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寻味家乡的自榨米粉

作者:班祖恒 阅读:214 次更新:2023-06-28 举报

 〔散文〕

                    寻味家乡的自榨米粉

                               班祖恒


农历七月十四是田林壮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汉族叫中元节。在这个节日里,壮族群众做饵馍粑、米粉,杀鸡宰鸭,点香烧纸钱祭祀祖宗。有的地方从农历七月十二开始过节,七月十六才结束,与春节、三月三并称为壮族三大传统节日,非常隆重。


每到农历七月十四,我都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的自榨米粉。


我的老家是驮娘江支流八中河边的一个小屯,我们过七月十四,一般过七月十三和七月十四两天。


说起家乡的自榨米粉,那是实行生产责任制前的事,离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年了。过七月十四,家家户户都要做自榨米粉。自榨米粉做起来非常考究,在选料上必须是陈年谷子碾出的大米,这样做出来的米粉高产、耐煮,有韧性。当然,要达到这个标准,光选好料还不行,还得用清水将大米浸泡一个星期左右,而且最好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的河溪水或泉水,这是有来历的。


不知道从哪个年代开始,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早上,我们这里的壮族群众,男女老少,都会点着香,提着干净的盛水器皿,到水泉、小溪旁、小河边去取“七水”,回到家后装到洗好的瓶、罐、陶、瓷坛等器皿里,密封好放到阴凉的地方备用。


所谓“七水”,即农历七月初七打回来的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神奇的一天。据说这天是“七星娘娘旦”,又称“七夕”,这天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在此相会。又有个奇妙的传说:天上一天就是地上一年。天宫里的仙女每天都要洗澡,王母娘娘就规定时间让仙女们下凡洗澡,那个时间就是地上(凡间)的农历七月初七零时至鸡叫头遍这段时间。仙女们洗完澡就回天宫去了。


那天所有江湖海河,井水泉水,都充满仙气。因此,那天取回来的水永久不腐不臭,不变色不变味,不管放多久,水质不变,还有独特的药用,大热天,喝两口,能解渴、润肺;头痛发热,喝两口,也能退烧、镇痛。用“七水”腌制干净的竹笋、萝卜、辣椒、水果,酸味更佳,而且久留不腐。如果那天早上到江河湖海去游泳、洗澡,可使人皮肤光滑,身体健康,的确非常神奇,原因谁也说不清道不明。


农历七月十二这天,妇女们便把浸泡几天的大米打捞上来用清水冲洗,然后用石磨把大米磨成米浆,装入自制的白色土布袋里挂在柱子上沥水。到农历七月十三一早,就把沥水半干的米浆倒到簸箕里,和成一个扁圆的大米团,再放到烧开了水的大锅里煮。煮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是米粉能否柔韧的关键,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和火候,待米团外层熟有一手指厚,就把它捞出来,等到它温热后,再拿到石臼里舂,将其舂成面糊状待榨。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榨粉,榨具是自制的,用从市场上买来、凿穿很多小孔的小“圆盘”,然后用针线把自织的白色土布和小“圆盘”缝制在一起,就成了榨具。榨粉时,将面糊装入榨具,把布口合起来,用力旋转挤压,细长匀称的米粉就落入烧开了水的大锅里,榨米粉时要一气呵成,而且需要足够大的力度,这样榨出的米粉才绵长均匀,待米粉熟透漂浮上来就打捞备食。


当然,自榨米粉之所以好吃,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当地群众一般都是用鸭汤来煮米粉的,但总不比过去用柴火慢慢炖牛骨头汤煮的米粉更令人回味。


实行生产责任制前,我们屯子养有一大帮水牛,由于耕田犁地用不了那么多牛,这样几乎每年过七月十四都杀牛过节,且习惯于农历七月十三早上进行,届时将一头又大又肥的牯牛牵到河边宰杀。杀牛后,从精肉到下水、骨头、牛皮,都是以户为单位平均分配的,这个约定俗成历经了不知多少代,也没有人提出异议。虽然当时只有二十几户人家,但因为杀牛而热闹有趣。


分到肉后,回到家,家家户户便架起大铁锅,放入清水、食盐和生姜、柑果皮、野生桂叶等佐料,用柴火将大块的骨头慢慢熬煮。待到骨头里的肉煮烂时,再把骨头捞出来,剔出骨头里的肉回锅炒热,放入薄荷叶、稍加食盐装盘上桌,便是一个上好的菜肴,老人们尤其喜欢。然后把自榨米粉放入热汤锅里,搅拌均匀即可食用。用牛骨头汤煮的自榨米粉,柔韧、爽滑,油而不腻,别有一番风味。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原来集体的水牛都分到各家各户自行放养,起初每户每天都需要安排一个人放养,非常浪费劳力,后来随着机械化的发展,群众都购买了“小铁牛”,水牛便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屯里不再有群众养牛了。至于自榨米粉,由于其制作工艺繁杂,加之有了机制米粉出售,群众为了方便,再也不做自榨米粉了。


调到县城工作后,我几乎寻遍了所有的现榨米粉店,而且也都是有用牛骨头熬汤的,米粉里还放有牛腩,但由于大米没有经过多天浸泡发酵,又不是纯手工挤榨,再也没有当年家乡自榨米粉独特的柔韧、爽滑和味道了。


真希望有家乡的父老乡亲,重操自榨米粉的发酵、生产和制作工艺,让当年的自榨米粉重新回到群众的生活中来。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上一篇: 打柴

下一篇: 南运河两岸的菜畦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