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抢座位的大学时代
近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其中有段描写西南联大图书馆抢座位的场景颇让我动心:“往北,是大图书馆。这是新校舍唯一的瓦顶建筑。每天一早,就有一堆学生在外面等着。一开门,就争先进去,抢座位(座位不很多)。”
时光如一帧帧老照片,倒放回去,同样的场景、同样的热闹也闪现在我眼前。
1993年,我有幸跨进四川外语学院的大门。那个年代,学校招生不多,能上大学不容易。记得那年学院招生本科加上专科也就800来人。学校不大,图书馆虽曰大楼,但与今日各个大学的图书馆相比,那时的学校图书馆实在难称大楼。好在图书馆位置适宜,居于教学楼、寝室与食堂之间,是同学们下课后吃饭前可去的最佳场所。
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图书馆门前就人潮涌动,只等大门洞开。门一开,人流涌进,瞬间就占满了一楼的自修室。自修室不算大,也就两三百平方的面积。室内一溜溜长桌横放,两排座椅,各伺一边,中间无挡板隔绝。学生们坐定后,如风过湖面,顷刻安静。即使清晨阅读,也是轻声细语,绝无喧哗之势;如遇问题探讨,更是放低声音或在纸上书写。馆内落针可闻,安静的氛围造就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因此也成了同学们首选的学习场所。
不过,要想在图书馆抢到座位却不容易。早起是第一准则,那时的学生为人单纯,讲道理,不斗气。只要桌上有书占了位置,大家就认定所属座位有人,即使暂时坐下,只要主人到来会及时让位,彼此一笑就此离开,因此,同学间相互帮忙占位置是常有的事情。抱着一摞书,冲进馆内,一本本书放在桌面,抢座就此完成,只等同学快速到来。到了晚上书是必须收走的,清洁阿姨可不认书,她们只认自修室的整洁。
大学四年,图书馆的抢座天天如此,而不是临近期末才有的现象。
而今,白驹过隙,转眼间儿子也上大学了。开学时尊重他的意见,让他独自一人去了学校。上课不久,问儿子对学校的印象,他说学校很大,同学很多,图书馆也大,每天早上他也看到很多学生等着图书馆开门。听闻儿子的话语,心中不觉欣喜——管中窥豹,要了解一个学校的学风,也许图书馆是个最好的窗口。
上一篇: 行走增头寨
下一篇: 临江仙:国庆感怀之三【白童】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