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父亲背上的“暖阳”

作者:张朝金 阅读:560 次更新:2023-01-12 举报

  父亲背上的“暖阳”

  作者/张朝金(陕西)

作者生活照作者生活照

  农村过日子,讲究“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柴被列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父亲深谙此理,常怀忧患,把“无米下锅,无柴起炊”当做头等大事,心心念念,时时刻刻记挂在心。

  寒冬来临,庄稼地里的活少了。似乎,老天爷怜惜劳碌了一年的乡亲,天降祥瑞,大雪封山,好让“受苦人”缓一口气。家家安门闭户,安安然然“窝冬”。

  惟父亲“不解天意”,总想着要给家人一个暖阳阳的冬季。父亲风雪无阻,天天进山寻柴火(生火做饭、冬天取暖离不开它)。即便遇上“北国冰封,万里雪飘”的极端天气,依旧穿上自己编制的草鞋,打上曾在部队打过的绑腿,顶风冒雪,一日不辍。

  每一日,父亲总是满载而归。一捆儿一捆儿的柴火,倒在后院儿里,一摞儿一摞儿码得整整齐齐,柴火垛子山墙似的。每当问起,他憨憨一笑,说:“有柴火,日子才红火嘛!”

  那时候,看光景重两样:一样看存粮,另一样看柴火。儿女看家(考察对方的家境状况),也脱不了俗:一看院子里积攒的柴火:柴火不缺,说明这家人勤快,有备无患,不会受冻;二看柜子里的粮食:粮柜不空,说明这家人会过日子,勤俭持家,不会挨饿。需要应急,或手头紧巴时,父亲也会背一背篓上好的劈柴,去集市上换一点儿零花钱 ,救救急,补贴补贴家用的。

父亲背柴的情景父亲背柴的情景

  “一四七去洛峪;二五八上高坝;三六九中村走”,是乡镇逢集的顺口溜。洛峪正处在当间儿,承上启下,是倒进卖出的极好集口。每隔三天一集,为乡亲们自产自销提供了便利,或红薯土豆,或瓜果蔬菜,或木炭干柴……,互买互卖,互通有无。日子过得宽裕,脑子又活泛一点儿的,中村街买黄豆,洛峪街卖食油,东街买进,西街卖出,倒腾一点儿收益。手头松泛了,偶尔花几分钱,给娃们带上几颗水果糖。“倒爷”家的孩子噱着好闻的水果糖,张狂世道,不知道自己姓啥,好像头一次出了香味儿的幼麝,房前屋后满世价欢跑,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尽情显摆。我和弟弟馋得要死,口水咕噜咕噜地往肚里咽,还直往父亲心窝儿里戳,不识趣地反反复复追问:

  “大,水果糖是啥味呀?”

  “大,水果糖甜吗?”

  面对好奇的儿女,父亲无言以对,内心十分负疚。人家父母手中有钱,能满足娃们的口福,他只有依靠勤劳的双手,补偿补偿内心对娃的缺憾。

  秦岭被誉为“父亲山”,是动植物的宝库。父亲每次上山,不仅背负着全家的生计,还要累死累活给娃们带点儿小小的惊喜。

  冬天里,深山少有人涉足,松子或榛子之类的干果瓜熟蒂落,崖坢边儿、草窝儿里,兴许还有松鼠遗弃的个别零碎。

  父亲寻满一背篓柴火,也不忘给娃们寻一些野干果之类的“稀罕物”,既能在我们接他时,不至于两手空空,还能打一打娃们的牙祭,弥补弥补对娃的“亏欠”。

  傍晚,接到父亲,我们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喜悦,虽比不上水果糖的甜美,却别有一番滋味。那一刻,我们也是世上最幸福的人。我们的口福和幸福,全在父亲的背篓里。

  父亲一生,用背篓背柴火、背粮食、背岁月……,背负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装满了对儿女沉甸甸的爱,背回了一个个暖阳阳的冬天。至今想起,依旧暖在心里。

父亲背柴火父亲背柴火

  【作者简介】张朝金,笔名今朝,商洛人。中华作家网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库一级会员作家,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中国作家网认证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西安作协会员,未央作协理事。从事文字工作和文学创作三十余年,在军地省(军)以上刊物、知名微刊发表作品300多篇,30多篇获奖。并有优秀作品入围《中国好文章》,荣获全国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全国诗词散文大赛一等奖。

上一篇:

下一篇: 纺车嘤嘤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