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其他   

安乐村人建造“安乐窝”

作者:蒙昌荣 阅读:859 次更新:2022-04-18 举报

安乐村人建造“安乐窝”

——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安乐村耕地宜机化改造纪实

蒙昌荣

安乐村的突变

2021年国庆假期,我回到老家,要去看看重庆新闻曾报道过的安乐村耕地宜机化改造后的生产情况。

党中央实施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斗号令刚落下帷幕,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及时发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员令。在乡村振兴的战斗号角吹拂下,合川区隆兴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抓住重庆市合川区农委实施的“耕地宜机化改造”项目,在本镇新乡贤杨眉的引荐下,根据本镇安乐村山丘缓坡地理情况,镇党委政府决定在该村实施耕地宜机化改造。20215月春播前,完成部分社耕地宜机化改造二千亩。改造后的耕地由“万众行”公司承租,进行农业生产。有挖掘机开山平土,有旋耕机翻土中耕,有无人机抛秧、施肥、喷农药,有播种机播种,有收割机收割,有拖拉机运输……各种现代农用机具的作业声,打破了曾经荒芜山丘的寂静,昔日荒丘换上了美丽的盛装,一幕现代化农业生产舞剧在安乐村上演,激烈的生产场面令人震憾!掀起了农业革命,彻底颠覆了肩挑背扛的传统农业生产历史。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深受村民热烈响应,并受到各级政府表彰。

安乐村在华丽新貌转身之前,是怎样的境况?当新兴的农业革命在村里谱上新曲时,村民的小农意识与时代发展的烈车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一起寻找安乐村的前世今生突变的原因。

安乐村人并不“安乐”

安乐村系发源于龙多山脉一组高丘林台地,地处合川区隆兴镇腹地,呈馒头状的山丘坡度较缓,多数坡斜度在25度以下,有肥沃的砂质壤土耕地5305.3亩。全村有3052人,其中外出人口2255人,占总人口74%,留守人口797人,共15个村民小组。

全村村民均以粮食种植为主,为典型的纯农业村。实行耕地承包到户后,人均粮食产量900公斤左右,除口粮外,很多农户将余粮用于发展小量养殖业,增加部分收入。虽温饱不愁,但经济收入空间狭小,增收十分缓慢。

世纪之交前后年间,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城市化建设加剧,安乐村村民纷纷弃耕外谋。在外多年打拼后,大多数村民已在不同城市立足,有车有房;有的还有了自己在城市里的产业。过着幸福美满的城市生活。然而,村里逐渐形成残破空心院落,人烟稀少。留守的老弱病残人员,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生活,部分耕地彻底荒废很多年了,村里已是夏无麦香,秋少稻黄的凄境,耕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增收困难,为乡村振兴造成不小阻力。

建造“安乐窝”的引路人

家乡萧条境况深深地触痛了安乐村赤子——杨眉的心,他顺利通过高考的独木桥,早早地离开了家乡安乐村。然而,家乡的山水哺育自己成人,助力家乡发展,是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以绿叶对根的情意一般,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敲开了安乐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门。他向党员、村社干部、群众讲起了如何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合理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让村民增加收入,过上更好的小康日子以及现代农业的模式与远景,对现有村内耕地和撂荒地进行宜机化改造后,走规模化种植的现代农业之路。

开始,群众觉得杨眉在吹牛,是上不粘天下不着地的天方夜谭,说了几十年的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不可能在安乐村实得现。郁闷中,杨眉觉得很难说服长期在家缺乏远见的乡亲。干脆让他们走出去,到已实施宜机化的地方访问参观。在杨眉的建议下,村两委组织干部和部分党员及村民代表,去先一步实施耕地宜机化改造的太和镇石垭村参观考察。当大家目睹到石垭村一个个山丘被平整宽长的梯地围绕,各种机具在地里奔驰劳作,代替了昔日的镰刀锄头犁耙,铁牛每个工作日能耕种几十亩地的效力。大家信服了,杨眉不是在吹夸夸,而是要给家乡安乐村带来农业现代化。

当笔者第一次采访高大帅气的杨眉时,他谦虚地说:“我只是给村里引进了一条路,真正的指挥者和建设者是村里的干部和在家的乡亲,他们很辛苦,在为安乐村后代造福。”是啊,我们随处可见,未受外界先进科技信息影响的荒地,死寂一般沉荒了十多二十年了,仍然荒芜着。当现代农业科技投入丘陵地农村,便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眉所引领的路是几千年来荒丘换新颜脱变之路!

