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皮定均: 中原突围创奇迹

作者:胡遵远 阅读:219 次更新:2023-10-07 举报

皮定均(1914—1976),安徽金寨人,原福州军区司令员。1914 年生,15 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7 岁加入*。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在太行山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功勋卓著。解放战争时期,他所带的部队被称为“皮旅”,以善打恶仗、硬仗而闻名全军。新中国成立后,因治军严谨、执法严明,赢得军内外普遍赞誉。1955 年,中央军委授予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之前,毛泽东亲自批示:“皮有功,少晋中。”

 一、长征路上紧跟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皮定均由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成长为一名作战勇敢、足智多谋的红军指挥员,曾任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五团二营政治教导员、红军大学教导师第二团团长,参加了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后随红四方面军长征。

1935 年 6 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四川懋功,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北上抗日的决定。8 月,红军总部决定分左右两路军北上,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随红军总政委、原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行动。可是草地过后,张国焘认为自己“山头”大、人多、装备好,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后引兵南下,另立中央,走上了一条分裂主义道路。在此严峻关头,朱德、刘伯承等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并深入基层连队反复宣讲中央北上方针的正确性。皮定均时任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红军大学教导师第二团团长,学员均系红四方面军师、团、营、连级干部。刘伯承认为二团学员的觉悟至关重要,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如果能起来反对张国焘,最有说服力,于是找到皮定均促膝谈心,循循善诱。皮定均具有很高的政治敏锐性,很快识破了张国焘的野心,断然与其划清界限,并积极向学员宣传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批判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皮定均的影响下,二团很快觉悟起来,并很快影响到整个教导师的学员,还通过他们影响到红四方面军的大部分官兵,有力地制止了张国焘掀起的一股反党分裂逆流。后来很多老同志回忆说,教导师的稳定对红四方面军的稳定起了决定性作用,皮定均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功不可没。

 二、太行山下写华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9 年 1 月,皮定均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特务团团长,随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师部活跃在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7 月,日军集中了 5 万多兵力,对太行山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打通邯郸---长治大道,把太行山根据地分割成南北两段,然后分区“清剿”。

面对日军的正面进攻,国民党顽固派则暗中与日军勾结,破坏抗日政权,袭击抗日武装,妄图挤进太行山区抢占地盘。太行山根据地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二九师特务团负有保卫师部的重要职责,师长刘伯承找到皮定均:“现在是前门拒虎,后门打狼,任务是艰巨的,只要把邯长大道牢牢控制住,虎狼再多,也难入门,主动权永远在我们手里。”皮定均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率部火速赶到邯长大道沿线的武安、涉县、黎城、潞城地区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控制邯长大道。7 月 13 日,皮定均抓住战机,率部在涉县西北漳河西岸河南店包围歼灭了孤军深入的 300 多名日军,首战告捷,大振军威。

针对日军相对集中行动、彼此相距较远的特点,皮定均采用“破击战”, 破坏敌人交通线和通讯联络,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经常有成百辆汽车瘫在公路上不能行动,遭我军民袭击;针对日伪军在沿途设立的据点,皮定均采用“夜袭战”,组成三五人一组的夜袭队,利用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逐一进行爆破,在邯长大道上,人们每天夜里都能听到敌人碉堡的爆炸声;针对日军的夜间巡逻队,皮定均采用“麻雀战”,让战士们分散隐蔽在山头上或青纱帐里,瞅准机会,一阵猛打,打完就跑,经常使敌人死伤无数而找不到攻击目标;针对日军烧杀抢掠的“三光”政策,皮定均采取“地雷战”,到处埋设地雷,炸得敌人心惊肉跳,寸步难行。

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皮定均特务团与一二九师兄弟部队一起,充分发挥毛泽东倡导的游击战的强大威力,歼敌2000 多人,迫使日军不得不逃出邯长大道,确保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安全。

1940 年夏和 1943 年 7 月,皮定均先后担任太行军区第五、七军分区司令员,奉命开辟以涉县、林县为中心的根据地和豫北抗日根据地,并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1944 年 9 月,皮定均任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员,率两个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了以嵩山和箕山为中心的豫西抗日根据地,从战略上沟通了华北与中原根据地的联系。

 三、中原突围创奇迹

抗战胜利后,皮定均奉命率部撤出豫西,到中原军区与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会合。1945 年 10 月,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

1946 年 6 月,蒋介石调集 10 个整编师 25 个旅共 30 万人,将中原军区部队 6 万余人压缩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纵横不到 30 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企图一举歼灭。在此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急电中原局,要准备牺牲一部分兵力,抓紧时间,迅速突围。中原军区立即行动,决定主力向西突围,一旅 7000 人留下担任掩护任务。皮定均旅长临危受命,表示就是自己和全旅同志都牺牲,也要拖住敌人,保证主力突围,表现了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了迷惑牵制敌人,皮定均采用了疑兵之计,派大量部队夜里向西、白天向东来回转,造成我军大部队向东集结突围的阵势,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向自己开炮。这一招果然奏效,敌人调集兵力,拼命向东进攻,战场上炮火连天。

这样,西面的防御就放松下来了。中原军区主力获得了宝贵的时间,乘机比较顺利地越过平汉路向西突围。经过连续三天的阵地争夺战,当敌人发觉上当转而向西追击时,却被一旅死死拖住,甩不开,走不脱。

