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散文:洪家大屋

作者:洪小留 阅读:96 次更新:2024-06-05 举报

 散文:洪家大屋

一一古村落的传奇神话

安徽/洪小留

      洪家大屋这座中国农村传统村落的缩影,在历史长河中,从不缺古老的韵味。它座落在洪巷镇洪巷社区的西南,建在一块骑龙地上,隐藏着很多传奇故事,鲜为人知。我作为他的后人,一名中学教师,在乡村振兴中,我想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与众人分享。

      洪家大屋古村落,建在清朝前期道光年间,整个村庄是一座大屋,高楼耸立云端,站在楼顶上能看到牛埠镇。房子里住着洪氏家族。这些家族们,同在一个屋檐下,左邻右舍,同一血脉,都是房亲,以和为贵,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这种家族精神是他们的灵魂,是维系家族兴旺发达的纽带。老房子里藏满了时间给我们准备的珍馐。若从梦中走来,躺在老房子里窗檐角,看着天井洒下的阳光在慢慢的移动,夜晚天井上的月亮圆圆缺缺,夏夜天上的星星点点,冬天的天井里飘下鹅毛大雪,老人们与姑娘们在厅堂喧声笑语,一年四季天井下的风景浸淫着童年的岁月。明明灭灭的清油灯在那一个个灰暗的夜里抵抗过多少次风的袭扰,也给那个古老的夜点亮一次次梦的悸动。每当过新年时,房子里点燃红灯笼,喜气洋洋。

      小时候,母亲常带我去左邻右舍家玩,听六太奶奶说,我们村坐北朝南,前门一片良田,田埂上盛开着蔷薇花,香气四益。大门前后埋着八箩缸银子,后来古村落消失后,也没听说银子被人弄走。听大人们说,银子还在我们村里。大人们的叙述,那么小,金银对我来说,就有一种诱惑感。银子是找不到的,但先民劳动创造财富的精神,是永世流传的。每一场暴雨过后,瓦烁遍地,一块块,先民们那种创造精神在瓦烁痕迹中还是能看得一清二楚的。可今天古村落不见了,让人不禁扼腕。

     洪家大屋前面有一条护村河,春天,碧水清清,杨柳依依。护村河的西端,有一个小井荡,我小时候,母亲去哪里给秧苗上水,我随着母亲去那里玩,掉进里面,幸运被别人发现,让我活下来。这个小井荡,水很深,水质清澈,是我们村早期的吃水塘。每一个美丽而古老的村落与河塘,都是滋养我们肉身和心灵的母体。

     大屋的东面就是骑龙地,又叫龙旷,龙旷的西端,是一条小溪,一年四季水不断,大人们说,哪是龙取水的地方。这里为什么是龙旷,因为这里葬着十八把“白纸扇”。“白纸扇”是秀才的代名词。这说明我们村在历史上,人才辈出。乾隆下江南时,经过我们的村庄。可能与我们村的传奇有关。说起来也很神奇,六十年代早期,生态环境好,夏天,有星有月的晚上。大人们白天种田劳累,晚上带着孩子们去龙旷纳凉休闲,南来的晚风,吹来阵阵清凉,而且有草儿清香,龙旷草滩上,横七竖八的趟了一大堆人,没有一只蚊子,这是我儿时亲身感受到的。我躺在草滩上,能看到天上的银河,看到北斗七星,北斗星下就是洪家大屋。男人们拉着二胡,姑娘们唱着《二月里来》…小时候,我觉得歌声很动听,随着南风飘向远方。现在想起来那是农村人的一种休闲方式。无意有意间听着心灵的跳动。古来灵秀地,必有灵秀人。我们家的一位爷爷,我称他二曹曹,叫方红,经常带着我,出门演唱庐剧。我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淘。

   在村的东南,马路西边,有一座庙宇,叫诸檀庙,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护佑着大屋人的平安。诸檀庙的两个和尚,夏天在坂上塘洗礼。和尚们靠四面八方捐的香火钱,现在叫第三次分配,修缮寺庙、维持生机。

      在我们村落的西北,有一个方塘,在塘的西南边直立一棵大榆树,耸入云天,树干苍劲有力,满树的叶子,沙沙的响声,犹如男人和女人说不尽的甜言蜜语。我曾见过树上满树鸟儿,有丹顶鹤,喜鹊,燕子,黄鹂,黄莺,云雀等,翩翩起舞。所以这个塘叫大榆树塘。听大人们说,有月亮的夜晚,金童玉女能看到塘里金牛银耙在劳作,黎明前消失。很神奇。这棵树在一九五八年三年自然灾害中,全村人没有粮食吃,吃树皮与草根。这棵大榆树树皮,救活不少人,结果这棵树也献出了自已的生命。大榆树与大榆树塘的传奇色彩,描述了我村的先民们那种早起,勤于耕作,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弘扬。

       我们村村西南,离村庄有一百五十米,有一个高高塘。像一颗绿色碧玉镶嵌在西南端。小时候,我记得很清楚,是一个藕塘,夏天开着艳丽的荷花。塘里面养着草鱼。夏天的清晨,女人们早早起床,在塘里洗衣服,棒槌声传向远方,女人们光靓的身材,在水影中荡漾,好似一幅西施浣纱的美人图。一到夕阳西下,晚霞把塘染得彤红。男人们带着孩子去塘里裸浴。塘底下很光滑,没有厚泥,水质很好,后来它成为我们村的吃水塘。更像是浩淼烟波里的一朵浪花,流连在岁月的岸边,将倾世之沧桑,温温柔柔的诉说我们的生活......

      六十年代,国家有人民公社,以社会主义方式运作,村里有生产队。洪家大屋分为前后两个生产队,集体经营。还有其它经营方式。洪方才爷爷挑着贺郎担,走村串户,个体经营,方便群众,自已也有些收入。村里有位赤脚医生,名叫洪桂兰,服务态度很好。我们村社员就医很方便。有时他在其它村就医,到夜间归来,唱着样板戏《沙家浜》,晚上给自已行走夜路壮壮胆。   

      改革开放以后,村里面年轻人去上海,天津,渐江等大城市打工,用打工争来的钱,盖起一憧憧小别墅。常年人少,别墅里无人居住,空置于岁月深处。春节时,他们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返乡过年。村子里有了烟火味,生机盎然,但很短暂。人们享受那种几天置身于古老光阴中的静处。

      古村落的传奇神话,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但必须有产业。以农业为基础,我们村以圩田和塝田为主耕地,还可以发展加工业和第三产业,让在外打工的人返乡,留得住劳动力,乡村振兴才有希望。洪家大屋不缺人才。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出去的大学生有十来个,有的在部队担任军官,有的博士毕业后,在大学任教。不少人在中学,小学当教师。洪家大屋是一块人杰地灵秀水之村。

     洪家大屋的神奇与变迁,如深谷足音般的空灵,给人们留下一种散淡之美。一种远古传奇之韵。古老的村子,和安静的时光。朴实的地方,更容易让我们回归自己的本真,生出简单的快乐。原来,洪家大屋,这本是我生命的源头,我和它,将赴一场千年约定!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