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苏轼词赏析之四十一 《满江红》(怀子由作)

作者:岩青草 阅读:162 次更新:2023-12-01 举报

满 江 红

              ---怀子由作

清颖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语,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凋华发。      一樽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遗苦泪,眉间喜事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由陶文鹏、郑园先生编选的《苏轼集》中这篇《满江红》(怀子由作)词的文字及写作时间与网络上某些版本有出入,此处均以《苏轼集》为准,写作时间为元祐七年(1092)二月,苏轼接朝廷令,由颍州移知扬州,行前所作。

子由,即苏轼胞弟苏辙,字子由。

全篇以“怀”字做词眼。开篇,“清颖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颖水东流,鸿雁振翮,皆是远行的意象,中间以一“愁字”串起,将“怀”字纳入其中。“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思念到深沉浓烈处,更觉得你我相距的那么远,江水白浪奔腾,山峦重重叠叠。一个“乱”字,更写尽思念的情绪到了不可抑制,日常生活、思维秩序已完全被打破。“青山白浪,万重千叠”不仅是路途遥远,兄弟难以相会,更是形容思绪如浪一波接着一波,重重叠叠,绵绵不绝。“孤负当年林下语,对床夜雨听萧瑟” “孤负”同辜负,以“孤”代“辜”,突出了此时的孤独,隐含着“怀念”。林下,代指隐居,“当年林下语”,指嘉佑六年(1061)苏轼兄弟同在京城应试,当夜晚两人读到韦应物“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二句时,凄然生悲,相约将来早日退归林下,三十多年过去,兄弟俩依然身不由己挣扎在宦海,未能实现约定,所以言辜负。韦应物的对床夜雨后来也成为表现兄弟聚谈的典故,东坡在此引用,是写自己不能与兄弟对床夜语只能在孤灯斜照中独自倾听夜雨萧瑟,难以入眠。恨此生、长向别离中,凋华发。深恨此生,你我总在别离中,直到现在头发都花白凋零了,仍然难以相聚。词的上篇充满哀伤、思念之情。

下篇从回忆开始。“一樽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黄河侧”,据苏辙《栾城集》记载,苏轼与苏辙曾于熙宁十年(1077)相会于“澶濮之间”,此处正是在黄河之侧。苏轼回忆,那次兄弟在黄河边相会,饮酒畅谈,往事滔滔不绝。“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那场景还记忆犹鲜,就像是昨天,其实已经好多年过去了。“衣上旧痕遗苦泪,眉间喜事占黄色。”衣服上总是留着思念的苦泪,好在相见的喜事已有了征兆。“眉间”句,古人认为眉间有黄色是吉兆,东坡借指将可返乡,兄弟相聚。此处一联对仗,借用衣上泪痕、眉间喜气等细节的描画,将怀念的情思更加具象化,让读者更真切的感受到苏轼对子由的思念之情。这一联也转换了此前的种种哀伤,转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池上”一词用白居易《池上二绝》之意,此诗中有“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等诗句。“觅”字有年华不再,凭借之意。东坡借用白乐天诗中之意,描绘不久的将来,将可与兄弟林下弈棋、水塘采莲。尽管我们都已经老了,像是即将逝去的残春,但依然会有落花如雪的美景。“觅残春,花如雪”优美的诗句,是大自然的生态,亦是词人内心豁达、开朗与乐观而心生的意象,更是饱含着对兄弟至深的情谊。

对于一篇要以“怀”做词眼的篇章,作者选用句式多变的《满江红》词牌,全篇九仄韵,全部使用短促跌宕的入声韵脚,更增添一种深切、期待的意味,加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