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人生第一站

作者:班祖恒 阅读:234 次更新:2023-06-27 举报

 〔散文〕

                            人生第一站

                                班祖恒


师范毕业那年,我只有十九岁,被分配到位于三个乡镇交界、非常偏远的一个教学点任教。这便是我走出校门、踏进社会的人生第一站。


这个教学点不通公路,无论从我的老家还是从公社步行,都需要走三个多钟头的山路,而且都需要翻越两三座高坡。


去教学点报到那天的路上,我也记不清向来接自己的两个队干问了多少次“要到了吗?”。总之,感觉路途相当遥远。


到学校一看,我的心更凉了:这个教学点不仅不通公路,而且不通水、不通电,因为条件艰苦,没有教师愿来,当地村民文化素质很低,找不到一个可以充当哪怕是代课教师的角色,教师走马灯似的来来走走,学校办办停停,家长早已失去办学信心,以致两间泥茅结构的校舍无人维修,破烂不堪,课桌残缺不全。


刚刚踏入学校的门槛,我便充当了校长、教师、伙夫一肩挑的角色!在三个年级的十几个学生中,有几个男孩不知留级了多少次,个头差不多和我一样高呢。由于不通水、电,吃水要到学校旁边的小河挑,烧饭的柴火要到学校附近的山上砍,晚上照明点的是煤油灯,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呢,工作生活条件的艰苦程度不言而喻。对此,我的心里不禁生出难以言表的酸楚。


听说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高材生,群众的话语中充满了期盼,但也私下议论说,我可能也像其他老师一样留不久。


既来之,则安之——群众的期盼深深地打动了我。


课余时间,我经常主动与群众交流沟通,传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的愿望。群众则向我倾诉了对前任同事无心教学的抱怨,话语中充满了改变村民文化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我关心、爱护学生,一心一意专心教学,教学很快有声有色,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家长们非常关注学校的情况,非常注意观察我的思想动态。听着学生们对我的评价,见我工作非常用心的样子,村民们“投桃报李”,对我关怀备至。每逢圩日,寨子里的人去赶圩,总是主动帮我买米、买油盐和日常生活用品,帮我领取报刊、寄发邮件。平时经常关注我的生活,比如还有没有菜,还有没有柴火。于是,门边不时放着一两把刚从菜园里采摘的新鲜蔬菜;屋角,不时有一两捆新砍的干柴;而高年级的学生不时利用课余时间给我的水缸添水……这些,我拦也拦不住。


更令我感动的是,寨子里民风淳朴,好客热情。逢年过节或有喜庆什么的,那些大老爷们总是争着拉我到家里吃饭,即便没有小孩上学的家庭也是如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还实行集体经济所有制,每到农历七月十四(中元节),壮族村寨都有宰牛过节的习惯,肉是按户头来分的,每户一份。村民们早把我当作寨子里的一员,也分给了我一份。


那时候,虽然没有电视,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工作之余,我最多的是看书学习,参加山西首创的刊授大学学习,她是通过刊物来传授写作知识特别是文学知识,类似于现在的函授,但没有面授。


我和寨子里的小伙子们很快成了好朋友,教学学习之余,我又有了新的“节目”,星期天或节假日,我常常跟他们上山打猎,下河打鱼……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平添了不少乐趣。


“生活是文学的源泉”,我就是在那时候开始文学习作的,那段日子,既是我踏进社会的人生第一站,又是我文学创作的起点。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