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著名作家   

余华

编辑:admin 阅读:4772 次更新:2023-04-07 举报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

余华余华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人物经历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山东高唐。后来随当医生的父亲华自治、母亲余佩文(父母的姓,是余华名字的来源)迁居海盐县。

  1973年小学毕业。

  1977年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先后进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余华曾两度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在鲁院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诗人陈虹。因陈虹在北京工作,余华后来迁居北京十余年。现居浙江杭州。

  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苏童、格非、孙甘露等的创作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评论界称之为“先锋文学”。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草根文学网 www.wenxuewang.cn)

  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2004年10月,余华因心脏早搏,被迫休息了一个多月。《兄弟》上下两册基本消耗了作家两年的时间。

  2004年获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同名电影。

  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2008年凭借作品《兄弟》,获得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创作特色

  余华并不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以精致见长。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余华曾坦言: “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由于先锋文本读者甚少,成名之后的余华及时地做出了调整,自《在细雨中呼喊》开始,他的作品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在现实的叙述中注入适度的现代意识,以简洁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尽可能地获得读者最广泛的共鸣。

  余华的早期小说主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

  荣誉奖项

  2008  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兄弟》(获奖)

  2005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奖)

  2004  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  《许三观卖血记》  (获奖)

  2002  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往事与刑罚》 (获奖)

  1998  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活着》 (获奖)

  1992   庄重文文学奖(获奖)

上一篇: 安妮宝贝

下一篇: 席慕容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