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诗词   

《彩云南天》—— 七言古风系列

作者:扬眉 阅读:20 次更新:2024-07-03 举报

                                                《彩云南天》·七言古风系列


                  《春城》

                    扬眉

春城四时不飞花,草木常青细雨斜。

石林如笋红土插,西山翠湖开山茶;

九乡溶洞叠瀑布,圆通禅寺金鸡马。

红鸥翩飞滇池上,万紫千红百姓家。


简介:

  昆明,别称春城,云南省省会、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早在三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在滇池周围生息繁衍;公元前278年滇国建立,定都于此;765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明末时期,南明永历政权在昆明建都。昆明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为山原地貌,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沿湖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享有“春城”的美誉。是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截至2012年,全市有各级政府保护文物二百多项,有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滇池、安宁温泉、九乡、阳宗海、轿子雪山等国家级和省级著名风景区,还有世界园艺博览园和云南民族村等一百多处重点风景名胜,十多条国家级旅游线路,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省,连接东南亚,集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昆明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中部,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和以深圳为起点的第三座东西向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


                  《苍山》

                    扬眉

山色墨绿玉带缠,麋鹿跳跃雉鸡翩。

十八清溪冰崖落,十九雄峰洱海连;

经夏不消苍山雪,凌冬盛开红杜鹃。

阿哥龙池洗战马,阿妹梳妆蝴蝶泉。


简介:

  苍山位于洱海之西,又称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苍山属横断山脉云南端余脉,北起上关,南达大理市,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20公里。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

  苍山景色向来以雪、云、泉、石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点苍山顶显得晶莹娴静,不愧是一个冰清玉洁的水晶世界。这里,云,变幻多姿,独具特色;雪,苍山顶上终年白雪皑皑,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泉,清澈无污,甘甜可口,四季奔流,叮咚悦耳;石,更是苍山之魂。这种瑰丽的岩石世界各地都有,但以大理的为最美,开发也较早,人们便把它叫做“大理石”。苍山上古树苍天,翠竹满山,云雾缭绕,飞瀑散花。

  传说有一年苍山脚下瘟疫流行,有两兄妹用学到的法术把瘟神赶到山顶上,埋在在雪里冻死了。为了使瘟神不得复生,妹妹变成了雪人峰的雪神,永镇苍山。大理山河壮丽离不开苍山积雪的景观。古今文人为其留下的诗文佳作:明代杨升庵说它“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显其技”元代黄华老人的诗碑中写它“桂镜台挂玉龙,半山飞雪天风”明朝,送无极和尚回大理的翰林学士张来仪又形容它“阴岩犹覆太古雪,白石一化三千秋”苍山雪景的宏博壮丽,堪与阿尔卑斯山媲美。


                  《洱海》

                    扬眉

点苍横列玉案环,海蓝宝石嵌山间。

大理古城平坝踞,崇圣宝塔玉带缠;

三岛四洲红嘴落,五湖九曲银波衔。

天光云彩悬金月,白族儿女舞翩跹。


简介: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历史上就有“享渔沟之饶,据淤田之利”记载,三角洲东西两侧有水草丛生的浅湖湾,为鱼类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历来水产丰富,当地称为“鱼土锅”。又据《西洱海志》云:洱海“鱼族颇多,视他水所出较美,冬卿甲于诸郡。魏武帝四时食制曰:“滇池纫鱼,冬至极美”。

  洱海,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大理下关,海拔1972米,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蓄水量30亿立方米。它两头窄,中间宽,略弯曲,湖的形状酷似人耳,故名洱海。湖内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

  三岛:金梭岛,玉几岛、赤文岛;

  四洲:青莎鼻洲、大鹳淜洲、鸳鸯洲、马濂洲;

  五湖:太湖、莲花湖、星湖、神湖、渚湖;

  九曲:莲花曲、大鹳曲、潘矶曲、凤翼曲、罗莳曲、牛角曲、波曲,高莒曲,鹤翥曲。

  湖水清澈碧绿,四周风景如画。洱海主要源于洱源县的黑谷山,北有弥苴河,东南有波罗江,西有苍山十八溪流入,水源比较丰富。西洱河是洱海的唯一出海口,流入漾濞江后又进入澜沧江,最后注入南海。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了洱海,最应该到附近的白族渔村里去看看,因为高原上的渔村本就不多见,50年代著名的电影《五朵金花》就是反映这里的生活。


