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心性觅初心
党性心性觅初心
李家武
(2016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网》 以《开启涵养党性心性的五门功课》为题首发,2016年7月8日《党建网》等全国10家网站转发;2016年第1期《海口学刊》刊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产党人的初心,就蕴含在庄严神圣的入党誓词中。面对党旗,我们立下了一生的承诺,也开启了涵养党性心性的功课。回望十八大以来,在基层党校从善坚守,体会颇深。透过“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对自我的德能勤绩廉重新审视,旨在相互交流、互勉互进。
一、坚定信念,修身立德,切实增强党性修养
1.着力提升理论素养。如何坚持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我积极参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委党校、市委党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坚持党校姓党,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提升理论素养和能力。同时,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结合党校工作实际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和理论调研文章,其中《“慎独”应成为党员心中的政治定力》《坚守党员干部层面的价值追求》《蕴凝党校人的鲜明品格》《党校科研要为党委决策服务》等30多篇先后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求是网》《政策》《襄阳论坛》等各级媒体上发表,并有多篇获奖。
2.着力提升政治品格。如何牢记政治纪律,筑牢政治操守?我时刻做到立场坚定,思想敏锐。在思想政治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民主集中制,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动上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拥护中央和省、市、区委的领导和决定,对党、对组织忠诚老实,自觉维护党校领导班子的集体形象。
3.着力提升人格魅力。如何牢记“做官先做人”,自觉做到明是非、知廉耻、晓荣辱?我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做一个心地善良、心底无私、品行端正的人。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充满激情;一贯坚持不惟书、不惟上,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敢想、敢说、敢做;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对人,以进取的心态做事,以顺其自然的心态看待仕途的升迁;为人正直,公道正派,大事讲原则、小事不计较,不拉帮结派讲关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诱惑,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民。
二、统揽全局,加强协调,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1.不断增强统筹协调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如何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工作大局?我客观地分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形势,把握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进一步理清党校工作思路,全新姿态抓班子带队伍,全新姿态抓培训促跨越,全新姿态抓作风提效能,增进“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共识。特别是我在工作实践中提出了“建最好部门、办最好学校”的奋斗目标,带领党校一班人,积极推进党校各项工作,突出重点,攻坚破难,全面处理好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自身驾驭全局、解决复杂问题和协调各方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2.不断增强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如何坚持做到“心中有法,脑中有法,手中有法,头上有法”?我坚持党校中心组学法制度,聘请法律顾问,加强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贯彻执行,依法管理党校和各项事务。“围绕中心转,跟着党委干”,我先后也参与处理了征迁、“三万活动”驻村等工作中涉及信访、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在一线工作中进一步提升了依法解决复杂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着力推行民主决策,坚持党校校委会研究决定党校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制度,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公平公正,保障党校工作科学决策、依法推进。
3.不断增强系统思考和综合把握的能力。如何既“举重若轻”,又“举轻若重”?我曾主持党校全面工作,身感责任重大,自己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同时注意调动发挥班子、中层干部和教职工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善于结合党校实际,引导干部职工转变观念,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围绕党校中心工作,把注意力放在预判、把握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工作上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做到部署重要工作、过问重大问题、协调重点环节、督办重点任务。重大问题、原则问题头脑清醒,坚持管全局、管方向、管大事,力求和班子成员共同带好教职工队伍,党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声有色。
三、勤勉从政,务实为民,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1.深入实践做知民干部。如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民情,知民意,把党校工作与樊城实际紧密结合,做到思路清、决策明、方法对?我始终坚持以“3331原则”分配工作时间,即:30%的时间深入基层调研,30%的时间在机关处理日常工作,30%的时间到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开会、培训等,10%的时间作为机动,处理一些应急事情。多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跑遍了全区所有的乡镇、街道和重要部门,深入数十个村组、社区、学校,拜访了近百位专家、学者、离退休老领导和普通老百姓,走访了全区部分重点骨干企业。
2.身体力行做亲民干部。如何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我始终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年来特别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站在与以往不同的高度,全区中心征迁上一线、服务企业上一线、“五城同创”上一线、“三万活动”上一线,始终勤勉从政,尽心竭力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倾听呼声,排忧解难,仅解放路片区、焦家台片区就组织完成征迁签约96户。