是彻底告别原始落后农业之路!

是安乐村人建造“安乐窝”,走向大康生活的现代农业之路!

这时,我似乎触摸到杨眉内心跳动的血脉与安乐村村民的脉动紧紧相连。落后的农业乡村发出强烈的呼唤,乡村振兴需要政府领导,更需要成功人士对家乡的反哺!

几年前,杨眉受聘于“万众行”股份合作公司。“万众行”系合川区供销社培育并参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现有管理及生产作业人员23名,设有技术、生产、财务总监,拥有无人机、耕地地、收割机、抽水机等生产作业机具50余套台。对改造后的耕地实行转租或托管或菜单式服务。目前在国内的新疆、四川、贵州和重庆市内均有业务开展。正因为该公司是对农业农村的深度开发,有了新的项目,当然杨眉第一个想到便是生养自己的老家——安乐村。

安乐村建成了“安乐窝”

半年多以来,经过春播秋收,在人们期盼中,进行耕地宜机化改造后的安乐村到底是怎样一幅图景?走吧,随我采访的脚步一同走进安乐村。

金秋十月,多情的凉风舞弄着婆娑的橄榄枝,林中铺盖的杂草已失夏绿;荒芜的山丘被参差不齐的杂树和野草包裹,宛如蓬头垢面乞丐凌乱的头发,在秋风中瑟瑟颤抖。偶尔能见着在地里翻地的老年乡亲……

“哒哒哒…哒哒哒···”山丘那边传来了机器作业的轰鸣声。近了,安乐村就在眼前,跨过古青公路,进入安乐村主干公路,只见两边改造后的山丘不再是馒头山了。秋收后的稿杆和禾桩横七坚八倒在地里,已新耕出来的地块种上了榨菜,嫩绿的榨菜苗随风摇动,给秋黄的季节里增添出一片片新绿。机耕道从山顶贯穿每一条正沟,形成作业路网。往昔的窝窝土、包包土、叉叉土、溜溜田、弯弯田、边边田不见了踪影。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进行山、水、田、林、路现代农业科学设计施工,小弯取直,大弯就势,小田变大田,荒丘变沃土,田土方圆,路相通,渠相连。土边边长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沿等高线层层盘距在各个山丘。让过去的荒丘换上了新丽的外装,生机盎然地横卧在安乐村。

翻过石盘丘,只见播种机在宽大的地块里有节奏的前行着。我快步向播种机靠近,并向开机师傅自我介绍说明来意后,师傅便停止机器,接受我的采访。师傅是安乐村三社村民,叫曾勇,三十出头。长期野外作业,皮肤有些黝黑。高中毕业后,随乡亲外出打工。当他2021年回家过春节,看到村里正进行耕地宜机化改造,觉得这是现代农业的开端,便向村委会主动请缨,学习机械耕作技术,不再外出务工了,现受聘于万众行股份公司。当笔者问他在家耕种土地的感受,曾勇自豪地说:“我现在是村里第一个机械化耕种的新型职业农民,我很喜欢这项工作,应像杨眉老师那样,为建设发展家乡出力。”的确,从曾勇朴实的话语中,进一步感到空壳村的悲凉,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没有人的参与建设,振兴从何谈起?!接着曾勇向笔者讲解起播种机的工作原理,并说:“每天工作八小时,轻松加愉快地可播种60亩面积左右。”哇塞!一个劳动力每天起早贪黑能播上几分地,累得是腰酸背痛的,60亩,相当于2030个劳动力一天工作的总和。采访结束,曾勇跃上机座,开动机器,只见两层播口里,先是复混肥料颗粒撒入土层,阀片翻起土层将肥料覆盖;第二层播口撒出稀密合适的油菜种子,照样有阀片卷土覆盖种子。“哒哒哒……”播种机悠闲的奔跑在大土里。

