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诗情画意在人间

作者:龚建华 阅读:186 次更新:2023-10-11 举报

诗情画意在人间

龚建华

旬阳籍著名诗人姜华诗集《在人间》里的散文诗作品,有刘禹锡诗词作品含蓄委婉,清丽自然的味道。显而易见,他在散文诗创作中,尝试把古诗词创作手法和现代诗创作手法结合起来,既有唐诗宋词的诗韵,又有现代诗歌的丽质,更有自己笔走龙蛇的匠心。

姜华的散文诗创作涉猎历史、自然、人物、社会、爱情、亲情等多个层面。他在创作题材上追求多样性,创作风格上追求独特性,创作语言上追求辨识性。豪放与婉约并重,凝练与舒放并重,阳刚与阴柔并重,传统与现代并重。他的散文诗创作,不仅是对一种艺术实践品质的弘扬,更是一种终极的精神坚守。

纵观《在人间》,作品蕴藏着散文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作者充分展示出了源博的知识积累和丰沛的想象力,把悲悯、普世、上善和大爱融为一体。通过哲理性的思考,把自己的认知和感受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用散文诗的形式呈献出来,让读者尽情享受其赏心悦目的艺术魅力。

比如,作者在《月落西塘》里写道:“西塘,一幅身披轻妙的美女出浴图,西塘,一帧纸上摇曳的南宋水墨画。”当我诵读到这样的句子时,不仅让我联想到家乡吕河镇平定河流域莲藕产业种植示范区百亩荷花盛开的胜景,顿觉耳目一新。作者善于观察和临摹生活,在日常场域中常常触景生情,继而笔下生花,从而终于孕育出源源不绝的华彩乐章。

从姜华的散文诗篇什中可以窥出,作者是一位善于捕捉生活特质的性情中人。他的《月照西塘》散文诗组章尽现绝妙之笔,语言张力如若神助。在《西塘夜寄》中,他写到,“今夜,在嘉善西塘镇,我与一个动词,相拥而眠”,“彼时,月登柳梢,四野空晗,清流摇动水墨,声若丝竹,古镇悠长的鼾声,远远传来,若流星划过,夜宿西塘,让我有了作古之心”。作者此刻已从当下返回南宋,寄情山水,作画吟诗,意趣盎然,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姜华的散文诗,我以为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其散文诗的“意”和“境”相互交融,不仅使读者能欣赏到诗中的画面,又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感受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艺术效果;二是寓情于景,作者把感情融汇于景物之中,使读者可以触摸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思想起伏的脉搏;三是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作者主观感情的宣泄;四是因情生景,诗在字面上没有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但从抒情中能使读者想象到诗中的景物;五是借物传情。如《曾经爱过》里的蝴蝶,“现在,这只蝴蝶从前世飞来,唤我如当初。正午的光线有些摇晃,我的思绪一片空白。一个熟悉的身影,在书案上疾走。视野里,那只白蝴蝶飞过,像一道闪电。”

在《在人间》中,姜华用大善和包容的胸怀检测人生凝望未来,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生命绽放的绿叶与花朵。“一只画眉在山间忧伤的歌唱,杜鹃花在山野,默默承受着开放的痛苦”,“把苦难熬成鸡汤,痛并快乐着”,“光芒如此公平,恒久而温暖”。 作者几乎写尽了对人间世俗的追问和感慨。《在人间》里呈现的语言亦很美。作者写秦岭:“一座山化身为龙,高挺起雄性的脊梁。一座山横跨东西,成为华夏南北分水岭。”写巴山:“左手是北方,右手是江南,一条蜀道,成为千古绝唱。”让读者领略到作者笔锋冲击力带来的语言快感。作者以其独特的目光扫描自然,审读人生,运用自由的形式,抒写了自己的心灵潮汐和主观情绪的觉醒与自赎。

艾青说过,散文诗就是带有很浓诗意的散文,就是以散文的形式写的诗。《在人间》摆脱了散文语言的散漫和抒情诗语言的过分拘谨,使《在人间》从内容到形式珠联璧合。像一首无韵的诗,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歌,一尊有生命的雕塑,吸引、调动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在人间》从诗歌中汲取精华,用电影蒙太奇的视觉跳跃和丘陵穿越手法,把一个个丰盈饱满、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读者的视野里。内容集中,情节单纯;自由活泼,舒展自如;音乐感强,色彩丰富;姿态横生,画面诱人;游弋于诗和散文之间,成就了《在人间》中的锦秀华章。

姜华笔名江南雨。有诗赞江南雨曰:“江南的雨,飘飘渺渺,脉脉含情。江南的雨,淅淅沥沥,滴滴乡愁。江南的雨,缠缠绵绵,悠悠古韵。江南的雨,轰轰烈烈,滚滚豪情。”我在想,这首诗应该是对《在人间》最好解读。期待诗人姜华有更多的精品问世。

上一篇:

下一篇: 七律 东窗之下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