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新闻   

关于写作方向的误解与迷茫,你中了吗?

作者: 叶伟民  编辑:admin 阅读:1111 次更新:2020-11-23 举报

文 | 叶伟民

一个人决心写作,对未来的理解常常窄化。例如将写作等同于文学创作,只盯着小说、散文、诗歌而不顾是否自己的菜。

这就很可惜了。好比初游中国就去了个紫禁城,便回去举一反三,以为东方每个小区都长这样;又好比放牧的孩子,天天追着羊跑,却不知道自己可能是下一个梅西。无论是因不知还是不能,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是可能性的大敌。

写作也同理,不是提笔写字就够了。它是个大观园,既是技能也是生活方式,甚至可泛化为与世界谈谈的欲望。于是,“写什么”成了大学问,一不小心就会走错路或作茧自缚。


劳伦斯·布洛克

美国推理小说作家布洛克回首笔耕岁月,有三点体会和建议:


1、选择自己的写作领域。

我十五六岁时,就认定自己注定要成为作家,我没想过要写哪类东西……我开始阅读大量不同类型的书和杂志,试图发现自己能写的东西。

2、你务必读得下去。

假如你对某种类型的故事连读都读不下去,就别浪费时间了。

3、寻找认同的作家。

后来我明白,某种故事类型我读得下去,并不意味着我写得出来。如果你读这个故事时既认同里面的角色,又认同作者,那你应该能写得出这类故事……

我读伊凡.汉特的《丛林小子》的时候深受震撼。与其说我认同故事中的角色,不如说我认同作者伊凡·汉特……我也决心以犯罪小说为主业。


不过,这个来自职业作家的建议,需要转换一下,才更普适。在此之前,我先分享一个朋友的故事。他是中国追萤第一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付新华。我们结识于2007年夏,我在一则不起眼的消息里知道他,一个环境发展会议,付新华呼吁保护萤火虫,它们正在消失。

我觉得这是个好故事胚子,找了过去。我们第一次见面在一间半地下室,旁边是一溜昆虫培育室,我第一次知道苍蝇还有这么多种类。

我们一起去了很多地方寻萤,城郊湖畔、夜半深山、村庄、稻田,还有坟地。汶川地震一周年,我们还一起去映秀、卧龙。我在两篇长篇特稿《再见萤火虫》和《寻萤记》中记录了我们的旅程。


付新华教授

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付新华至今仍为萤火虫奔走,做NGO,做科普。其中一个方式最为难得——写作,他开自媒体,还出书。他有时候会找我推荐书,或聊聊写作技巧。他未必想成为职业作家,而是知道,把热爱之事以文字流传,将影响更多人。

这个想法并不特殊。一些诸如警察、程序员、律师、老师、手工艺人,他们写各自专业领域的题材,都有相当丰厚的斩获。同样,他们未必想成为职业作家,写作成为他们存世、生活和表达方式,切切实实地获得了互联网时代写作的红利。

那他们是如何找到写作领域并源源不断输出的呢?从布洛克的建议出发,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1、你喜欢什么?

写作不是一件标准化的事情,也不存在共同的起点和路径。新手容易舍近求远,就像一个贪心的旅行者,无视屋后大山巍峨,总想着远方的美景,或者甘愿随大流,就很吃亏了。

不要轻视自己的爱好,大如环球探险,小如跑步钓鱼,都能成为你选题的源泉。因为喜欢,你也能更容易坚持下去。


2、你擅长什么?

喜欢的和擅长的常常是一件事,但也未必。爱好和专长一致,选择就容易得多。相反,优先你擅长的,那是你最有竞争力的领域。例如,喜欢羽毛球的保健医生,喜欢旅行的律师,喜欢健身的室内设计师,毫无疑问,后者是更佳选择。

当然,如果你在专业领域已声名显赫,写写心头爱倒也无妨,好比写烹饪的著名演员、抒发下诗情的科学家、分享摄影的大学者。但对新手或普通人来说,聚焦比多元好。

3、你能给什么?

读者为何而来?一定是你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解决了他的某些问题。笼统来说,必须让读者有所得(有用),有所乐(有趣),有所感(共情)或有所悟(道理)。

你能给什么?只有从读者角度想清楚这个问题,选题、内容、风格才清晰。不过,也不要过犹不及。过度迎合市场,一时热闹,终究会反噬作品的价值。

4、你想要什么?

每个人写作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想当职业作家;有人想在专业领域输出意见,提升影响力;有人想建立个人IP;也有人想提升表达能力,得到更好的职业机会;也有人想提升气质和魅力;更有人无甚原因,仅仅因为热爱。

知道为何而写相当重要。愿望和现实,心志和能力如果不匹配,那会因经年累月的落差而痛苦,最终浇灭创作的热情。相反,知道并坚信要去哪儿,写什么,后面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