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其他   

生活总有很多感动

作者:班祖恒 阅读:111 次更新:2023-12-27 举报

                     生活总有很多感动


不久前,一位外地的文友来到田林,让我带他到田林各处走走。


前几年,我参加田林县脱贫攻坚报告文学采写,走了好几个乡镇,那些乡镇不仅产业有特色,风景也很美,我的心里便勾出一条采风的线路。


第一站是一个石山区,刚踏进村部大门,便有一位穿着印有“第一书记”字样红马甲的驻村工作队员迎了出来。


“小黄,你还在这里驻村吗?”我远远就认出了他。他原来是我们单位的一名中层领导,开展脱贫攻坚战后,单位推荐、组织审核后担任驻村工作队员。由于工作出色,几年前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到兄弟单位任职。


“是啊,调到新单位后,单位里人员不多,大都是老同志,我便主动要求继续驻村,现在组织上让我担任第一书记。”小黄笑着说,“驻村几年,工作熟悉、生活习惯,与村民的关系非常融洽,有些舍不得走呢。”


“现在已经到饭点了,火锅已经打好,我们还是边吃边聊。”小黄接着说。


我指着文友对小黄说:“这位是我的文友吕老师,他不仅是作家,还是记者。一下你要多介绍村里的产业发展和风土人情,让他帮你们宣传宣传。”


“这位是我们林场工会的班主席。”入席的时候,小黄把我介绍给了在座的几个村干部和工作队员,“我林校毕业分配到林场工作报到那天,就是班主席盛情款待了我。”


听着他说的“我们林场”,我感到非常暖心,因为在平时与朋友或同事的聊天中,不时有人说到,有些人从原来的单位调到更好的单位后就改称为“你们”了,听起来总是让人感到有些生分。


其实招待小黄那事,我早就忘记了。回到家后,我翻开那本纸张已经有些泛黄的《职工花名册》,同时打开记忆的闸门,才记起有那么回事。


那是1999年夏。那天早上刚上班,场长就吩咐我说:“今天有个林校毕业生来报到,你安排一下,住宿就安排在综合楼。”


那时候,我从乡镇调到林场也只有三年,先是到一个分场担任场长,一年后调到总场办公室担任主任,调到总场后单位安排我住到环城路小区那栋每间建筑面积70平方米的房改房,当时家属还没有来。公路边是那栋综合楼,一间有四五十平方米,一般安排新招或刚分配来的人员。现在那些林立的住宅楼是好多年以后才起建的。


当年那个毕业生就是小黄。环城路小区离河南路办公区直线距离虽然只有几百米,但如果走公路有近一公里远。接收小黄有关个人材料和登记有关个人信息后,我和司机岑师傅便一起提着小黄的行李,坐车往环城路小区。


“小黄,你自己整理床铺,我先回家做菜,一下你就将就跟我和岑师傅在我家吃个苦餐。”


那餐饭,我、岑师傅和小黄三个人不过一碟炒肉片、一碟闷豆腐、一碟煎鸭蛋,一碗青菜汤,何来“盛情款待”哟!可二十多年过去,小黄仍然铭记于心,怎不令我感动呢!


像这样令我感动的小事还有很多。


不久前,参加一个朋友的饭局,有一位正处级的领导也参加。当我见到那位领导并一见如故地跟他打招呼时,我和那位朋友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你们认识?”


朋友是个心急口快的人,他抢着附在我的耳边介绍说,这位领导是他妻子的亲戚,还说这位领导平易近人,不像有些官员爱摆架子,因此他们经常来往。


这位领导算是和我工作上有过交集,他的为人处世我很清楚,我们平时偶尔相遇,他老是称我做“老领导”,总是让我感到有些难为情。


不待我向朋友介绍,那位领导最先举杯向我敬酒:“我先敬您一杯,祝老领导身体健康!”


“这酒我接了,可您老是称我‘老领导’我可不敢当哦!以后得改改,叫师兄就好。”我笑着说,我们的确是师范的校友,虽然隔了很多届。


“您怎么不是我的老领导呢?当初我在村小学教书的时候,您就是乡教办室的教研员,还兼任教育工会主席,不时下来指导、慰问我们呢!”


听着这样热心的话,谁能不感动和感到温暖呢!


几年前,一位“铁杆朋友”在西林县开办了一个加工厂,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他不时邀请我和朋友们周末到西林或与西林交界的云南玩。


每次到西林,他都要叫一帮在西林工作或做生意的田林老乡来跟我们一起喝酒。


有一次,也是在一次饭桌上,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向我走来,对我说:“班老师,我是您的学生小豪,您还记得我吗?”


我看着有些眼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我在者苗中心校读四年级的时候,是您教我们的语文课。您经常把我写得好的作文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读给同学们听,表扬我作文善于观察,条理清楚,语言通顺,表达完整,还鼓励我不要骄傲,照这样继续写下去,作文会越写越好。”他说。


他这样说,我才想起来。其实,我教他们这个年级的语文只有两个学期,后来我就调到福达瑶族乡工作了。


“我那时参加教学工作只有几年时间,也没有什么经验,教你们的时间也不长,你取得的那些成绩是你努力和勤奋以及后来接任老师教学有方的结果。”我说。


据朋友介绍,我原来的这位学生小豪,原来在我们田林某局担任副局长,由于工作出色,后来调到西林担任局长。


“老师,您当年的鼓励,成了我学习的动力。”他郑重地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的成就离不开老师的培养!一下我要您的电话,以后您来西林别忘记告知我哦。”


几年后小豪调回田林任职。有个周六的傍晚,他打电话对我说:“班老师,我有一事想请教您一下,我现在就去接您。”


“隔行如隔山,我们又不是同一行业,恐怕让您失望呢。”我笑着说。


不一会,他就到我所住的小区楼下。待我上车,他才如实对我说:“今天是我们班,就是当年您教的四年级同学聚会,不论是务农或经商或公职人员都来了,大家都想见你们当年的老师一面。”


小豪接我后,又一路接了两位当年一起共事的其他科任老师。


当小豪打开门,把我们引入包厢的时候,同学们都站起来热烈鼓掌:“欢迎老师!”然后一个个把我们三个老师簇拥起来,就像当年那群稚气未脱的孩子!


看着这些现在面孔已经有些陌生而又有些熟悉的学生,在热烈而温暖的氛围中,我再次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报告文学集《浪海观潮》。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