              《崇圣寺三塔》

                      扬眉

  龙泽敬塔畏大鹏,永镇山川五谷丰。

  玉塔钻天洱海畔,铜鈡长鸣永乐峰;

  座身檐刹尽秀美,楼阁殿堂大气宏。

  大理皇帝常逊位,妙香国里做高僧。


简介: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崇圣寺,历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崇圣寺以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这五大重器闻名于世,但崇圣寺与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2003重建,2005竣工。其所属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蝴蝶泉》

                      扬眉

  绒花朵朵枝头蓬,蝴蝶戏水花蜜融。

  连须钩足垂水面,首尾衔接情意浓;

  哄然腾空飞散去,对对翩飞花丛中。

  百年合欢来见证,苍山洱海永心同。


简介:

  蝴蝶泉位于苍山第一峰云弄峰神摩山下,南距大理古城27公里。蝴蝶泉面积50多平方米,为方形泉潭。泉水清澈如镜,有泉底冒出,泉边弄荫如盖,一高大古树,横卧泉上,这就是“蝴蝶树”。每年春夏天之交,特别是4月15日,蝴蝶树芬芳引蝴蝶。大批蝴蝶聚于泉边,满天飞舞。最奇的是万千彩蝴蝶,交尾相随,倒挂蝴蝶树上,形成无数串,垂及水面,蔚为壮观。蝴蝶泉奇景古已有之,明代徐霞客笔下已有生动的记载。

  每年农历四月至五月间,云弄峰山上各种奇花异草竞相开放,泉边的合欢树散发出一种淡雅的清香,诱使成千上万的蝴蝶前来聚会。这些蝴蝶大的如掌,小的如蜂,它们或翩舞于色彩斑斓的山茶、杜鹃等花草间,或嬉戏于花枝招展的游人头顶。更有那数不清的彩蝶,从合欢树上,一只只倒挂焉,连须钩足,结成长串,一直垂到水面,阳光之下,五彩焕然,壮观奇丽。尤其是旧历四月十五这一天,若遇天气晴和,更是盛况空前,不仅蝴蝶多得惊人,而且品种繁多,如凤尾蝶、大瓦灰蝶等等,应有尽有,汇成了蝴蝶的世界。

  这个时候,正是苍山去弄峰下蝴蝶泉边彩蝶最多的时节,大如手掌,小似钱币,五彩缤纷,美丽异常。附近群众纷纷前去观赏彩蝶,举行野餐,谈演洞经古乐,祈祷风调雨顺,年轻人借此谈情说爱,寻找意中人。民间称为“蝴蝶会”,是白族民间娱乐风俗。流行于云南大理地区。近年来,蝴蝶泉公园经过修整与扩建,修有蝴蝶楼、六角亭、大月牙池、蝴蝶标本馆、望海楼和徐霞客雕像等。蝴蝶泉的形成与这一带的环境条件有关。该泉西靠苍山,东临洱海。苍山巍峨挺拔,耸立如屏,山顶积雪,经夏晶莹。云聚生雨,降水丰富,植物每项。洱海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风光绮丽,花枝不断,四时如春。

  《五朵金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制作的音乐爱情电影,由王家乙执导,杨丽坤、莫梓江、王苏娅等主演。该片讲述了白族青年阿鹏与副社长金花在大理三月街偶遇,在蝴蝶泉边互相赠送爱情信物,相约明年再相见。次年阿鹏走遍苍山洱海寻找金花,经过一次次误会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风花雪月·洱海月》

                    扬眉

望海楼上三岛斜,四洲五湖九曲掖。

一轮清辉洱海洗,万顷银波玉璧瞥;

水光接天三塔立,峰峦倒映苍山阙。

月夜泛舟浮光里,心神陶醉步天街。


简介:

  洱海属断层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

  明代诗人冯时可《滇西记略》说:洱海之奇在于“日月与星,比别处倍大而更明”。传说天上有一位仙女羡慕人间生活,下凡来到洱海边与一渔民青年成婚。她看到渔民打鱼困难,就把自己带来的一面宝镜放入海底,把鱼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打到更多的鱼。后来,那面宝镜在海底变成了金月亮,这就是洱海月。

  洱海最南端的团山有一座洱海公园,是观赏苍山洱海景色的好处所。草坪之后,斜依陡坡,用花岗石砌起200多级登山石级,石级之上,有飞檐出角的望海楼,望海楼又贯串着一列画栋长廊,在林木葱葱的团山顶部,构成一组古色古香的民族形式建筑。

