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头条文摘   

童年的遗憾

编辑:admin 阅读:182 次更新:2024-06-20 举报

  我的童年梦想是做一名歌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不期而遇的意外,给我留下了终身遗憾,也使这个梦想注定无法实现。

  我出生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父母虽然不是专业演员,但在周围人眼中,他们有着良好的艺术素养。父亲会拉二胡,能吹口琴,母亲能演话剧,会唱歌。在父母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我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是唱歌跳舞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我们住所周围大小舞台上常常能看到我的身影。

童年童年

  那是四岁生日刚过完不久,与父母一同回到久别的老家。可能是白天坐班车时睡觉着凉的原因,晚上到家就发烧了,吃了些药,早上起来虽然退烧了,但人还是蔫蔫的。这时隔壁敲锣打鼓的声音传了过来,立刻吸引了我,急忙跑出去看热闹,听小朋友说晚上要演节目,现在是彩排。这时一个与我们家相熟的阿姨看到我,对我说:“咦!你回来了,我们要演节目你参加吗?”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大声地说“参加,参加,我要参加,我能唱歌,也会跳舞”。这时母亲走了出来,我急切地对母亲说:“我要参加演出。”母亲摸了一下我的额头,说:“刚才还无精打采的,怎么一说唱歌跳舞就来劲了。”母亲犹豫着,我拉着母亲的裤腿,仰着头可怜巴巴地说:“我病好了。”母亲再次用手探了探我的额头,点头答应了。于是阿姨给我安排了两个独唱和一个舞蹈。这是家乡镇上首次组织的演出,加之晚上就要正式表演,时间紧,任务重,于是白天彩排了很多遍。我异常激动,除了能上台,更重要的是能和一群好久不见的小朋友在别人上台时,插空一起玩闹,简直太开心了,整整一天都在这种异常兴奋中度过。

  演出结束后,当天晚上又发烧了,而且嗓子疼的厉害,水都咽不下去,年龄小,又因为难受,晚上哭闹不止,最终哭累睡着了。

  翌日醒来,发现居然一点声音都没了,只见嘴动,不见出声,父母吓坏了。急忙送往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感冒发烧,嗓子发炎,加之用嗓过度,声带撕裂,可能以后都不能唱歌了。”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后伤心欲绝。后来母亲回忆,那天彩排两首歌唱了很多遍,中午吃饭在家高兴的给家人也接着唱,又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闹,声音特别大,母亲在家都能听到我在外面的叫喊声,那天用嗓过度,导致晚上嗓子疼,哭闹加剧了病情的发展。

  从此以后,我不能大声呼喊,不能朗读诗文,甚至不能长时间连续说话,更不要说唱歌了。看到小朋友在舞台上唱歌,我羡慕不已,跃跃欲试,却常常被父母拉开走远……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知道了原因,也能时常感受到自己嗓子的不适,哭过、怨过,可这能怪谁呢?又有什么办法呢?慢慢地我选择了遗忘,可能只有遗忘才是最好的解脱。

  但是对音乐的喜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公园里散步,一曲悠扬温婉的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飘入我的耳中,我仿佛置身于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之中,在那一瞬间唤醒了我封存已久的儿时梦想。老天让失去了歌喉,但音乐并非只有歌唱,它还有很多元素,那音色醇厚柔和的葫芦丝不也能给我带来美的享受吗?于是年过五十的我开始学习吹奏葫芦丝,以此弥补儿时的遗憾。

  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学习乐器首先要从识谱学起,而我除了认识哆、来、米、发、索、拉、西七个音阶外,其他都不懂,于是买来书籍学习,不懂的上网查询,看相关视频课程,历时一个多月总算第一关过了,对于乐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最难熬的是第二阶段的吹奏,葫芦丝讲究气息、手指、舌头三者协调统一,才能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因为年龄大,协调能力差,那段时间我像着了魔一样,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不停的在练,走路时舌头不停的往出顶练习吐音,吃饭时拿着筷子练习指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能吹出完整的曲子了。

  从开始的识谱到现在的吹奏自如,历经一年时间。音乐让我忘记了生活的烦恼和工作的辛劳,在音乐的世界里我全身心的放松,尽情的享受,仿佛回到童年,在舞台上欢快歌唱。

  条条大陆通罗马,虽然不能唱歌了,但是我仍可以通过演奏乐曲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优美的旋律,起伏的节奏,深深的在我心底扎根,使我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音乐的陪伴,真好!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