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童年趣事

作者:班祖恒 阅读:221 次更新:2023-07-01 举报

 〔散文〕

                            童年趣事

                              班祖恒


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我们,尽管不知道什么叫玩具,但依然玩得很开心。


我的家乡位于驮娘江支流八中河边,屯子离河边不到200米,整个夏季,者苗河成了我们的乐园。当时我们整个屯子有10多户人家,年龄相仿的小孩就有10多个。我们自小跟大人们去游泳,八九岁就能掌握游泳技术。除了上课时间和父母交待需要忙活的家务,其余的时间任由我们支配,“去游泳喽!”一声大喊,整个屯子都能听见,于是大家便聚拢来,结伴去河里游泳。


来到河边,三下五除二剥光衣服,从岸边某一高处或石壁跳到河潭深处,尽情游玩,学狗爬,玩仰泳、蛙泳,潜入水底捉迷藏。在河里游腻后就回家,过一会又相约去游泳,一天好几个来回。


八中河整年丰腴,即使到冬季,河水也没过膝盖,作为下游,我们这个河段离驮娘江很近,河里的鱼从品种到数量都非常多,有鲶鱼、鲤鱼、棒花鱼、翘嘴鱼、小白鲢、鲫鱼、青鱼、草鱼、尖嘴鱼等,还有很多我叫不上名的,个头都比较大,如大的鲶鱼、草鱼,一条就有十多二十斤重。我们还常常趁游泳的当儿,摸鱼、撒网、钓鱼,游泳回来,每人会带回家几斤鱼,足够一家人一餐的食用。


雨季河里多发大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因为我们可以尽情冲浪了。对冲浪而言,水性好的,不带大竹条,直接从浪高水急的潭头入水,然后随波逐流,直到潭尾。水性稍差的,则每人拿着一条长约三四米、破好皮、在烂泥里浸泡过、晒干了的大竹条,这样可以增加浮力,也不会被漩涡吸入水底,还可以减少体力消耗,确保安全。在大浪里,我们随着波浪起伏,锻炼了胆量,提高了技能,竟也不曾发生溺水的事故。


那个年代,生态保护完好,村子周边的山坡上,到处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生长着很多野果,有的至今我也不知道学名。知道学名的有杨梅、蓝梅、牛甘果、番石榴、桑椹等;不知道学名的,我们当地方言叫“麻枪”“麻佛”等。


初夏是野生杨梅果成熟的季节,每到这时,我们会相约穿进山林,采摘杨梅果。杨梅树的枝丫很脆,小的树枝很容易折断。我们深谙杨梅树这一特点,在采摘杨梅果的时候,我们都很小心,不敢爬太高,若是想采摘树梢上的果子,只能在杨梅树下铺上自织的土布,用竹竿将其打落。


记得有一次,堂姐阿芳竟大着胆子背着她的妹妹阿叶爬到树上摘“麻枪”,被做工回来的堂伯看见了,结果堂姐阿芳的屁股被堂伯打得皮开肉绽。


盛夏成熟的“麻佛”,长在河岸边,一眼望去,树上星星点点,一片雪白,我们一边游泳,一边摘“麻佛”吃,吃完“麻佛”就从树上跳到河里游泳,即使整天不回家我们也饿不着。


有个叫“渭杏”的地方,有20多亩水田,是我们生产队最偏远的稻田。由于处在深山之中,水温低,水稻产量不高,但我们生产队水田少,为了响应毛主席“广积粮”的号召,每年还是组织劳动力到那里种水稻。


“渭杏”的田头,生长很多野生李树和桃树。李果和桃果成熟的季节,大人们趁到那里做工的当儿,采摘回来给孩子们吃,虽然带些酸涩,但我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我们这些小男孩也常常跟着那些大男孩们去采果,回来的时候背不动,那些小哥哥小姐姐就帮着我们挑。