  从望海楼往远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共有3岛、4洲、5湖、9曲。每当月出,行近洱海之滨,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洱海,地溺银涛,水光接天,万顷芒然,一个明晃晃的月亮在海中随浪飘摇,令人惊叹不已。在望海楼上,漫步长廊,极目眺望,整个苍山洱海的壮丽风光便直奔眼底。



        《风花雪月•苍山雪》

                     扬眉

峰峰耸立白云斜,大理三塔芦根葭。

马龙玉局通索道,小岑中和烟雨乏,

芳草青青栎林阔,冷杉楚楚遍地花,

入夏不化苍山雪,倒映洱海一池崖。


简介:

  雄伟壮丽的苍山横亘大理境内,山顶白雪皑皑,银妆素裹,人称“苍山雪”。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也是苍山景观中的一绝。寒冬时节,百里点苍,白雪皑皑,阳春三月,雪线以上仍堆银垒玉。最高峰马龙峰的积雪更是终年不化,盛夏时节山腰以上苍翠欲滴,而峰巅仍萦云在载雪。

  苍山景色白以雪、云、泉、石而著称,共有19座山峰。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山峰自北而南依次为: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这些山峰,海拔一般均在3500米以上,有七座山峰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海拔4122米。苍山的森林也自成景观。这座四季苍翠的山,由下而上形成了幼林草地带、松林栎林带、冷杉杂木带、高山草地带,具有层次分明的高山景观和变化有致的季相景观。以苍山命名的苍山冷杉,以其楚楚动人的身姿与不畏风雪严寒的气质,雄踞于苍山海拔三千米以上的悬崖绝壁之上。苍山顶上,有着不少高山冰碛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还有18条溪水,泻于19峰之间,滋润着山麓坝子里的土地,也点缀了苍山的风光。

  苍山上的积雪为何千年不化,在大理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坝子中横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两兄妹为拯救受苦人民,在观音的指引下学法归来,将瘟神都撵到了苍山顶上,让大雪冻死。为了让瘟神永不复生,妹妹还变作雪神,永远镇住苍山上的瘟神,于是苍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


           《风花雪月•上关花》

                     扬眉

十里奇香赛山茶,花大如莲瓣奇葩。

杜鹃缤纷映残雪,山茶娇艳夺彩霞;

百合幽兰绿绒蒿;玉兰报春龙胆草。

花团锦簇三千种,月月开放上关花。


简介:

  古代云南大理的上关有棵“十里奇香树”,花大如莲,香味胜过桂花,颜色呈粉白色,结的果实黑而坚硬,用作朝珠,故又称为“朝珠花”。据《大理府志》载:“……花树高六丈,其质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应十二月,遇润月则多一瓣,俗以仙人遗种,在大理府和山之麓,土人因以其地名之”。

  上关是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云南的八大名花,即山茶花、杜鹃花、玉兰花、报春花、百合花、龙胆花、兰花、绿绒蒿,在苍山都寻找得到踪迹,还有珍稀的茈碧花和绣球似的马缨花等。仅杜鹃花在这里就有41个品种,从山脚直到海拔4100米的积雪地带,层层叠叠,成片成簇,植株高者棕背杜鹃、马缨杜鹃达十五米以上,呈大树状;矮者密枝杜鹃只有十公分,呈匍匐状贴地而生,形成地毯状景观。

  这里花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花色有红、白、黄、紫、蔷薇等不同颜色,而上关的白族女子得天地雨露滋润,各个更是像山茶花一样娇艳,楚楚动人,因此,这里是当之无愧地称为“天然大花园”。


         《风花雪月•下关风》

                      扬眉

平阳山高大川横,恒热气旋蓬勃升;

十八溪涧冷气补,清水箐流寒气乘;

两股气团迎头碰,相互搏击势如虎;

一年四季在角力,气流扭转下关风。


简介:

  《大理县志》载,“由于平阳地面恒热气涨上升,而十八溪涧冷空气时来扑之,又有西南方四十里箐之多数冷空气至下关,为东山所阻,亦时时输入此平阳地面,亦复四周皆山,

  诸空气旋转其中,一时不能腾空而散,互相博击,其狂如虎,拔木倾舟,有自来也。”特别是市区下关,冷空气流速快,风吹得特别猛烈,时速达12——14米/秒,最大时速达28米/秒,妇人骑车、步行或有掀倒之例。一年之中,大风有35天以上,故下关有“风城”之称。