3.从严从实做为民干部。如何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我按照“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总要求,工作有事业心、责任感,公道正派,包容大度,凡要求教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以身作则,从未搞特殊化,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与干部职工交流谈心,鼓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多看主流,团结同志。能够注意听取不同意见,自觉从善大气,积极争取并落实好教职工相关政策待遇。
四、业绩为要,创新工作,全力打造党校品牌
1.创新工作联动机制。如何为樊城培训高端人才、助推跨越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党校会同组织部与武汉大学联合开办MPA课程班,56名学员全部以优异成绩毕业,目前26名学员已经取得MPA硕士学位;40多名学员得到提拔重用(10多名学员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着力实现“小党校向大培训”“小教室向大学堂”“小阵地向大熔炉”的跨越发展。
2.创新规模培训机制。如何为樊城培训在职干部、提升干部素质打造全局性品牌?区委、区政府率先建立干部在职培训制度,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坚持8年大规模培训轮训在编在岗干部1万多人(次),其经验和做法先后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网》、省委党校《工作通讯》、全市党校工作会议上进行推广和发言交流。被市委组织部以襄组通〔2013〕23号文件形式确定为“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项目”。中央党校和省、市委组织部、党校领导也多次莅临樊城调研指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工作,都给予了很高评价。
3.创新提质增效机制。如何为樊城培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才进行实战性探索?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在全省开办了首家“社区管理本科班”“汉语言文学本科班”。先后举办了“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培训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修班”“新农村建设研讨班”等,紧扣区委、区政府“一主两翼”战略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开展科研、“一把手”论坛活动。“地名文化研究”等精品调研课题,先后被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印发“内部参阅件”,进入领导决策层。党校集体连续三年被誉为“全市党校系统科研工作优胜单位”。
五、廉洁奉公,严格自律,自觉做到拒腐防变
1.在落实责任中狠抓教育。如何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我曾作为党校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带头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各项要求,自觉做好廉洁自律的表率。紧密结合校情实际,以强化“两个责任”为抓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领导成立了党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同时,十分注重并定期组织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全校党员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使大家受到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2.在严于自律中把握底线。如何自重、自警、自励?我在各项工作中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无论在公务活动还是社交活动中,做到了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没有收受和赠送现金;没有利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过生日等名义大操大办收钱敛财;没有参与赌博;没有用公款旅游;没有用公款大吃大喝;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的使用规定,杜绝公车私用。真正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做。
3.在强化制度中完善规范。如何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坚持校委会议事规程,重大决策由集体共同研究,集思广益,不搞一言堂;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不徇私情,不违反纪律、丧失原则;积极组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制度,强化对领导班子权力运用的约束,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完善规范、强化管理、严格制度,没有出现一起违纪违规的问题。区委党校集体曾获得多项荣誉,我个人也曾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先进个人”,被区委、区政府评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个人”。
作者:李家武(1962-),笔名佳茹(号称襄阳作派),男,汉族,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湖北襄阳人。系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退休干部、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原副秘书长(2015年2月晋升副处级);中国作家库认证作家、《杨柳岸文学网》特邀编审作家、《中红网》专栏作家;中国智慧乡村研究院(香港)秘书长、北京智慧乡村创新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建设智慧乡村倡导者、智慧乡村研究院创始人之一。曾出版专著《岁寒知松柏》(新闻秘书文学作品集)一书(约35万字);正编著待出版《岁寒知松柏》(新时代报刊网作品集)一书(约35万字)。全国各级报刊网发表作品500多篇(首)。其中《不忘初心始于“慎独”》《差距是发展空间》《思想力量无穷尽》等10多篇政论性文章,被求是杂志·《求是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刊发;《家依东津鹿门寺》《红色基因虔于心》《襄阳的夜晚》等10多篇文学作品,荣获全国性文学大赛一等奖。
邮编:441000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新街11号
邮寄单位: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18516832058(北京)15872202508(湖北)
邮箱:13396117851@163.com
上一篇: 现代诗《聆听风铃声》
下一篇: 党章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基本遵循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