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其他   

悲悯与文学(30)

作者:周占忠 阅读:220 次更新:2023-10-11 举报

造物主观念在新约时代也很有特别意义,尔萨(耶穌)作为道成肉身来到人间,象征真理现身于历史中,却是以出人意料的形象出现。当时的人以为造物主的儿子要来,一定是很伟大、很壮观的,在皇宫里出生,是不可一世的王太子,有政权,有兵权,怎可想像神的儿子竟在马棚里出生,而且和牧羊人在一起,爸爸是个木匠,妈妈也是很平凡的女性。这样一个事实感动了西方几千年,怎么造物主可能跟人一起受苦呢?然后,造物主也是要工作,要劳动,最后也给别人陷害,不但过着贫穷的日子,遭遇也跟很多无辜的人一样,最后给别人害死,这是代表一种受苦的真理。所以,当有人无辜受苦时,或者受别人迫害时,我们不感到孤独,因为造物主和我们在一起。于是,在西方文化出现了十字架形象。本来中国人是很难接受十字架,因钉十字架实在很残忍,中国人总是向往完善美丽的东西,中国艺术作品多重和谐和气魄,但西方却爱表达痛苦,根源在西方文化中人发现造物主原来也是卑微、痛苦、被陷害,但也正因如此才把人类的苦难、罪恶都承担了,转化为复活的盼望,这是神圣的情感。人遇到这种无限爱的时候,就可以得到无限制的自由,然而人要开放自己才能接受他,放下执著的真理系统才能接受他。其次,造物主是通过自己的牺牲和受苦才完成这种爱。所以,人也应该放下自我而无条件地爱人。回到绝望的深渊中承担绝望,才是最大的爱,尔萨(耶穌)并没有在被杀前跑掉,却自觉选择了上十字架的痛苦。选择苦难或者回到绝望的深渊,这在西方的文学里表现得很强烈,这也表现出人的光辉。这就是宗教中的造物主,也是西方的诗人、小说家为什么大部分都谈到造物主的原因,因为造物主是整个悲悯和牺牲的根源。

上一篇: 洗脏

下一篇: 聊 天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