来到治坪堡,“嗡嗡嗡……”旋耕机在地里翻土,只见前端的耕刀将玉米杆混同杂草扎碎,埋入土层里,耕过的土面土块细碎平整。开旋耕机的是山东人薛豪杰,贵州农业大学毕业,受聘于万众行公司,是该公司的机械技术总监,负责公司每一个工作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曾勇便是他的学生。采访中,薛豪杰用普通话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自己所在的万众行公司情况。并向我介绍旋耕机的工作状况,他说:“按八小时工作计算,每个工作日可翻耕三十亩地左右,不像原来的微耕机工作,每天翻耕几亩地,把个开机人累得死去活来。”

离开薛豪杰,使我想起畜耕人力的传统农耕生产,农忙时节,山坡里到处是抢种抢收的村民,一天下来,每人只能干完二分地的农活。可如今,一台机器将一个山丘几个工作日便完成了耕作。农业结束了靠密集人力生产时代。

继续前行,来到四社。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约莫七十岁左右的大叔在处理旋耕机不能工作的边角地。笔者赶上去,礼貌地向大叔问侯并说明来意。大叔叫曹正超,万众行公司在村内雇用人工时,他偶尔参加劳动作业。笔者问他对耕地宜机化改造的看法时,他说得眉开眼笑:“我们四社耕地264亩,共174人,外出人口就有138人,只有36人在家,在家的除去老弱和学生,真正上坡种地的只有7人。这7个人一年累死累活,顶多只能耕种几十亩地,还有近二百亩地常年荒着,可惜啊!改造后,我们全部将地流转给了万众行公司,每亩水田有330元、旱土有250元的租金收入。今年公司在土里全部种植玉米和南瓜,水田种稻谷,不再担心地荒长草了。现在的农业劳动既不挑也不扛,凡用力的体力活全由机器代替了,喊了几十年的农业现代化,终于实现了!”别了曹正超大叔,来到六社。只见机耕道上有几位老人在往地里运送东西,我便快步迎了过去。原来他们用“爬山虎机器在往土边运送肥料。当我说明来意后,便与几位攀谈起来。旁边那位大叔叫雷大明,他率先说了他的看法。他说:“农业机械化,早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时代就有这个提法,只是新中国刚成立,国家不富裕,无法实现机械化。现在国家不断向农业倾注建设资金,感谢杨眉为老家带来了这个项目,起初大家都不相信,杨眉硬是苦口婆心给大家讲,又叫村上干部带人出去参观,最后落实下来,终于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劳动力消弱的情况下,这是以后发展方向。为了长远健康发展,希望镇、村两级领导干部随时关注公司的农业生产动态,使耕地不再返荒,村民经济才会持续增收。”杨作荣谈到:“万众行公司接手我们村二千亩土地,应加强生产管理,不误农时,合理安排在家人员劳动用工,公司有了收益,才会有群众的收益。”杨善怀说:“改造后就是好,我们不光有土地租金收入,每月在万众行公司参与务工,还可以领几百上千元工资。我看少数在家种地的村民的顾虑是错误的,把租金加上务工收入还可能超过原来种粮收入。”杨应高还说:“耕地宜机化改造后,确实给大家带来了利益,为了长远发展,在高成本建成的耕地中要想获得高产,水利灌溉应该进行配套建设”。

穿行在安乐村的公路与机耕道中,虽然没有过去的鸡鸣犬吠的场景,但耕地彻底消失了往昔的荒芜,处处充满着勃勃生机!与大伙交谈的话语久久在笔者耳边回响。可以体会到,历史上原始农耕使农民从未摆脱贫困生活,他们都有挣脱旧式农业模式的向往,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成为现代农业工人。老农们都十分珍惜地皮,经营好地皮,才能保住人们的肚皮。现代的年轻人要学习老农民对土地的惜地如金,见着荒地,老农们便惋惜,是因为历史上老年人们曾在饥饿中度过。还能看到,村民将自己的责任地流转出来后,仍然关心着土地的种植情况,因为大家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土地的产出,关乎着人们吃饭问题。

多么朴实的话语!

