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家乡的清水鸭

作者:班祖恒 阅读:458 次更新:2023-07-01 举报

 〔散文〕

                        家乡的清水鸭

                              班祖恒


在我的家乡广西田林县,利周的清水鸭与云耳、香菇、灵芝鸡、牛干巴、腊肉并称为“六宝”。所谓清水鸭,其实属于麻鸭。顾名思义,清水鸭因依靠天然水面养殖而得名。


利周清水鸭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从小到大不喂饲料,属于纯天然养殖,只吃五谷杂粮、野菜及虫子,具有无污染、无激素、无残留农药等特点,而且饲养三个月以上才出栏,它瘦肉率高、胆固醇低、肉味鲜美、脂肪酸含量低,是广西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成为田林乃至百色对外宣传推介的靓丽名片。


其实,在田林县不仅利周瑶族乡有清水鸭,其他乡镇凡有江河溪流的地方都有养殖,只是养殖数量比较少,不像利周瑶族乡每年养殖十多万只这样的规模而已。


在者苗乡我的老家沿河村屯都有养殖,一般习惯每年养殖两批,第一批在农历四月左右,是在早稻插秧之后;第二批在农历八月左右,是在中晚稻插秧之后。


农历三月插秧后,到四月禾苗就长到近膝盖高,便到耘田的时节,田里开始有了小螺小虾,成了放鸭的最好时节。家家户户去耘田的女人们每天每人都挑着一对鸭笼,把小鸭子挑到田埂边,打开鸭笼,小鸭子便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穿到禾苗中觅食去了。傍晚收工时,女人们便把小鸭赶到一个田角,大家把鸭笼围拢起来,各自把自家的小鸭放到笼子里挑回家。


当然,各家各户的鸭子都有自己的记号,而且提前约定,避免重复。一般的做法是这户在鸭子的左脚掌剪一个小口子,那家在鸭子的右脚掌剪一个小口子;这户在鸭子头上显眼处涂上红漆,那户在鸭子头上显眼处涂上蓝漆;这户在鸭子的头顶剪一横,那户在鸭子的头顶剪两横,毛长高后再复剪……各种记号应有尽有,因为各不相同,所以不用担心自家的鸭子会被别人拿错,也从来没有人乱拿别人的鸭子。


稻子扬花后,不适宜在田里放养鸭子了,鸭子也长大了很多,于是移放到河里或小溪里。早上,各家各户无一例外地都把鸭子从鸭棚里放出来,喂以玉米、稻谷或和着剩饭的米糠青菜,由一个人赶到河里或小溪里,让鸭子自找小螺小鱼小虾,傍晚再把鸭子赶回家,饲喂后关进鸭棚里,周而复始。


一般情况下,几个来回之后,鸭子也就习惯自知来回了,只有不自觉回家的鸭子,主人才出去寻找。也有的鸭子偶尔“乐不思蜀”,躲进茂密的芦苇丛或游到隐蔽的河湾,找也找不到,第二天去河里游泳的小孩们因此还捡到母鸭下的蛋呢。


在我的老家,七月十四和春节、三月三并称为壮族隆重的三大传统节日。我们当地壮族群众常常以七月十四为界,上半年是耕种农忙时节,下半年则相对清闲,于是便有“春节吃还愁,十四吃不慌”的农谚。也就是说,过春节时还惦记节后的农忙春耕,所以心里还有忧愁;可过七月十四时,“双抢”(抢收抢种)已结束,重大的收获已经收成,一年中最忙最累的季节过去了,下半年农活悠闲,所以过节心里安然,不用慌张,吃得快活。


七月十四是吃鸭的节日,偶尔也久不久集体杀一头牛平均分给各户。我们小的时候,食物匮乏,饭尚且吃不饱,油料非常短缺,肉更难吃到。有个朋友回忆当年的情景,打趣地说:“那时候最希望外公、外婆和其他贵客光临。”是啊,除了春节有年猪的杀年猪,平时其他节日和贵客到访才杀鸡杀鸭之外,是很难闻到肉味的。


那个年代,能吃上香喷喷的肥肉是人们最大的欲望,有个老乡就跟我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年春节,他的邻居有位老兄因为很久没有吃过肉,杀猪这天,他狠狠吃下十二块肥肉,结果腹泻了两天。冲着一饱口福这一点,“灌鸭”便成为节日的一个前奏。


所谓“灌鸭”就是“养肥鸭”。节日到来前一个月左右,家家户户会从鸭群中选出节日准备宰杀的几只鸭子,关到笼子里,从早到晚给它们单独灌喂爆炒、撒着咸咸食盐的玉米,以促使鸭子喝更多的清水,撑饱后少活动多增肥。连续灌二十几天个把月,鸭子便肥起来,毛色顿时发亮,鸭肥肉厚,容易脱毛,吃起来满嘴流油香喷喷的。


我的老家群众七月十四要过三天,一般从农历十三开始,一直吃到十五。那几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家家户户就起来生火烧水。水将开的时候,大人就呼唤小孩起床抓鸭脚,抓鸭脚成为小孩最兴奋的事儿,然后大人操刀放血杀鸭。那时候还没有自来水,拔完鸭毛,大人们便带着鸭子来到河边,大家一字儿排开,开膛破肚,清理鸭肠鸭胗,热闹非凡,就连河下游的鱼儿也闻腥而来争相吃食肉末。


老家的清水鸭做法多样,最普遍的菜谱是油炸香鸭、白切鸭、炒焖鸭。鸭肉上桌后,最吸引小孩的莫过于鸭的“胖腿”了。我们当地壮族群众的习惯是,为了使一只鸭多出两只“胖腿”,在切鸭肉时,把翅膀根部也切成“胖腿”,这样一只鸭就有四只“胖腿”了。入席时大人按孩子年龄从小到大分发,小的得大“胖腿”,大的得小“胖腿”,如果家里小孩多,稍大的小孩就没有享受“胖腿”的份儿,大人便多给两块好肉。


尽管现在市场上到处是摆卖鸭子的摊子,很多人还冒充清水鸭,但很多卖家为了早些让鸭子出栏多赚钱,大多喂养饲料,甚至一些不良商贩还饲喂催长素,两个月左右就出栏了,整只鸭满是肥肉,腻而不香,很不地道。因为这个缘故,老家的群众依旧饲养清水鸭,只是到七月十四不再“灌鸭”了。


每次回到老家,看着河里那一群群清水鸭,总是勾起我对童年、对往事的回忆。现在每每杀鸭,即使是来自老家的正宗清水鸭,小孩们对我们小时候那些诱人的“胖腿”,也没有丝毫的兴趣,倒成为大人们的“专利”了。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