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其他   

扶贫工作的一些小思考

作者:郄补泉 阅读:345 次更新:2022-11-29 举报

“扶贫、扶贫、越扶越贫”。多年前人们用朴实简单的俗语戏说扶贫。那么各地扶贫扶了没有,扶了,但有的人被从不贫扶到了真贫。为什么?好吃懒做的本性使然,靠救济有吃有穿的惰性使然,扶贫让其改变了过去劳作收获,改变了其依赖辛劳换取自己的生存本能。

低保扶贫、退耕还林还草扶贫、医疗扶贫、救助扶贫、养老扶贫、对口帮扶、一对一扶贫、精准扶贫......

我不是农村户籍,虽然生活在城市,有时很羡慕农户享受到的各种惠民福利政策。当然,前些年城市中也有低保扶贫,由于本人申请过,但无答复而终,也就不清楚扶贫是否真的扶到了人们的心坎上。

近期,鉴于工作原因,多次同单位领导深入对口精准扶贫村进行蹲点,偶尔发现一些病症,提出拙见。

其实,不管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最怕和最不愿触及到的话题就是“病”。有句广告语说:去病如抽丝。当一个人被“病魔”缠绕于身,我觉得有时对他的扶贫只能体现于仁爱上的帮扶。当然,随着政策的有力倾斜,地处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户籍重病患者住院治疗可以享受到95%的报销比例。这确实是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的大营救,让农村因病人口不再提起看病望而却步。但作为城镇职工,而且交的医保费比之农户高之又高,可以按简单方式比较,我地区城镇职工医保2018年全年缴费4000多元,而新农合仅仅需年缴费255元,可真正能够享受实惠的就是农户,农民可报销到95%,城镇职工却只能对报销的95%望洋兴叹,难及其项背。不过,从扶贫角度上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倒比较赞同医疗精准扶贫。因为,那些无助的表情,让我们每个人在不忍心的哀嚎中,确实感到对“病”的束手无策。

不知是社会进步的步调太快,还是我们真的赶不上形势。反正当我们自己也觉得快要老了的时候,才感慨老人的不易和守望是那么的充满一种期待。在村委会门口,2位老人互相倾述着看病与养儿养女不一样的关爱。一位老人病了,准备去住院,苦于把自己辛苦积攒的钞票,基本上都补贴了儿子、孙子。他给儿子打电话,儿子还在打工养着自己并不宽松的家,只给老人买了感冒药,另加300元奉上给老人。而另一位老人病了,本不想治疗,只是给2个女儿打了电话,2个女儿二话没说,每人给老人拿了1000元,强拉着老人去医院做了治疗和简单体检。当我听完老人的互述,自己的心一下子沉甸甸的,感到非常难受。是苦思着生儿生女的不公,还是一种潜意识中对人性泯灭的意识形态里的反思。我真的不知如何为现实状态下的生活缩影做出怎样的解评,我无语地思考着我们即将迎来的老年,我感觉身后冰凉地,仿佛已读懂一部传统的中国式教科书......

赶上了扶贫,让懒人享受到了懒福。不用自己动手,便可分到有些人难以享受到的福利待遇。看着即将危塌的房屋,政府给出资盖起新房,一户独居者,其实年龄并不大,说智障也不准确。据村里人讲,他要是跟着一个某某某去干活时,啥条件也没有,让干啥就干啥。至于能获得多少报酬,那是不可言传的秘密。要是别人让他跟着出卖苦力,瘸子的屁股--斜门。扶贫干部看到他只要修修补补就可利用的凉房,设置围挡便可养鸡,便给他买去鸡让其饲养。20只活蹦乱跳的鸡雏,本可以试试他可不可以实现自己脱贫的本领,谁知不出一个月,20只鸡所剩无几。据知情的村民讲,估计让这个懒汉吃了。像这样的贫困户,全国有多少?我不知,但我想说的是,这种人的自然消亡规律,比起常人耐久的多。所以,精准扶贫的目标给这些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只能是永远在路上的主题曲。

扶贫有内生动力一说,懒汉的动能,只希望你给,好像所有的给予都是应该的,是所有人欠他的。曾与另一个地方的扶贫干部闲聊,这位驻村干部无奈地说,他们那地方的贫困户,已经发展到对帮扶干部直截了当地讲,给上10万、20万银行卡就行了。至于帮扶不帮扶无所谓,这种恬不知耻的掠财方式让我听的直感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才能到手的万数块钱,在贫困户的眼里,真犹如一粒眼屎。

扶贫是一场攻坚,更是一个值得深思广掘的大课题,有时我也想,其实真正的产业扶贫、引智扶贫都有让农民关注的人脉气场,但必须因地制宜,做好“利”导的推广和应用。因为现今的公民,在“利”的驱使下,好像是从西游记里投身而来的缺东西的恶魔,正汹涌地走在生活的大道上,且不知羞耻地盘剥着母亲的身体,国家的肌体。

“无利不起早”。这句话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需要检验丈量一下追求目标值的大小,到底社会与之匹配的给予是多少?最终确定一个精准的度。否则,养懒人的扶贫真的是扶贫扶贫,越扶越贫。

(写于2018年)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