多么纯洁的情感!

多么宽广的胸怀!

顿时,在我心里翻起了热浪,对他们肃然起敬!所以,给我们当地的镇村领导干部提出一个新的话题——耕地改造已成规模,如何督促农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这是群众赋予干部的责任。

“群众笑了,我们干部的工作算做好了。”这句党的干部执政常言,在安乐村听到了、看到了!

奠基“安乐窝”的实施人

走着走着,电话铃声响了。原来是安乐村支书杨培国打来的,我们在国庆假期前预约过,只是杨书记在假日里,处理张家长李家短的的事务较多,这会忙完急需处理的事后,在村办公室等着我。我三步并作两步向村办公室奔去。走进办公室,杨书记便将茶递了过来。我们虽加了微信,但还是第一次见面,他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平头国字方脸透出做事稳重,给人一种信赖之感。到访之前,我已将采访提纲通过微信传给了他,今天的采访内容只是完善细节和部分补充内容。当笔者问他落实耕地宜机化改造项目的经历及全村未来发展远景时,他爽快的对话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说:“当爱心成功人士杨眉回到村里,与我们谈起耕地宜机化建设项目时,村干部十分激动,这即是现代农业的起步啊!我们跟及将这一情况向隆兴镇党委政府领导进行详细汇报,经党委和政府领导研究同意后,镇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熊小平为组长、镇纪委书记刘红为副组长、镇农林水服务中心和安乐村干部为组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协助村两委干部于202012月初,多次召开村社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及各院坝村民会议。起初,群众接受不了。在家的群众要种自己的地,同时免费种别人地的收入受到冲击,他们持反对意见;部分在外面的村民也不太乐意接受,觉得改造后自己的责任地地界与他人的地界分不清,不好办;村里老年人担心耕地流转后,丧葬用地等等。当时我们想,村民种植自己责任地几十年了,在地里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对自己的每一地块都有炽热的感情;所以他们有顾虑也就十分正常了。然而,村内撂荒地之多,村民外出之多的背景下,不打破这种小农传统意识,走规模现代农业之路,群众增收不易,给持续小康生活会带来危机。”

他喝了口茶,继续谈到:“在镇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村社干部没有因群众的情绪而退缩。一边苦口婆心给群众做工作,一边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到已实施改造的地方参观,让我们村的群众亲自看到、听到改造地群众发自肺腑的好处后,大家心动了。回到村里,一传十、十传百,一周之内,大家反对改造的声音消声灭迹了。但是,根据先前群众所担心的问题,村两委组织万众行公司相关人员与村民代表进行协商。对在家人员坚持要种地的农户与自留菜地统一调整为一片,同时由公司进行免费统一改造,改造后的耕地由在家人员耕种,什么时候不种了,可流转给万众行公司管理;大家放心将自己责任地权属证上的耕地面积流转出来,自己收取租金;实行规模化经营后,本村人员就是产业工人,在公司里务工;村委会联合万众行公司对全村下发了关于丧葬免费用地通知书。让大家消除一切顾虑。

春节前,在2社开始试点改造。当改造出来的耕地由小变大,由弯变直的梯地时,机耕道与作业道相通,荒地换发出久违的生机,旋耕机进出作业自如。远近的村民围观不绝,拍手称快。春节后向其他社延伸改造。

万众行公司在本村流转耕地中,上半年种植水稻500亩,亩产量500公斤,产值65万元;玉米1000亩,亩产量400公斤,产值80万元。下年种植榨菜100亩,油菜1000亩。预计榨菜亩产2吨,每吨600元,产值12万元;油菜亩产量150公斤,按每公斤6元市场价,产值90万元,全年预计总产值近250万元。改造范围内的撂荒地净增产值30万元左右。

