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杂谈   

作家与作家之间拼的就是故事

编辑:admin 阅读:230 次更新:2024-06-27 举报

  他是鬼子,本名廖润柏,仫佬族,广西罗城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广西文坛三剑客”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瓦城三部曲”(《瓦城上空的麦田》《上午打瞌睡的女孩》《被雨淋湿的河》),长篇小说《一根水做的绳子》等。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年度优秀小说奖、《小说选刊》年度优秀小说奖、百花文学奖等。2024年4月,他历时18年精心打磨的新长篇小说《买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引起业内广泛赞誉,各种发布会、签售活动热度不减。

  近日,顶端文学对鬼子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访谈,探讨了《买话》背后的灵感来源、创作过程以及对文学与生活的独到见解。访谈中,鬼子不仅分享了他的创作心得,还表达了对未来创作的展望和对中原文化的深厚情感。

  如何证明你的根还在村上

  在《买话》中,鬼子通过主人公刘耳的经历,展现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你的故乡不是你想回就能随便回的。刘耳的挣扎与追寻,不仅仅是个体的经历,更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称赞《买话》“像苍老的浮云”,深入挖掘了人生的隐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则认为,《买话》以现代视角重新审视乡村生活,作品既带有喜剧色彩,又不失悲剧感,堪称鬼子的“约克纳帕塔法郡”。同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也对鬼子的语言风格赞赏有加,称其锋利精准,独具美学风格。

  《买话》的灵感,据鬼子透露,来源于他朋友亲戚的一段市长经历。这段经历不仅为鬼子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更让他看到了人性中的复杂与多面性。在小说中,这种复杂性和多面性通过主人公刘耳的视角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谈及创作过程中的挑战时,鬼子坦言,如何将深邃的思考通过有效的故事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并感同身受,是他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他认为,一个好的故事不仅需要精彩的情节,更需要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角色和深刻的主题。

  关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鬼子认为,文学首先是文学,但个人经历无疑对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就是喜欢写小的。我也只能写小的,小到几乎就像尘埃一样的人物与事物。因为我整天就生活在尘埃一样的生活里,我只能跟我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鬼子说。

  在谈及文学的社会责任时,鬼子认为作家应对社会现象保持敏锐地观察,并用故事来呈现自己的思考。他特别提到,《买话》这部小说引发了人们对乡村与城市的诸多思考,比如“故乡不是你想回去就能回去的”以及“如何证明你的根还在村上”。这些问题不仅触及了现代人的心灵,也反映了作家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展望未来,鬼子表示并没有具体的创作计划,“风格也许会有些改变,但底色是不会变的。”“一个作家能有几部好作品就足够了。”同时,他对河南的美食和文化印象深刻,对中原作家群体也充满了敬意。

上一篇: 夏景

下一篇: 刘天亮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