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文学
自本报连载长篇小说《为啥抛弃我》以来,不断有读者或是朋友问:“王双定你熟悉吗?他的那个小说写的不错。”每每这个时候,记者总会尴尬地说:不太熟。”其实,说不熟脸上都会泛红,因为跟王双定并非不熟,而是压根就不认识。也正因为这样,想要认识王双定的想法变得很强烈,终于在7月的一个下午,记者如愿来到王双定的家,走进了他的世界,体验他坚持了40余年的文学激情。
命运弄人 最终习文
“其实走上文学道路完全是个意外。”时至今日,回想起曾经的时光,王双定笑着说是老天跟自己开了一个玩笑。原来,当时在临汾一中读高中的他理想是考一所医学院校,成为一名医生,为病人消除疾苦,然而高考前的一次体检将他的愿望敲得粉碎。“一直以来我读的是理科,直到体检时才被告知由于左手存在缺陷,不能报考医学类院校。”王双定举起残疾的左手说。“报考医学院校的理想破灭后,我就开始专攻文科,重新复习已经长时间没有接触的历史、政治。”回想起高考前的那段日子,他的脸上掠过一丝微笑,每天废寝忘食,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从理科专攻文科一个月,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西大学中文系。
大学里读中文系,王双定对文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平时更是贪婪地阅读一些经典名作,偶尔也自己随笔乱写。“我与隰县可能有着某种缘分,大四毕业那年,隰县中学派了几名老师到学校挑人。”王双定回忆,由于他家就在洪洞赵城,距离隰县也不算远,到隰县工作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毫无意外地成了隰县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至今还能见到很多当年的学生,在学校的很多事情也记忆犹新。”曾经站在三尺讲台上的经历,王双定回想起来历历在目,由于有着语言上的优势,平时授课时,他能跟同学们讲家乡话,既给教学带来了一些生机,也活跃了教学气氛,他的课很受学生们的喜爱。
原本以为会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奉献一辈子,然而人生并非如设想的那样,后来王双定从中学教师成了中学副校长,再后来又被调到县通讯组。“《小流域治理》、帮战友》等稿件塑造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我的名字时常能在《中国农民报》、山西日报》等报纸上看到。”虽然身份一再转变,但王双定坦言,他还是最喜欢也最享受写文章的感觉,他克服了通讯组人手紧张的困难,每天加班加点写出了很多报道,一些朋友开玩笑说,隰县的通讯报道在他手里翻了身,一篇篇被不少媒体转载,让王双定的名字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此时,除了拿手的通讯报道,王双定开始大量写散文和报告文学。“《火花》《晋阳文艺》《汾水》上都有我发表的散文,也确实结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王双定说,为给广大隰县文学青年提供阵地,他和几名文学爱好者联合创办了文学刊物《万山丛中》,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停办多年,但这一创举在隰县文学史上也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为很多人所传诵。
再后来,王双定从隰县调职临汾,先后在临钢担任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直至退休。
持之以恒 人生无悔
王双定就住在临钢西湖小区,几十年前的两室一厅面积很小,即便如此,他还是腾出一间卧室作书房。走进书房,很简陋,只有满屋子的书籍和一台电脑。80年代的各类文学杂志期刊整齐地摆放在书柜上方,本土作家的很多著作也被精心收藏在书柜中。“本土作家都很抬举我。”王双定笑着说,其实他并非什么著名作家,没有什么能登大雅之堂的大作,就是一个爱好舞文弄墨的老头,这些作家们每每有新作问世,都会给他送一本,这也从侧面警示他要坚持创作,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样人生才没有遗憾。
“年龄大了写字手抖得厉害,多亏了这台电脑给我分担了很多。”王双定指着书房内的电脑笑着说,虽然已经76岁高龄,但他学电脑已经有8年时间。“最开始就是想这样写作会快一些,而且修改起来比较方便。”开始接触电脑后才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孩子们虽然都赞成他学电脑,可都没有时间手把手教他,全靠自己钻研、琢磨,甚至有时候还得向孙女请教。“有的时候害怕停电,点击保存后接着敲字,敲完一大段才发现,插在别的段落里;给别人发邮件,别人打来电话,说邮件里只有标题,并没有添加上文件。”王双定就是在这样一个个笑话中逐渐学会了电脑。“还有很多功能不会用,还有一些功能不能熟练操作,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王双定一边介绍,一边打开电脑:“别人打字比我要快得多,人家两只手,我只有一只半。”记者看着他熟练地操作电脑,竟然忘记他的左手存在缺陷。然而提及此事,王双定却满脸欣慰和自豪,刚学会电脑时,他只要有时间就坐在电脑前,将之前的作品输入电脑,一来是对学习成果的巩固,二来是对自己作品的整理,靠着这份默默无闻的坚持,他终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将所有作品全部保存在了电脑里,粗略算下来也有三四百万字。
临走时,王双定从书房拿出几本作品集,颤抖着双手勉强写了几个字,嘱咐记者看后多提意见。记者接过书后,觉得很沉很沉,这里面是一个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学的虔诚。
(记者 王隰斌 卢凯)
下一篇: 鹧鸪天 酒花吟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