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路的那头还是路

作者:俞志华 阅读:50 次更新:2024-06-16 举报

路的那头还是路 


俞志华 


我走在路上。 

路的那头是什么? 

还是路,是更远的远方。 


诗歌爱好者爱说“诗和远方”。这爱来自远方的呼唤,如此强烈。远方的海,正激情中澎湃着未来,呼唤你我乘上文字的船,伴波浪拍打平仄;远方的山,风舞着东篱的菊,呼唤你我学着陶公,在满山的璠瑜里让心灵伴鸟儿放飞;远方的岛,在海浪里摇啊摇,呼唤你我随船随浪让洁白的海鸥围着,看浪里云帆,听渔舟唱晚;远方的绿水青山,在奔腾的江河中变幻,呼唤你我走出家门,放开脚步,在阳光下拥抱天天不一样的精彩。 


这样的远方惟有诗文作谢,用诗眼、用情、用爱与明月清风、山川河流相逢相拥,融入大自然的怀里。 


诗在远方,其实诗也在身边,在现实生活中。 


文人喜爱生活,生活充满激情,生活充满生机。美好的生活应是充满文化的底蕴和韵味,充满生活的激情和气质,充满幸福的笑脸和浪漫。时代在我们眼前展开美好画卷,山河万物、科技万象、日常生活都可用陶醉的眼光欣赏、眺望,都可佐以诗文渲染,将记忆的碎片散落在字里行间,把笔荡漾,在浅唱低吟中将美好的生活在充满诗意的江河里慢慢流淌。 


诗歌有着自己意和象,这个意象就是诗人内心的真情表达。五千年形成 的方块字,如“乐高”,令诗歌爱好者着迷,搬动着、搭建着,享受创作的快乐。那键盘敲打出来的文字将灵魂磁化,成一种圣器赋予神秘的力量,引领着诗人一步步走向远方。 


这种快乐有时也伴随着痛苦。诗,追求精神解放,要打碎思想的枷锁,有时就得选比锁更硬的词语,这种折磨并不被神眷顾。诗,源于生活,也来源于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是美好抑或痛苦的记忆和事实的存在。诗人惟有将文字成为拳头,将贝多芬的命运之门敲响。忧愁、激昂、恐惧、欢乐,用五色, 五音,五性,让五线谱上的一只只小鸟伸展出翅膀,在诗的天空用各种音调歌唱。 


梅瘦茶清香自远,诗真书静气犹在。


诗在远方。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一群群向往远方的爱好者,他们自成部落,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界别,分布于街道、社区、城乡的各个角落。 他们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激情,结合着自己的节奏和韵脚,在希望的田野上,天不约束,地不拘谨,一路狂奔。我也披上一件诗歌的外衣,背上一只装满汉字的双肩包,带着梦想,与大家一起奔在路上,虽一身疲惫,没有尽头。回回首,还是一串看不清的脚印。 


本诗集就是我在行走中的所见、所摄,所忆、所记。有许多已在主流网 络、公众号平台和报刊发表。这些文字是我在走向往远方的路上踩下的一个个脚印,虽不踏实,却见证了一个游子在诗文路上种下的情怀。 


我愿成为一株小草,与诗同行,因我有多情的土地。野火烧不尽,只要土中有根,就蕴藏希望和生机。如遇春风化雨,就可用蓝调歌唱阳光,清新 淡雅中翻卷着我的舒爽。去时,将我的种子,随风随鸟随雨水,飘落何处,是缘分,无关对错,无关冷暖,无关贫土和沃野。懂我的人,会在意我灵魂的安然,与土,与山,与江河湖泊相伴,用连天的碧,迎长江蓝,迎黄河黄, 迎家家户户开门红。 


谨以此诗集,向广袤青绿的大地致敬! 


                                                                   (注:本文系作者《路的那头还是路》诗集的前言)

上一篇:

下一篇: 珍视和平,自豪于国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