  关于下关风,还有这样两个动人的故事。传说有一个白面书生与一位美丽的姑娘相爱,引起了南诏国王的不满。诏王就命罗荃法师把书生打入洱海。姑娘为救情人,向观音菩萨要了六瓶风,想让大风把海水吹干,救出书生。谁知风瓶才背到天生桥,姑娘一不小心跌了一跤,以至打碎了五个风瓶。刹时间、狂风怒吼,一年四季风吹不断,冬季尤为猛烈,后来人们就把下关叫作“风城”。


                  《香格里拉》

                       扬眉

  酋长之地犏牛生,心中日月天地恒。

  梅里雪山三江并,哈巴雪峰虎跳腾;

  拉姆央措金鹜落,松赞林寺万年灯。

  建塘牧场锅庄舞,中甸静海响芦笙。


简介: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是藏族、汉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十几个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也是世界自然遗产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三江并流”景区所在地。

  “香巴拉”是藏语的音译,又译为“香格里拉”,意思是“极乐园”,而香格里拉,是迪庆的藏语,更风雅的寓意为“心中的日月”。香格里拉的原名叫中甸县,藏语称“建塘”,相传与巴塘、理塘系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甸”,似为彝语,意为“坝子”、“平地”。一说中甸系纳西语,为“土地”的音译,意为“酋长住地”或“饲养牦犏牛的地方”。这里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拥有普达措国家公园、独克宗古城、噶丹松赞林寺、虎跳峡等景点。

  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不久便被拍成同名电影并荣获多项奥斯卡奖,更使其为世人熟知。


                 《泸沽湖》

                     扬眉

格姆女神风姿绰,后龙男神好事磨。

暮合朝离月夜至,水性杨花繁星多;

儿女不知生身父,女儿不恋亲生母。

人性致情更致圣,神秘莫测女儿国。


简介之一: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湖泊呈北西一东南走向,湖泊面积五十平方公里,为川滇共辖。居住着摩梭人、彝族、普米族、蒙古族等,约一万余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奇特的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泸沽湖东侧为四川盐源县泸沽湖镇,当地的摩梭人被化归为蒙古族;西侧为云南宁蒗县永宁乡,当地的摩梭人被归为纳西族。


                  《泸沽湖》

                        ——四川凉山

                     扬眉

高原净土托明珠,风韵留存泸沽湖。

独木泛舟星光撒,后龙古道长桥铺;

阿注攀援木刻楞,阿夏开窗祖母屋。

男不娶亲女不嫁,阿乌夜夜不在庐。


简介之二:

  摩梭人不是独立的民族,两支的摩梭人在风俗习惯上略有区别,现在泸沽湖流域,摩梭人传统的走婚习俗还在固守着自己传统的母系社会风俗。所有的摩梭少年在十三岁时都要举行成丁礼,这是摩梭人一生当中的重要仪式之一。摩梭人视13岁为成年,女性行穿裙礼,男性行穿裤礼,成丁后即有资格走婚,但一般在16岁后才开始走婚。每个摩梭人家族都有一幢两层楼房,一楼是舅舅和兄弟们的住所,二楼是成年女性的住所,窗户全部是外开的,被称之为“花楼”。

                  《泸沽湖》

                       ——云南丽江

                      扬眉

纳西净土明珠托,风情千载史书说。

古道蜿蜒通山寨,木桥曲折连心窝;

亮海朗朗浪滚浪,草海柔柔波连波。

阿夏开窗接阿注,祖母花楼夜夜歌。


简介之三:

  一般都是在黄昏后从外开的窗户徒手爬进姑娘的闺房,凌晨离开。有一首摩梭民歌唱到:“阿哥啊阿哥,月亮才到西山头,你何须遑遑的走”,这是旧时花楼走婚的真实写照。摩梭人的走婚,完全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虽然他(她)们的婚姻是一种男不娶,女不嫁,暮合朝离的两性走访式婚姻,但摩梭人的两性关系中,没有经济、门第、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的纠葛,男女关系更符合人性的天然本质,是母系社会遗留的活化石。


             《丽江古城》

                    扬眉

茶马古道大研城,三江并流猛虎腾。

四方街区商贾旺,五凤楼阁佛法兴;

纳西古乐源唐宋,巴东仪式火塘生。

玉龙雪山蓝月谷,泸沽槽船摩梭情。


        《丽江古城·历史》

                  扬眉

福国寺上祥云凝,五凤来朝楼上停。

三坊一照富贵壁、茶马古道商贾兴;

