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读书的兴趣

作者:罗里宁 阅读:440 次更新:2023-02-18 举报

  读书的兴趣,往往起因于读过的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者一个作家。我的读书兴趣,大概是从鲁迅先生那儿来的,因为我们上学那会儿,学校课文里就以鲁迅先生文章为多。

  自从在新华书店买到一本冯雪峰著的《鲁迅的文学道路》,对鲁迅先生有了一点了解,就尝试着去读一点鲁迅先生。最早是读他的《一件小事》。这篇小说(也有人认为它是散文而不是小说)故事情节很简单,它讲述一个人力车夫,拉车时撞到一位老妇人(或许并没有撞到),车夫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冒着被讹诈的风险,搀扶老妇人走向警察,主动承担责任的故事。车夫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这个事迹,使得我也像鲁迅先生一样,“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鲁迅先生是深刻的。虽然现、当代中国,不乏许多优秀的作家,可到目前为止,他仍然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鲁迅先生十分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体察入微。他的杂文辛辣深刻,有的放矢,直击要害;他的小说直接反映劳苦大众的疾苦,对劳动人民饱含深切的同情,对封建社会及其压迫者给予无情的揭露。鲁迅先生不仅深刻,而且伟大,他逝世时,巴金在《悼鲁迅先生》中就这样写道:“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样的一句话。……然而把这样的一个人单单看做中国文艺界的珍宝是不够的。我们固然珍惜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也和别的许多人一样以为他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不朽的名作之林,……鲁迅先生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炬,领导无数的青年向着远远的一线亮光前进。”郁达夫更是在《怀鲁迅》中把鲁迅先生视为伟大的人物来推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当代中国文坛一位名气很大的作家也曾经表示过,他愿以自己全部的作品换取鲁迅先生的一篇《阿Q正传》(大意),可见鲁迅先生在文坛上的崇高的威望。

  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更是杰出的思想家。他最初学医,是想用医学去探寻一条报国的途径,“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呐喊•自序》)。”他到日本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去学医学,得到老师藤野先生的不少帮助,他和藤野先生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日后还专门写了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与思念。

  鲁迅先生所处的那个时代,学医学是很不错的一个选择,毕业后也容易找到饭碗,但鲁迅先生并不只是想找碗饭吃那么简单。他是个有思想的人。在学校课堂“幻灯片事件”(课间放映中国人围观自己同胞被日军枪毙的场景)的严重刺激下,他意识到本国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社会状况的根源,不是出在国人身体上的那些病患,而是出在国人思想上的那些痼疾——对一切事物的麻木不仁:“凡是愚弱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呐喊•自序》)。”因为这个缘故,他决定弃医从文,以唤醒国人思想为己任。

  是鲁迅先生,引发我对读书的兴趣,然后又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那些适合于自己阅读的作家和著作。现、当代作家,我喜欢孙犁的散文,我感觉孙犁的文风跟鲁迅先生比较接近,他的文章所涉及的人和事,往往是既有褒扬,又有批评,摆事实,讲道理,文字美丽干净。杨绛朴实、隽永,规范地使用自己的母语。沈从文纯净、优美,把湘西的风土人情尽情的展示在读者面前。汪曾祺娓娓道来,用优美的语言,讲述动人的故事。贾平凹把方言俚语融入到作品中,成就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之外,也会有选择地去读一些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

  读书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滥读,逮到什么读什么。世上书籍浩如烟海,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读那么多,只能有选择地去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是叔本华说的:“不读坏书,是读好书的一个条件。”也就是说,读书要读好书。那么好书的定义就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好书是指经过时间和岁月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经典名著,这样的书,是最优秀的思想家留传下来——在这样一个范围里选择,可以少走一点弯路,避免漫无边际和无所适从。

  读书是令人愉快的,它为我们打开一扇观察社会的窗口,同时丰富我们的人生。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