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长寿

作者:苑丁 阅读:20 次更新:2024-06-22 举报

   追求长寿,无非是想活得年龄大些,时间长些罢了。这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无可厚非。

   如今在我们中国,社会和谐,经济不断腾飞,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处在这种和平美好的环境中,过着这样的美好幸福的生活,谁不想多活几年呢?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寿命的长短也是在发展变化的。在我国古代,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差,战火连连,灾祸不断,瘟疫肆虐,人的寿命不长,如果把战争、灾祸、瘟疫等中死去的人,拿来综合计算,那时人的平均寿命短得很,能有三十岁就不错了。现如今,我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突破七十大关。中国有句古话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七十岁的人已经很普遍了。这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具体表现。

   追求长寿,绝不能像我国古代秦始皇一样的几个皇帝那样追求长生不老,这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老子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地循环往复的,事物总是有产生、发展、变化到衰亡的发展变化的规律的 ,所以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秦始皇他们那几个皇帝追求长生不老,花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最终以失败告终,他们也没有突破事物发展的规律而长生不老。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分析阐述得非常深刻透彻。他说道可道,非恒到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但规律不是恒常不变的。他显然是说规律是会发展变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他在《道德经》第十六章中写道: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曰静。就是说,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纷纭众多,都要回归到它的本,即它的出发点,也就是哪里来哪里去,就是虚寂死亡,这一规律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那么能不能长生不老呢?老子的《道德经》上说死而不忘,长寿也。这是老子以辩证的思想来看待长寿问题的。他的意思是说,人死了以后,能让后人缅怀惦念,永记不忘,就是长寿了。就是说人虽死,但其精神不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长寿了。

   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他们创建了伟大事业,改变了历史,又创造了历史,为人类作出了杰出贡献,所他们虽已作古,但他们的精神不死,他们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目中,他们是长寿的,连美国都有他们两位伟人的庄严塑像呢!

   又如,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一大批革命战士,民族英雄,他们虽然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生命,然而他们的精神都永垂不朽,中国人民世世代代都不忘他们的英名,也世世代代永远缅怀纪念他们,他们是长寿的。

   “死而不忘,长寿也,老子以辩证的思想推出了他自己的长寿观,这是切合实际的。老子在这里暗示人们不要追求那种不切实际的长寿,要重视精神道德品格的淬炼和修养,其境界是多么的高尚啊!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