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苏轼词赏析之四十二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

作者:岩青草 阅读:97 次更新:2023-12-16 举报

青 玉 案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回吴中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贺方回,即贺铸,字方回,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和的是贺铸著名的《青玉案》“凌波不渡横塘路”之韵。

伯固,即苏坚,字伯固,号后湖居士。曾随苏轼在杭州任监税官等职三年,时欲归乡吴中,即苏州,苏轼作词为别。

这篇词作于元祐七年(1092)三月,东坡在扬州,以兵部尚书召还。

词的开篇,“三年枕上吴中路。”以“枕上”代指梦中,三年来时常在梦中踏上过回乡的路。这一句告诉读者,苏坚为官三年没有回过家乡,而且每每与苏轼谈起过思乡之情,苏轼以此句表达对朋友的理解与祝福。“遣黄耳,随君去”,借《晋书.陆机传》里寓居洛阳的陆机久无家中信息,曾将书信挂在起名黄耳的小狗脖上,让它送到松江家中,又从家中带回书信到洛阳的故事,以此叮嘱友人回乡后要常有书信往来。这两句,读来亲切、活泼,“黄耳”典故被应用到出神入化。下面的四句则细腻而传神,“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松江即苏州河,“四桥”即苏州甘泉桥,旁边的泉水曾被评为天下第四泉。借用苏州典型景物赞美友人的故乡、回忆自己曾经经常行走的去处,给回乡之人一种“曾是同乡人、伴你一路行”的亲近。 “莫惊鸳鹭”读者可以籍此想见苏州河畔,成双成对的鸳鸯、鸥鹭,悠然自得,或浮游或低飞盘旋的一派宁静祥和, “莫惊”不要惊动,东坡用这两字透露对此景色的留恋。“老子”宋朝老年人的自称,这里是苏轼的自指。至此,对好友归去的理解、祝福、对好友书信相传的叮嘱、对好友家乡的景色的赞美……,送别的深情已是完美无缺。

下篇,“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曾在秦岭脚下的辋川隐居多年,留有丰富的书画作品,他曾官至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七有“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之句。同为诗人、画家的苏轼,借辋川图、诗,表达自己羡慕王右丞,希望也能够退隐回归的心愿。“作个归期天已许”写得活泼而别出心裁,明明知道朝廷是不会批允他返乡隐居的,却偏要做这样一个“归期天已许”的假设,可见“天已许”含着辛酸、无奈,还有面对好友可以归乡,自己回乡无望的自嘲。底下的三句“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意境纯美,句句不离一个“旧”字。“小蛮”,白居易有伎人名小蛮,善舞,白有诗句“杨柳小蛮腰”,小蛮渐成小妾的代名词。“小蛮针线”,东坡以自己的妾朝云比小蛮,穿的是朝云为他缝制的青衫,蕴含的是对旧日深情的珍惜。“曾湿西湖雨”以“西湖雨”代指与苏坚曾经共同为官杭州的旧事。雨湿春衫,情谊如同绵绵不绝的春雨,慢慢浸透春衫,友情与相处之久俱已在这“曾湿西湖雨”中了。这是东坡抒写倘能回归故乡依然会不忘旧情的自诺,也是对好友的盯嘱,不忘友情,不忘曾经在西湖共同度过的岁月。

全篇词主写一个“归”字。上篇的主题是伯固归乡;下篇借王维隐居辋川写自己欲归不能的遗憾。但沉浸在字里行间的是满满的一个“情”字。作者的深情厚谊以“遣黄耳,随君去。”、“莫惊鸳鹭”、“曾湿西湖雨”这些朴素、风趣的字眼写出,深深打动读者。

这是一篇和韵送别词,虽也是送别思归,满腹忧思,却一扫贺铸词的哀伤、忧愁,将“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难解闲愁,代以灵犬通性,鸳鹭详和、辋川春暮、西湖风雨旧情,写得深情、蕴藉,活泼而别有韵味。


上一篇: 绝句-传承

下一篇: 一个故事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