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老樟树续篇(三)

作者:宋元浩 阅读:253 次更新:2024-07-10 举报

黑玫瑰(三)

(黑铁、挑战、坚韧)

 “细伢子”军团长林彪

在中央红军中有两位将领威震天下,被人们赞誉为是毛泽东的爱将。

    他们都是谁?一位是被誉为“铁骨雄狮”的彭德怀,一位是被称为“秃鹫神鹰”的林彪。不过,毛泽东主席对他们俩曾经感叹地说:“一个是硬汉子,一个是细伢子,金子不能比铜哟!”接着,毛泽东随口吟诵道:“烧玉方得三年晚,辨才还需十年期”。这对于雄才大略的毛泽东来说,他的心中自然是有数的。他称呼林彪“细伢子”并不“露牙”。客家话说“露牙”是夸夸其谈的意思,普通话就是“倚老卖老”。

1934年,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说此话时41岁,林彪26岁,他们俩相差15岁。事实上,在打仗方面,毛泽东是一直很爱惜林彪的。然而,林彪在思想意识上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与偏差,毛泽东深有所悟,他也是从兄长的角度上来加以关注与呵护的。因此,毛主席说林彪是个“细伢子”,这自然是带有一种非常浓重的且又“恨铁不成钢”的情感与意蕴。

当然罗,在战事频繁的红军大部队的运筹帷幄中,毛泽东自然是相当看重这两位克敌制胜的骁勇猛将的。

在此,厓先说说号称“秃鹫神鹰”的林彪吧!

秃鹫是什么秃鹫:大型猛禽,体长108-120cm。通体黑褐色,头裸出,仅被有短的黑褐色绒羽,后颈完全裸出无羽,颈基部被有长的黑色或淡褐白色羽簇形成的皱翎。幼鸟比成鸟体色淡,头更裸露,亦容易识别...”

林彪是红军中最年轻的高级将领。军中传闻,林彪每每处于临战状态时,他总是像雄鹰一样,站得高,望得远,一双眼睛死死地盯住远方的目标,就像似老鹰捕食那样,高屋建瓴,待所有的战斗程序、细节都部署好后,他就展翅翱翔,鹰击长空,气势威猛,狠狠地将敌人歼灭干净。

自从“朱毛”红军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以来,林彪在1930年至1932年的3年时间内,他率领红4军纵横驰骋,战功赫赫,功勋卓著,声名鹤起,可与“红军之狮”彭德怀齐名,双峰对峙,并驾齐驱。

19323月,中央军委恢复重建红1军团,任命林彪担任军团长,当时林彪才25岁,毛泽东爱称他“娃娃兵”,有人私下戏称他“娃娃首长”。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是一句十分帅气漂亮的中国语言,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极具生机活力,极具骁勇善战,极具聪慧洒脱,极具刚强坚韧。仅仅7个简单明了的汉字,引申出了许许多多金色的典故,且世世代代流传,经久不衰。 

比如:少年将军霍去病,东吴孙权,精忠岳飞,白衣罗成,少年丞相甘罗等等。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战神,他17岁大破敌军,比他舅舅卫青更为神勇;宋代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魅力无穷的中国说辞,对于红军中出类拔萃的将才林彪来说,十分恰如其分。厓所了解、熟知的林彪,与我原先想象中的“细伢子”有区别。林彪年纪又轻,个头又一般,可他一点也不像“娃娃”那样天真活泼,童心无暇,而却是一个性情腼腆含蓄、寡言少语、内向孤僻的湖北红安县出土的“大家闺秀”。林彪不善言辞,说话简约,字斟句酌,言简意赅,惜字如金,就像是电报文字那样,所以有人送给他一个绰号——大姑娘。

    林彪1907125日出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林彪比彭德怀小10岁,他的个头不像老彭那般阳光英武,脸庞椭圆形,皮肤黑赤色,眉清目秀,双眼发光,身子瘦弱,远远看过去,总觉得他缺少男子之气。然而,20岁之前的林彪就已经“崭露头角”,鹤立鸡群。那还是在“国父”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时期,林彪因文化基础较高、各科考评的成绩度很优秀,而获得了诸多殊荣,被誉为军校之鹰