耕地流转后,人均耕地租金收入500元左右;举家外出耕地撂荒户年增收2000元左右;在家劳动力平均每月务工费500元左右,年务工收入6000元左右。撂荒土地转让费,全村增收7.5万元,今年群众劳务收入近20万元。”

听到杨书记的口述,一组组数据表明,自然耕地改造流转后,有了良好的经济收益。这仅仅是经济合作组织——万众行公司的开端。从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中可以看出,村民的收益还有待提高;而增收的希望寄托于万众行公司。所以,公司在流转的大面积耕地中,除粮食产业外,应不断引进开发特色经济,增加复种层次,使现代农业经济亩产值大幅度超越传统农耕产值。在合作经济组织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改土地租金为耕地入股方式,真正实现耕地对村民生活的有效保障,使村民在小康路上不至于后退。因此,在流转期内,万众行公司不能只是做做样子,使高成本开发的耕地处于传统农耕水平,不能让村民的希望变成失望,这就有违党中央领导各级政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衷。当然,我们的党政干部要切实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使现代农业扎根山区,开出现代的花,结出现代的果。

当谈到安乐村未来的发展远景时,杨书记满怀豪情地说:“以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充分利用现有‘欣盛利、聚绿、明芳’等合作经济组织,让其进得来,稳得住,健康持续发展;巩固并开发创新原有‘佛尔雪梨、红心猕猴桃、汶川李’等特色经济林;提档升级‘贵缘生态农业农庄’,在提供垂钓、餐饮、休闲娱乐、水果采摘基础上,通过壁画、雕塑、碑刻等注入安乐村历史文化元素,唤起在外乡亲更多的乡愁,以利于家乡建设;引导万众行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在粮食生产基础上,发展特色经济,耕地实行套种复种,增加村民就业收入和企业总收入。通过现代农业、特色农业、文化民宿多方面打造,形成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争取5年内走上农旅结合发展的乡村模式。努力使我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风文明,生活富裕。”

是的,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只要我们党支部组织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村民向往美好幸福生活为工作出发点,脚踏实地实施近期和远期工作目标,村民的幸福指数会不断攀升,乡村振兴也就大有希望!

“安乐窝”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凸显

该告别安乐村了,行走在返回的路上,让我流连忘返。不时回头瞭望改造秋收后成片的梯地,挪动着行走的脚步,该村过去和现在不同的面貌以及未来美景在我脑海里轮翻上映。

使我深深感受到,透过安乐村这扇小小窗口,可折射出中国丘陵山区的全貌。留守丘陵山区的人口,大多为贫困人员,随着丘陵山区农业劳动力减量化和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力畜耕退出而机械化不能及时跟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将难以为继,存在大面积抛荒,粮食生产大滑坡的危险。

通过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便可让丘陵山区的荒地再利用来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又可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进而促进丘陵山区乡村产业振兴;为那些无法转移到其他产业的丘陵山区农户获得土地价值再发挥和本地就业机会。彻底解放原始农耕,使农业转型升级,巩固小康生活不再返贫,促进丘陵山区农业农村现代化。

安乐村耕地宜机化改造,开启了“永隆高原”的先河,是引领农业大镇——合川区隆兴镇走向现代农业的标杆。

其示范效应有助于消除该镇撂荒地,加快土地流转,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有效利用,从而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有助于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有助于提高稿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机械化水平,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有助于降低雨水对土壤的径向冲刷,较好地保持水土效果;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安全。

在隆兴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安乐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具体实施中,安乐村人民享受着乡村振兴的阳光雨露,用勤劳的双手建成了“安乐窝”,将以现代农业快车道发展为基础,实行多方面立体发展,安乐村人过上了实实在在幸福、文明、健康、祥和的安乐生活!

 

 

 

20211020日定稿

 


上一篇: 沁园春*梨花梦

下一篇: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通过耕地宜机化改造,使丘陵地区密集劳动农业迈向现代农业。耕地得到合理利用,农民增收有希望,小康生活有保障。 匿名 04-20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