四合五天安康井、石拱花桥山倒影,

纳西古乐多小调、巴东仪式祈太平。


         《丽江古城·文化》

                 扬眉

四角方街红砾岩,五凤楼阁三重檐。

冰川滴淌月亮谷,洱海倒映玉龙山;

茶马古道石板路,水性杨花猪槽船。

蓝天错海花常艳,高原熏风意阑珊。


          《丽江古城•城建》

                   扬眉

玉龙雪峰蓝月明,金沙翻浪猛虎腾。

四方街衢八方客,五花条石九溪莹;

三坊粉墙一照壁、四合灰瓦五天井。

纳土归宋顺大势,狮子静卧大研城。


          《丽江古城•商贸》

                 扬眉

玉龙雪山大研城,纳西风韵千古情。

三山纵列连青藏,三江并行不相逢;

三方势力相碰撞,三族文明互交融。

汉唐文化吐蕃院,茶马古道商贸兴。


简介: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等景点。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丽江设云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丽江县政府。1949年,设丽江专员公署及丽江县人民政府;1961年,设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高原瓦蓝瓦蓝的天,清澈到一尘不染的阳光,四季如春,庭院门口开满各种各样的花儿,望得见雪山,能满足以上几点的,国内大概只有一个地方,丽江古城。有人说,丽江适合疗伤、发呆和艳遇,它集中体现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它与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山西平遥古城、被列为中国四大古城,但在后期的发展中也曾出现过商业化气息过重的现象,这是应该予以限制的。


简介之一: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丽江古城作为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简介之二:

  丽江市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旅游资源丰富,有旅游风景点104处,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阿纳果等知名旅游景点。

  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因为纳西族的善于与汉族和藏族的交往,对宗教这一特殊的文化,则采取的是和平共处的方式,容忍所有的宗教在丽江这个地方传播,在丽江这个小地方就出现了各种宗教在丽江自由繁衍的境况。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丽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丽江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简介之三:

  建筑上木氏土司是采取一种“纳先进文化而并蓄之”的气概,不仅从汉族地区延请大量有本领的工匠、医生、道士、教师等定居古城,对周边的各种文化从不抗拒,而是以一种海纳百川的气概吸收甚至同化了。这一点在古城的建筑上至今仍可以看得到。

  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以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经络设置有着曲、幽、窄、达的风格。丽江古城的格局是自发性的形成坐西北朝东南的朝向形式。以水为核心的丽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现特有的水巷空间布局。桥梁密集是丽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在外部造型与结构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墙、迭落式屋顶、小青瓦、木构架等建筑手法,在建筑布局形式、建筑艺术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王丕震纪念馆、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普贤寺等景点。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

  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简介之四:

  古时,丽江即为成都至大理、保山,通往缅甸、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的途经地,也是从思茅到大理、拉萨转至尼泊尔、印度的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纳西商人便在这条传奇的道路上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唐宋时期,已经开始与南诏、吐蕃、大理进行牲畜交易。元明时期,木氏土司从内地请来各种艺人、工匠,促进了丽江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完全脱离农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清代,乾隆《丽江府志略》记四方街:“环市列肆,日中为市,名曰坐街,午聚酉散,无日不集,四乡男妇偕来。商贾之贩中甸者,必止于此,以便雇脚转运”。也就是说四方街已经是每日集市了。清光绪初,参将张润组织摊贩自备条石铺地,规定谁铺的地段归谁摆营,于是四方街街面铺筑条石。在国家战乱与纷争中,做为茶马古道上的商业重镇丽江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丽江成了内地和藏区货物的积散地。在国家战乱与纷争中,做为茶马古道上的商业重镇丽江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丽江成了内地和藏区货物的积散地。传统的进藏商路有两条:一条从丽江经维西或香格里拉到德钦,再到西藏拉萨;另一条从丽江到宁蒗,经木里到康定,再转理塘、昌都到拉萨。这都是依托马帮完成的。那时的丽江商号基本都有自己的马帮,少则二三十匹,多则五六百匹。每年春夏水草丰茂时进藏,约3个月到达,冬季前返回。将藏区的特产比如虫草、贝母、鹿茸、藏红花等药材及黄金、绿松石、皮毛等运到内地出售。

  丽江商人运用自己善于和各民族交往的性格优势和丽江处于藏区和内地连接点上这一地理优势,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