    林彪出生丁末年,年方属羊。依据阴阳先生推论:凡有此命的人性格默忍,克己,行为有点古怪,但聪明好学,办事精干。从林彪的命相格看,他身材干练,从头到脚都无多余的肉,其面部双眼之上有两道浓眉深锁,有说这是典型的乌云压顶之相,这种面相之人心定能忍,说话不多不冲动,自行其是,有尖不露,不争地位,不愿出头,服从性强。当然,这些出自玄学的说法,厓只供给天下的朋友们参考或者把玩,甚或赏为笑谈而已,大可不必深究。

 林彪之所以华盖重叠,喷发出靓丽的青春,其实他很年轻就接受了军事科班的严格教育与锤打磨砺,养成了刻苦勤奋、好学进取、善谋勇斗的特点。林彪自升任红1军团的军团长开始,他就憋足了浑身的劲要与享有“红军之狮”的彭德怀一试高下,一心渴望超越这位敦厚朴实的红3军团军团长。

 1933年春,大地回阳,万物复苏。这天,在林彪随身携带的那个神秘的小本子上,又墨迹未干地添加了一行文字:“19332月,指挥黄陂、草台岗战役,歼敌3个师,俘获15000余人”。显然,这是年轻将帅林彪的得意之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黄陂、草台岗战役,是中央红军打的最大的一次伏击战。在这次战役中,林彪善于组织大部队、大兵团作战,以致此战役大获全胜。这一战斗的喜讯、捷报,更加鼓舞了红军士气、振奋了苏区军民。由此,林彪的头上又荣获了“常胜将军”桂冠。这对林彪来说,他也深感自得与快慰。

 有一天,他的老部下吴法宪向他请教作战要诀时,林彪十分高兴地朝在场的部属,言简意赅地讲述了对黄陂、草台岗战役的深切体验:

 “我有‘常胜将军’的名声,这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事实上,我只有一种才能,我绝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机会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回来。”

 林彪坦率地说:黄陂、草台岗战役的关键,就在于红军极其准确且及时地把握住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稍纵即逝的一线战机。而正是在这个时候,毛泽东被罢官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罢黜了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岗位,剥夺了他在政治和军事指挥上的主张决策权。

那么,对于这位被国民党军将领讥笑为“浑身充满乳酸味”的林小子,他在这场重大战役中扮演了怎样的“主角”呢?

 19327月,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发动政策的指导下,他一面向美国借款1200万美元作为内战经费,一面调集50万大军,分左、中、右3路大军,向革命根据地和中央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反革命“围剿”。

 这回,曾经亲自指挥第一、二、三次反“围剿”连连取得胜利的毛泽东,却被撤去了军队的指挥权,而“赋闲养病”在东华山的古庙里。由此,老毛没有资格亲自领导和参与第四次反“围剿”。战斗前线的指挥,只好由朱德、周恩来担任。该死的大“围剿”刚刚开始,敌军的主力就由西北向东南齐头并进,步步紧逼。此时,敌中路军以10个师的兵力、分3个纵队向南丰、广昌进发。

 212日,红军进攻南丰,示形于敌。诱引敌军为救援南丰而与红军主力决战,致使敌军以第一纵队之5259师取道永丰、乐安向宜黄南部急进,将整个左翼裸露于红军的面前。这时,红军总部当机立断,迅速命令红军主力自南丰撤退,隐蔽集中四五万优势兵力于黄陂以北地区,然后从两翼包抄北上。

 按照总部的部署,红军部队分左、右两翼。左翼为红1军团、红3军团和第21军,进至黄陂一线设伏,整个左翼部队由林彪、聂荣臻统一指挥;右翼为红5军团和第22军,负责阻击敌人和掩护红军右侧。2870字符)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