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后山再寻宝 又有新收获

作者:周国顺 阅读:36 次更新:2025-06-26 举报

后山再寻宝,又有新收获

/ 周国顺

一、邀友探山:从都市行头到山野本色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于人如此,于山水亦然 —— 后山藏着红豆杉与杜鹃花海的秘境,我早想与文友刘德云分享。五一假期拨通电话时,他终于应允。随即联系五组组长陈金山作向导,不想刘德云还带来一位身着连衣裙、脚踩高跟鞋的女老板。这身精致行头怎堪山路颠簸?幸得陈开鹏的爱人石堂春归家,找出旧衣旧鞋。当女老板换下时装,瞬间从都市精英变作 “野性村姑”,那份脱胎换骨的反差,倒成了进山前的趣谈。

二、攀顶寻花:密林深处的自然馈赠

在陈开鹏屋后,六七棵红豆杉拔地而起,需两人合抱的就有好几棵,只是尚未结籽,少了些嫣红点缀。问及成片杜鹃的踪迹,陈金山电话问询后引我们至汤德成屋后,却遍寻不见。忽然忆起杜鹃应在山顶坡下,便领众人披荆斩棘向上攀爬。
林中树木密匝,阳光透过叶隙筛成碎金,洒在厚如海绵的腐叶上。说是“亮脚山”,林下竟无杂草荆棘,唯有经年累月的腐叶,一脚踩下能陷至小腿,松软得令人称奇。沿途山花杂陈:红的杜鹃、白的山茶、紫的不知名野花,一行人边拍边叹,惊呼声在林间此起彼伏。

 

登顶瞬间,天地豁然开朗:东西走向的山梁如刀背横亘,南坡是刀砍斧削的绝壁,北坡下群山层叠,一直“滑” 向忠建河谷,对岸山峦又似士兵列阵,直抵天际。刘德云连叹 “震撼”,而更令人欣喜的是东侧山脊的杜鹃林 —— 丈余高的植株如镰刀把粗细,因争抢阳光而树干笔直,顶端才舒展枝桠。它们三五成蔸、十几株抱团,在高大灌木的夹缝中求生:得见阳光的便绽放红、白、紫三色花团,不见光的则默默蛰伏,那份顽强与落寞,竟成了山林里的生存寓言。

三、掌故佐餐:从凤来坪到神灶台的时光密码

午后在枫木坪,石堂春摆上丰盛午餐,陈金山聊起后山掌故,每一段都似被岁月腌制的下酒菜:

 

· 凤来坪的悲剧:这里原名“凤来坪”,因红豆杉结籽时红艳如霞,引凤凰啄食。后因红豆杉木材被传能 “保肉不腐、存尸不烂”,遭大肆砍伐,唯剩秋日似火的枫林,才改名 “枫木坪”。

· 神灶台的兴衰:山顶“神州台” 本为 “神灶台”,昔日盐茶古道上,背老二们途经此处歇脚,店家总能算准他们归来的时辰,提前在灶台上备好热饭热菜,久而久之便成了地名。如今古道荒废,灶台湮灭,只留 “神州台” 的误传。

· 粑粑坳的歇后语:山坳“粑粑坳” 因李老八在此卖粑粑得名,人问盈利,他总答 “保本”,便有了 “李老八卖粑粑 —— 保本” 的歇后语,至今在当地流传。

四、新境初探:被时光遗忘的宝藏

饭后行程更见惊喜:

 

· 红豆杉新群落:数百平米内十余棵红豆杉挺立,最大的一棵需双手合围,树干直插云天。

· 天然山塘:千余平方米的山塘稍加清理,便可蓄水养鱼,水光山色相映成趣。

· 古村落与硝洞:枫木坪的曲尺型吊脚楼保存完好,屋后水井清泉潺潺;大硝洞入口虽被煤堆封堵,洞内却留存着当年开发的房屋、猪栏、酒厂,水塘里尺长的大鱼悠然游弋。刘德云感慨:“这里的生态钓场、穴居民宿资源,只待慧眼发掘。” 女老板亦表示将邀同行考察,盼为这片沃土引来投资。

五、尾声:不止于山水的“新收获”

暮色渐浓时下山,回望后山,草木间似仍回荡着我们的惊叹。这并非首次探宝,却比往日更觉丰盈—— 不仅是拍到了心心念念的杜鹃花海,更在陈金山的讲述里触摸到山林的前世今生,在刘德云的规划中看到了乡土的未来可能。所谓 “寻宝”,原不止于自然奇观,更在于发现被时光掩埋的故事,与唤醒沉睡资源的可能。这后山的每一道山脊、每一株古树,原来都藏着待解的密码与未竟的期待。

 

 

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