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李调元登顶九台山的故事

作者:黄大树 阅读:746 次更新:2022-05-31 举报

李调元,字美堂,四川绵州罗江县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文艺理论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巴蜀文化巨人,与彭瑞淑、张问陶同称为“清代蜀中三大才子”。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李调元祖父李文彩逝世,李调元随父返乡丁忧,途经奉节县时,父见李调元神情郁郁,萎靡不振,知其心伤祖父之死,便做主在奉节县停留一段时日,好让李调元散心。

接下来数日,李调元在奉节县各大观赏点游走,他领略到了夔门山关之险、天坑地缝之奇、瞿塘峡谷之壮、白帝古城之美……,更是在游赏途中,听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传说。

到了最后,李调元兴致大发,已不再只是单纯的满足于那些个闻名于外的景点,而是深入县内各个尚未被世人揭开面纱的山川之中。

这一日,李调元因昨日游览鹤峰乡马叫槽朝阳观之时,被朝阳观中一名小道士以一句“朝阳观上观朝阳”难住而心头郁郁,拒绝了仆从的跟随,独自来到了同为鹤峰乡所属的青杠村中;他之所以一个人来到这里,是因为他从本地百姓的口中听到了“玉帝在九台山历劫证果”的传说,而九台山所处之地,正在青杠村境界;他很想见识一下,究竟是怎样一个的福地洞天,才能引来这传说中的“三界至尊”,但同时,他又不想让这片世外之境被太多的俗世气息所沾染,这才不要别人的陪伴。

当李调元经乌龟包向九台山行进,他看着眼前的三河交汇,巍峨的高山,一条游龙般缥缈,而游龙如水之时的山包,更像浮水神龟,于是吟道“九叠屏风三叠水,二分游龙八分龟”。李调元开始被这里山水醉倒了。

他找来了一位健壮的村民,充做向导,开始了攀登九台山之旅。

向导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同大多数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一样,他身强体健,踏山川如履平地,对家乡的草木山岭、险僻小径更是无所不知;小伙子也很热情,他得知了李调元的意向以后,二话不说,背起柴刀,就带着他出发了。

有了这样一位好向导的帮助,李调元的九台山之行顺畅了不少,一路上,他们没有多走半分冤枉路,原本李调元计划的至少三日的路程,仅仅花了两日,便走完了。

在九台山下之时,李调元看九台山的感觉是平静的,是没有任何波澜的,可真正走进了九台山中,亲自历经了九台山上的九座高台之时,他的心中,又是另外一种感受;一路行来,清净台、传经台、无极台、白玉台、如意台、玉清台、宝月台、净德台,每登上一座高台,都会让李调元有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当李调元登上九台山之顶——弥罗台时,他俯瞰着其余八座高台,在远方连绵的群山、起伏的沟壑的衬托下,更显出尘,让李调元觉得,自己仿佛化身天帝,直欲乘风归去。

回到“新店子”,李调元倚在窗前,看着远方若隐若现的九台山巅,想起这几日九台山之旅,只觉心绪澎湃,开口轻吟道:

秋思羞向西风行,净台传经无极险。

独上云天,白玉宝月,修行多羡仙。

今欲登台,扶摇万里,青云堪看。

抚车尘马迹,朝夕催累,方思量,人生慢。

翠鬓不簪钗凤,净德峰、云缠丝乱。

乍寒时节,随人衣著,雾里飞雁。

月小挂弥罗,玉雨清夜,慢洗箫管。

东楼望九台,如意窗前,凭栏思远。

   诗句被清风轻揽入怀,渐渐远去,仿佛直上云巅。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