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汉江:《杏雨梨雪》与“祥石玉雕”(杂文)
午间,因把玩捡的一块汉江玉石,有一种粗犷美的滋味,似乎缺少艺术之美,如何将原始玉石变为御府玉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与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南阳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史庚忠博客相遇了。本文拟从国际诚信联盟会员、中国当代书画研究会会员、翰缘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槐香斋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三苏画院常务理事唐德光行草书法《杏雨梨雪》与史庚忠“祥石玉雕”之作,浅谈艺术之美的要素以及对个人生活的启示。
多年来,一直从事文秘工作,对写作印象最深的却是大学毕业分配到工商所因投《湖北日报》新闻稿件,被一位农工部肖编辑修改按语之美所陶醉不已。“新闻写作并非直来直去,更不是一马平川,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初学时刻再艰难,也不要失去追求生活美的信心。”通过阅读老师推荐《青蛙吃蛇》1988年该报好新闻后,顿悟“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一个乡村通讯员,硬是凭借对生活美好追求,以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娴熟的新闻摄影技巧,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将青蛙吃蛇过程中一幅“蛙蛇斗”的自然场景展示在读者眼前。迄今想起来这则新闻依然在脑海里泛起波澜,耳熟能详的蛇吞蛙却被这则新闻给打破了。而今二十多年后,当观看上述两幅画面生动,形象逼真之作,又有当年那种对美的认识感受,禁不住想探究一二。
雕刻技术,与上述新闻写作一样既有“治病救文”功能,还具备“治病救人”的功效。比如:雕件《麒麟献书》:涵义是孔子救麒麟得天书、努力学习终成圣人。若不是阅读河南省最年轻的国家级大师,而且是人力资源部玉石雕刻高级技师史庚忠玉雕技法博文,还不知晓玉雕艰辛程度,且不说相玉、划活、琢磨、碾磨工序之复杂,就说阴刻线、勾彻、隐起、浅浮雕、高浮雕等技法,都会令人寝食不安。“十年磨一剑”,成为艺术家绝非旦夕之功。博友十七岁随父学艺,后又师从密玉雕刻大师王冠军、赵国安、赵建业等学习玉雕,在25年的玉雕生涯中,技艺大进,获奖无数:2009年获“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称号,2012年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玉雕艺术研究会授予的“中华玉雕艺术大师”称号;2013年,其作品《古典四美》获第六届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银奖,足见业绩背后艰辛的付出。至于博友雕刻魅力之处很多,仅上述《状元读书》都显示出其“慧思”功夫,玉雕作品之所以备受帝王之家喜欢,原因之一就是作品富有包容一切的特性,它需要雕刻者历经磨难不说,还要博闻慧思,玉石行有句古话,叫“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能够将一切知识融入作品需要一种智慧,故越是品读越是感到自己以前对这个行当认识的肤浅。无论是万佛之祖的如来,还是普渡众生的观音,甚至镇宅辟邪挡灾的钟馗等,雕件背后都暗藏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可以教育人、感化人,驱使迷途君子归路,让浪荡女子收心。而读者从这种智慧中,获得了巨大的美感享受。
与雕刻之美酷似的书法艺术,还需要作者倾注情感,博友唐德光(彭城书痴)上述《杏雨梨雪》行草书法,不仅峻中劲利、肃穆飘然、精彩照射,更重要的是散发一股子情感之美!若是一个热衷家长里短,俗不可耐之辈,也不会想到《杏雨梨雪》四个标题,“题好一半文”,而精通写作之士都知道标题犹如眼睛,磨砺出一双美丽而又富有锐利之眼睛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艺术家与书法家包括作家们,对于情感来说,不仅仅是艺术的语言,更是艺术的内容,正是热爱生活,心怀之美,才会不俗气、为情造文,而是将心中之美通过书法标题、内容以及笔画展示给读者,翻阅历代书法理论,不难发现真正书法家个个著碑志、诗篇、赋颂、章表,可以说文字武功堪称一绝,绝非刻意模仿古人之辈。因此,在书法中,情感向美的蜕变,不像玉雕那样曲折,而是通过线条走向与标题给人这种视觉之美。
对于我们写作者而言,无论是慧思,还是真情,都需要兼顾,如何通过巧妙构思,将真诚无伪的情感融入文章,是历代名家一辈子追求的艺术。比如:散文大家孙梨散文选集序言写到:他曾经在异乡遇见一个卖狗皮膏药的老乡,见到他后羞愧地落荒而逃。前辈说:这个老乡要是改行写散文的话,一定会成功的。说明文章贵在真情,离开真情一切都显得没一点价值了!以上便是我阅读博友们作品的感悟,希望博友们喜欢,祝您们事业更上层楼!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