,还有那么多景点,这次也就拜拜了,我们满怀憾意坐上西峰缆车。
       下缆车不久,风雨明显大起来,如入初冬,若滞留山上,无疑会有诸多不便,我们又互道庆幸。

回老家,看望过父母,然后当然是访亲走友了。
       先拜访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早上六点过就被叫醒,因为从前两天看,那里实在人太多。七点半我们就到了景区,八点半左右入了馆,果然游人如织。
       我们从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进去,参观两驾铜马车。马匹健壮有力,人物表情生动,铸造精细,比例匀称,栩栩如生,车盖以及车舆内外彩绘纹样非常精美。
       听导游讲解,看展厅图文,知道铜马车按原车二分之一的比例缩制而成,采用了世界上最早的防锈、拔丝、焊接、镶嵌、浇灌成型、子母扣连接等等工艺,非常了不起。
       我不想把所有知道的内容都陈述出来,早已被先人智慧深深折服,比如一号车上的圆伞:它能随着车身与太阳的转动而自由转动180度。看似笨重的伞柄装有双环插销,同时拉起能够将伞取下来。当主人在地上休息时,伞柄底端的两端式折叠扣能将伞成45度角牢牢地插在泥土里。不仅能够遮风挡雨,柄中间还装置有短剑,可以作为兵器或盾牌使用。这把看似简单的伞创造了四个世界奇迹:一、历史上最早的暗锁装置;二、第一把子母加双销钉扣;三、世界上最早的齿轮装置;四、最早的沙滩式遮阳伞。
       现代的专家用先进的弹簧技术也未能完整地复制这些细节,2000多年前的秦人是怎么做到的?实在不可思议,叹为观止。
       这样的太多,在此也不一一列举,以免啰嗦枯燥。
       然后我们到了一号坑。它1974年老杨打井发现的对于这点,景区附近流行着一副有名的对联:(上联)翻身不忘共产党,(下联)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

一号坑是个东西向的长方形土坑,有一万四千多平米,东西有长廊,南北有边廊,中间九条东西向过洞,以夯土墙间隔。坑内以车兵为主体,与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有6千件,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有三排武士为先锋,边廊各有一排武士面外担任护翼和后卫。过洞内排列着庞大的主体军阵,武士们有的着铠甲,有的穿战袍,中间配有战车。
       包括后面的二三号坑,不管兵俑还是马俑制作手法细腻、明快,形体高大,形象生动,百马百形,千人千面。兵俑坚毅威武,装束、神态、发式、手势和表情都不一样,很容易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让人啧啧称奇。
       逼真的军阵威武雄壮,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嬴政当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军功和军威,让世人得以一窥始皇帝雄霸天下的风采。

从陶俑面前走过,我的手可以摸到坑边的黄土,与他们对视,与他们望着远方的眼神交汇,隔着时空感受远古的气息,把感觉放进时光的长河洄溯,想起200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和征战这就是与先祖心灵上的对话吧?我无由地觉得每个人都会这样,各不相同却又极为相似,就是这么奇怪
       从一号坑出来我们到了三号坑,这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最早的军事指挥部,只有几百平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
       然后我们来到二号坑,它比一号坑小一些。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军阵在三个坑中最为壮观,但目前多未发掘。
       听导游介绍,秦始皇陵园占地近8千平米,方圆几十公里内的地下还有无数陪葬坑,不只是军队,还有办公、生活和娱乐,秦始皇要把生前咸阳的宫室、治内的山河等等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规模之大,让人咂舌。
       这倒应该是真的。这个好大喜功、功过参半的千古一帝,修长城,筑阿房宫,哪样不是大手笔?
       参观完兵马俑,午饭时间就到了,吃过biang'biang面和葫芦鸡,也是陕西特色,还不错。
       饭后走访李隆基,在路上远远地望了一回始皇陵,没有多作停留。
       先看过干坑,以为到华清池会去看到不一样的水坑,及至随着挤挤挨挨的人群向前挪展出门来才知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李隆基的奢靡已被历史风干,水坑多是干坑或者臭水坑,这里有的只是一个传说或者传奇。
      我去摸了摸双十二事变时留下的弹痕,设想也算一代枭雄蒋公仓惶逃跑的狼狈,但没有去游骊宫,想到烽火戏诸侯,一笑误家国,也就没多大情致。当然主要是我们想多留点时间去西安城里,看看大雁塔、小雁塔、明城墙、大唐不夜城等,来都来了,能多看点就多看点。
       可惜,出现了一点失误,我们只来得及到大唐不夜城遛了一会儿,料想宝马香车的大唐盛世,也不会有如此堂皇。我不经意间发现,不夜城内外穿古装的人都明显比我们老家多,或许他们骨子里古代遗传的东西比我们多?和古人更亲近?应该不是打造的缘故,至少不只是打造的缘故,也算古城特色吧。
       大雁塔我只是远眺而已,其他的景点根本没有机会去,回到宾馆已是午夜两点过,着实有点儿累。当然,我们这次出行,最累的莫过于司机朋友。
       四号早晨八九点钟,我们起床喝过胡辣汤踏上归程。
       路上,我想起人们说,只要一入关中,呼吸里都透着古董味,在西安随便找个地儿,挖地三尺就有文物。古都确实古老,这块土地有那么悠久、厚重的历史,并非妄言。西安非常注重遗迹和文物的发掘、保存,也能够借古荣今,非常好,虽有遗憾,也不枉此行。

回望西安,似乎狼烟还在,笙箫犹响,战马嘶鸣,刀枪寒光闪闪。然而再看周遭,原野一片空旷,阳光下只有无尽的路在车前黑布带一样铺展开来。

上一篇: 致母亲二首

下一篇: 谈谈时间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