我们的屯子旁边,是一片宽阔的稻田。秋收过后,田里收完稻子,我们常常在田里搭棚子捉迷藏,更多的是打磨秋。我们先是到村旁的竹林里,砍来一根又大又长的刺竹,削去枝桠,削平竹节,截成五六米长的竹条,在中间挖一个能够塞入木桩的大孔,竹条的两头则挖开几个小孔,塞入长四十公分左右的小木条,作为坐磨秋时的手把,大小孔都不能两头凿穿,然后在最大的田块中央打上木桩,把竹条套上去做成磨秋。在磨秋的周围,必须铺上厚厚的稻草,以防摔下受伤。


每次打磨秋10个人左右,每边坐五六个人,其余小伙伴则推着磨秋转,玩得连回家吃饭都忘记了。


打陀螺是男孩的“专利”,就像踢用公鸡羽毛做的“毽子”是女孩的“专利”一样,打陀螺多在霜降之后进行。霜降后,生产队的男劳力便带着砍刀、锄头、锅碗瓢盆、大米油盐和行李到邻生产队一个名叫“三朋”的地方铲油茶地。“三朋”的油茶林不少,几乎我们大队各生产队都有,据说原来属于地主家的,土改时分给各生产队。油茶木又硬又韧,不易折断,每到铲油茶地时节,大人们都要择伐好多笔直、有手腕般大的油茶木,拿来做砍刀的刀柄。男孩们便跟着沾光,用油茶木做陀螺。如果没有油茶木,我们便到屯子的后背山选取野番石榴木,它与油茶木的木质相差不了多少。


做陀螺需要一定的技术,顶是不能平的,一定要稍尖且圆,陀螺身为椭圆形,刀刨得溜光,它的“脚”不能太高,否则陀螺就转不稳,有时还要在陀螺的“脚”尖钉半截绣衣针,这样转动时间长,“打仗”时才不容易败倒。玩的时候,要么一对一,要么一对多,打中后以陀螺旋转时间最久的一方为胜者。


“打水仗”也是男孩的“专利”,是炎炎夏季的一个活动项目。“打水仗”要先做“武器”,那就是水枪。有小孩手腕那么大的苦竹,便是做水枪材料的首选,它木质厚实有韧性,不易开裂。做水枪要选取最长的竹截,这样才能装更多的水。制作水枪时,将一头竹节锯掉,另一头则留着竹节,在留着竹节的一端戳一个小孔,同时用小手指那么大的硬木条,在一头绑上布。“打水仗”时,先把绑布的那头木条压到竹节戳孔处,并伸进水里,拉起木条吸水,接着将木条压着水射向对方,被射中的一方失败。


由于生态保护完好,山里的野生动物非常多,我记得名的就有猴子、野猪、刺猬、黄猄、穿山甲、飞虎、野狗、竹鼠、果子狸、鼬獾等等。最大胆的莫过于野猪和野鸡了。


有天晚上,人们还集中在晒场纳凉聊天,突然在屯子旁将军庙下面的那块玉米地响起了“刷刷”声。“野猪吃玉米了!”,大人们一阵吼叫,野猪才溜走了。野鸡则在白天来到屯里与家鸡一起吃食。


那时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几乎每家每户都购买有铁夹等捕兽工具。男人们大多用大铁夹捕猎野猪、黄猄等大型动物,我们则用小铁夹捕猎野鸡、鼬獾等小动物。


野鸡最喜欢吃桑椹和蓝梅,每到桑椹和蓝梅成熟的季节,野鸡会到树下吃食成熟掉落的野果,我们便带着小铁夹相约到山上捉野鸡,一般头一天早上安铁夹,第二天傍晚就可以探看,每次我们都能捉到好几只野鸡。用铁夹捉野鸡,要用布条把铁夹齿包起来,不然铁夹齿太利,容易把野鸡脚夹断飞走。


鼬獾喜欢在夜间到水沟边拱土吃蚯蚓,我们傍晚会在它的必经之路安上小铁夹,第二早收铁夹,总有不少的收获。


童年的我们,虽然生活清苦,还有很多趣事,以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成为说给现今孩子们的故事。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上一篇: 故乡夏季的雨

下一篇: 土糖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