敌人眼看追剿我军主力无望,又回过头来重兵“围剿”一旅。当初,中原军区党委传达中央军委指示时曾为皮定均旅掩护突围后设计了三个去向,一是西追我军主力,二是原地打游击,三是向东到苏皖解放区去。

此时,皮定均选择了一条难度最大的突围方向----向东到苏皖解放区。因为这条路线与主力突围的方向背道而驰,可以减轻西进主力的压力。为了麻痹敌人,皮定均又用了一个疑兵之计,先向西虚晃一枪,造成向西追赶主力部队的假象。这也是常规的殿后部队的撤离方向。当敌人集中兵力向西追赶的时候,皮定均旅却打破常规,找一片山林隐蔽起来,躲过敌人的锋芒后,立即飞兵东进。正当敌人为找不到皮旅的去向而相互埋怨的时候,皮旅已向东走了好几百里。最终,皮旅历时 24 天,横跨鄂豫皖三省,行程 750 公里,进行大小战斗 20 余次,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以三个团 5000 人的完整建制于 7 月 12 日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的成功战例。自此,“皮旅”以敢打恶仗、硬仗而威名远扬。

1946 年 7 月至 1949 年 4 月,皮定均历任华东野战军独立师师长,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第二十四军副军长、军长,先后参加了涟水、盐城、莱芜、孟良崮、豫东战役和淮海、渡江战役。率部在莱芜战役中参与围歼国民党李仙洲兵团,并生俘李仙洲;在孟良崮战役中击毙国民党“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在豫东战役中围追国民党区寿年兵团,并生俘区寿年;在淮海、渡江战役中更是屡立战功。

四、爱兵如子美名扬

新中国成立后,皮定均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入朝参战。回国后,历任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镇守祖国东南海疆17 年、 西北边陲 4 年。  

19648月,上将宋清渭在福建霞浦某边防团任政委。一天,皮定均冒着炎炎烈日,坐着卡车到一个连队视察。中午11点多钟,皮定均转到了这个连队的猪圈,看到一个饲养员正冒着酷暑在外面剁猪草。皮定均停住了,大声喊道:“宋清渭!”宋清渭立即回答:“到!”皮定均笑眯眯地看着他,说:“你过来,给我站在这里,站一个小时!”

宋清渭深知老首长批评人的习惯,马上意识到了皮定均的用意,他立即说:“首长,您是不是批评我们让战士在太阳底下剁猪草,连个棚子也不搭?”

皮定均笑道:“你挺聪明嘛!脑袋来得快,转得也快,你说的差不多,就是这个事!”他接着说:“我们当干部的要处处关心战士,时刻装着官兵的疾苦。天这么热,太阳这么毒,让战士长时间在没有遮挡的地方劳动,不近人情嘛!我们常说要关心战士,关心战士不是空的,是实的。爱护战士不是光讲讲就行,要体现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上。要知道,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广大官兵的关心爱护,是要通过我们各级领导去体现和落实的。

宋清渭当即表示:“我们立即搭个棚子,先用树枝、凉席搭个简易的,然后再搭好些的。请首长放心,今天晚饭前就落实。”

晚饭后,皮定均又悄悄地派秘书肖有明检查搭棚子的落实情况。肖有明回来向他报告说,棚子已经搭好,皮定均满意地说:“那好,布置的事办了就好,就应该这样,就是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

人们都说,皮定均爱兵爱得实在、具体,抓工作抓得深入、细致。

197310月的一天清晨,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到军区司令部刚搬迁的新营区视察,结果发现通往警卫营二连驻地皋兰山的道路崎岖难行。接着,他到食堂就餐,又发现蒙蒙细雨中,一个孩子在下坡过沟上铺设的木板时滑倒了。正巧,军区工程部的吴副部长过来了,皮定均便要他走过那块木板。

吴副部长走过木板后,报告说:“过来了,有什么事情要做?”皮定均说:“来回走10次。”吴副部长过完10次,有几次差点摔到沟里,回来后报告,请首长指示。

皮定均问:“你走了10次有什么感觉?“吴副部长说:“没有什么感觉,就是木板太滑容易摔下去。”皮定均说:“容易摔下去?那你为什么不把木板加宽?为什么不赶紧修台阶?”

吴副部长明白了首长让他来回走10次的目的,立即说:“首长,您的意图我明白了,我马上叫工兵团在这里加几块木板,木板上钉上木条,保证不再滑倒。”

皮定均接着说:“你吃完饭到皋兰山警卫营二连去一趟,回来向我报告。”吴副部长问:“到二连有什么具体任务?”

皮定均说:“任务就是走一趟。”吴副部长吃完饭就立即出发了,一路上,他上山下山,不知摔了多少跤,浑身上下都是泥。他从二连回家换了衣服,立即来向皮定均报告。而这时,皮定均已经知道了情况。原来,皮定均担心发生意外,早已派警卫员悄悄尾随着吴副部长。

皮定均握着吴副部长的手,说:“辛苦你了!你真是一位好同志,你谈谈收获吧!”吴副部长说:“天晴后就修路。我摔几跤没关系,回去有衣服换,战士们衣服少,变成个泥人怎么办?摔伤了怎么办?”

吴副部长回去后立即组织制定了施工方案,天晴后就进行施工。很快,通往二连驻地的道路修好了,实现了晴雨天畅通无阻。 

 

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