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苏轼词赏析之三十九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时在巽亭))

作者:岩青草 阅读:157 次更新:2023-10-28 举报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时在巽亭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参寥子是宋代僧人道潜的别号,善写诗,是东坡最为密切的诗友。巽亭,在杭州东南南园中,立此亭可以观潮。这是1091年苏轼由杭州被召为翰林学士,临行时作此词。

又一次要离开杭州了,东坡倚着巽亭的围栏,望着奔腾不息的钱塘江潮,思绪万千。词以磅礴气势开篇“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写钱塘潮水,却又将无限感慨深蕴其中。“巽”在八卦中代表风,“巽亭”可谓风亭,眼前这气势万丈的钱塘江潮离不开“风”,自己的命运也受政坛风云的主宰。词的上篇作者凝练地概括了自己对空间、时间、人间、自身四个方面的观察与思考。奔腾壮阔的钱塘江潮正是作者身在巽亭所看到的空间;“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西兴,即西兴渡,在钱塘江南,今杭州对岸、浙江萧山区十二里处。夕阳西下,世间几度?正是写时间;“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是写历史,写人间。“仰俯”一词,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仰俯之间,已为陈迹”;“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是写自己。贯穿在空间、时间、人间、自身之中的不过是“有情”抑或“无情”二词。“乌台诗案”后,东坡宦海沉浮,动荡不安。这背后是朝廷的变动与态度,忽而赏识重用,忽而贬斥遗弃,正是“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这在东坡,以致在所有人都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这种跌宕起伏中,岁月蹉跎,此时的东坡年已届54岁,人生还有“几度斜晖”?不用去考量历史,俯仰之间就已是物是人非。“俯仰”一词是说时间的短暂,也可以有“仰视”、“俯瞰”之意,那么“俯仰”也就有了评判之意,用在这里是说不用去评判古人的是非。下一句,“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接上句的意思,这千古人物中有几人如同我苏东坡,到老也没有学会玩弄心机,谋求名利,“忘机”一词见于《列子.黄帝》,说海上有一人喜欢鸥鸟,每每坐船到海上,鸥鸟就飞落船头,与他游玩,在他手中吃食。有一天他的父亲对他说:“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他就存了捉鸟的心,这鸥鸟就飞而不下了。这故事中的”捉鸟之心”即是所谓的“机心”。“忘机”亦是道家语,意为恬淡无为,与世无争。

下篇,依然以景起笔,用来写与参寥子的友情。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的壮阔、激荡、无情相比,温煦、平静而深情。西湖西畔,春山空翠,氤氲缭绕,曾是我们谈诗论道,畅游相交,流连忘返之处。回忆起来,如我们这么相知相谐的诗友实在是太少了。一个“稀”字,亦是写世态炎凉,以“稀薄”反衬与参寥子情谊之“厚重”,“相得”,情投意合。“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我们曾约定将来“东还海道”,“海道”指浙东一带,《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中年出仕后,常有“东山之志,始终不渝,每形于颜色。”借此谢安的故事,东坡表示自己虽蒙内召,但“东山之志”不忘,并希望我们这点“雅致”不会像当年谢安一样落空。“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这里用了谢安与羊昙的典故。当年谢安并没有实现自己归隐的愿望,他因病重,从广陵还京,过西州门时,感叹自己不能如愿归隐,病死在回归的路上。他的外甥羊昙是谢安非常喜欢和看重的人,得知消息悲痛不已,他发誓从此不走西州门。一次大醉,误入,后经人提醒,悲痛不已,高声诵读曹植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的诗句,大哭了一场。“西州路”东坡借此表达自己归隐的愿望与决心与谢安一样,“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却是劝慰参寥子,若自己的心愿不能实现,与谢安一样,不幸故去,参寥子故地重游,一定不要如羊昙般伤心难过。“为我沾衣”,指泪水将衣襟打湿。

这篇词如一首命运交响曲,开篇的突兀、雄壮,排山倒海般的气势与下篇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的闲逸旷达交汇,一起一伏,而将与参寥子的深情厚谊贯穿、交融其中,可谓“云锦成章,天衣无缝,至情流出,不假熨帖之功”(近人郑文焯语)。

现代词学家叶嘉莹先生高度赞赏苏轼的此篇作品,认为“真是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赞扬此篇是这两种风格相糅合的作品,是东坡真正最高成就的境界。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