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老家徐楼

作者:姚尚平 阅读:411 次更新:2022-04-07 举报

老家徐楼

 

说起老家,应该是人人都有的。书面语写作“籍贯”,在各式各样的登记、统计表中,屡见不鲜。诸如北京上海、凤台寿县,或是城镇闹市、或是山野乡村······。老家离我们很近,触手可及,奈何咫尺天涯;老家离我们很远,甚至在梦里也难见她熟悉的容颜。老家,与“故乡”殊途同归,与“游子”泪眼相看。

说到徐楼,大抵很少人知晓,甚至根本没有听过,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如果您有时间或是能抽出一点时间,如果您愿意或是不嫌我啰嗦,且听我只言片语,与君倾说。

 

徐楼是原张李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人民公社时称大队。处张李乡东南隅,与原双门、杨仙、隐贤、时寺小乡接壤。东和芍陂一渠相通,西与淠河一径相连。徐迎公路南北纵贯,团岗支渠东西横穿。稻种麦收,人勤地不懒;锄雨耕云,地利人和天。十四个自然村庄,星罗棋布;十九个村民小组,竹老花芳。长沟方塘、冲坎高岗,熟地水田、鱼米之乡。传统原生,正在沐浴现代之风、科技之光。砼路到门口,难寻野陌青阡;清渠上田头,不见河菱池莲。几分激动,几分愁怅。多少人的乡愁,在老家迷失了方向。

老家标志性建筑,当数“东水西调”了。东水西调是继孙叔敖开挖安丰塘之后,又一重大水利工程(也许您还不知道)。将芍陂之水引入时寺、隐贤,解决了一万多亩农田的自流灌溉和两万多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在时淠圩堤退水渠上修建渡槽,槽面铺桥,于低洼的湾区建造天河(渠底高于农田)。上世纪七十年代,土法上马,肩挑手推,是勤劳的家乡人民改造自然、造福子孙的一大惠民工程。据参加过工程建设的老人讲,1976年,县政府下拨七千元专项资金,由县水利局设计,当地政府组织实施,全部人工都是无偿的。所以,我们常常自豪地把东水西调称作寿县的红旗渠。它的“团结协作,不畏艰险,发奋图强,无私奉献”精神,时刻激励着我,激励着家乡的子民。

 

再有就是梁家湖了,是张李乡最大的湖,现已开发成连片鱼塘。万亩水面,特色养殖,为故乡、为全国各地的人们能吃上生态廉价、珍稀鲜美的水产品,倾心尽力,乐此不疲。记忆中的梁家湖是一片无人耕种的荒地,现在叫做生态湿地。因为低洼,雨水充沛,草埂紫径,花苗茂盛。玉蕊瑶枝,向阳披云如有意;青袍翠衫,依阴拥暗不知名。那不仅是野生植物的家园,更是农家畜禽的乐土:牛羊猪鹅,尽情撒欢,恣意咀嚼。当然,也是我们这群牧童的福地:放牧闲暇,有捉鸟掏窝的、有捕鱼钓鳝的,有摘花采果的、有斗鸡摔跤的,有说笑嬉戏的、有望云看天的······。童年的梁家湖如今已成长为水天一色的养殖场,当年的牧鹅少年还在记忆深处捡拾天真、收藏清纯,不知老之将至、暮色缤纷。逝去的东西,不尽美好,如清风拂面白驹过隙,谁能留住萍踪侠影、唤回春花秋月?至多是在忙碌之余、烦恼之际,辟一爿安详、存几缕恬淡而已。往事岂可追!

还有柿树园,属我们菜园生产队公产。夏季浓荫蔽日,秋天红叶遮天。柿树园就是我们孩提时的武陵源,是我们释放快乐、演绎童趣的地方。比如沤柿子:把一枚青涩的柿子,悄悄地埋在秧田某处的稀泥里(大都做了标记的),第二天的此时扒出洗净,便入口脆甜,清香溢齿。再比如摘丰柿:高高的枝头上,熟透的柿子,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极具诱惑,小伙伴们赤着脚爬上高枝,轻松摘取,直接入口,尽情吸食,一份甜蜜,十分快乐。最有意义的是漤柿子:数口大龙缸,整齐地排列在柿树园中央,大缸底部埋在尺余厚的麦稳中,缸里新选的柿子全部浸在清凉的砖井水中,缸口盖上厚重的梨木缸盖。点燃底部的稳子,让麦稳处于燃而不烧的状态(既保障充分发热,又不起火苗)。温火慢烤,享受请君入瓮心境。水温在摄氏五十度为宜,过低漤不熟,柿子生涩如故;过高漤死了,柿子更加苦涩。二十四小时后即可出缸上市,由队上的青壮年挑到附近集市上叫卖。剩余的则按人田各半的方法分配到户。漤柿子是传统的技术活,像豆腐制作一样,何许也能申个“非遗”什么的,亦未可知。随着联产承包分田到户,柿树园也瓜分豆剖,树倒枝散,成为粮田,成为规划区。人们在上面建起了楼房庭院,栽花种草,惬意生活。当年葱郁的柿树园,依然茂盛着农家的天空。顺便说一下,柿子是有核的,核子比一元硬币略小稍薄,呈不规则椭圆形。有的还是双核,不知道您见过没有。

 

搬出徐楼已三十多年了,每当回去或路过的时候,自是分外亲切,总想多看一眼,试图寻找记忆中的坐标,在焕然一新的老家的准确位置。人说往事如烟,但旧梦还是可以重温的:小院的木枣,荷塘以及塘边的砖井,十里长冲、过冲的石桥,还有我们曾经就读的小学——土屋草房、用土坯砌就的讲台和课桌,耕地的水犁和牯牛,磨面的石碾与毛驴,卞大桥轶事,晒网滩传说······。儿时的玩伴业已星散天涯,难得重逢,共话昔日的贫穷与清欢;偶尔相遇,唏嘘人生无常、岁月峥嵘。老一辈多已作古,所幸他们的坟茔还在徐楼,好让他们继续流连老家的田园,感知徐楼的变迁。只是与深处的记忆渐行渐远,小康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园。

老家徐楼,在撤乡并村时,已与南场村合并成新南场,徐楼村在建制上已成为历史。可不知为什么,每当有人问起我老家哪里时,总会脱口而:老家徐楼。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2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老家萦梦,故土难离。 匿名 04-30
儿时记忆,老来思想。 匿名 04-18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